情事,太美太媚
(二)粉丝夫人
天生的多愁善感,后天的兴趣所在导致我这样一个女人总是爱拿感情说事儿,所谓“感情用事”可能说的就是我这类人吧。爱用感性的思维去思索一切问题,家里圈内,待人接物,现实生活,网络世界,国家时政,世界风云在我这里唯以一“情”字蔽之。“小女人”之嫌虽常让自己有所自醒,但本性难移却也真个硬真理——
处处用情,处处留情,处外有情,处处动情,这人与动物的区别被我演绎地自称叫个淋漓尽致。
感性之人最愿与文字结缘。似乎心里总有澎湃地浪潮快要决堤,有关于生命的,有关于生存的,有关于男人的,有关于女人的,有关于现实的,有关于飘渺的……所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在日益成熟的心怀里五味杂陈,汇聚成河。
生活里可以有口若悬河的才能,但却不一定得遇伯牙断琴的知音,可以有调侃恶搞的自由却少了些许震憾心灵的触动。所以,对于用情求深求专求正的我来说,一腔深情更愿意以优雅地,幽静地,细润地的小河形态流淌于文字之中,让叮咚的泉声去吸引和找寻更多的源泉,然后携手汇入大爱的主流。
文字是纯精神性的东西。对一个重视精神生活的人来说,它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力,常使这些人除了在喧嚣的人世像人一样行走以处,还能在更空灵的国度里像神一样飞翔,飞着吃喝拉撒,飞着谈情说爱,飞着生老病死……在我看来,相形之下,这种状态才是人的真性情,才是旷世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是如此感性,感性到没法用别的方式生存。索性,就这样活,借尔言之,美其名曰:成为自己。
话说现在,我正遭遇着俗称的“网恋“事件。事件的起因就是源于文字。因为爱上那个人的文字,所以爱上那个网络中的人。对于文字我不是“泛爱”的人,正如对于人,我也不是“博爱”的人一样。我承认我是有点自视清高的毛病,放之情爱之上我倒认为这是自重的人(特别是女人)的一种好品质,至少,这可以保证在这个自由“乱爱”的年代里的一份清白和特立。
只是这一次,我甘愿沉沦。而且能拿出哲人的理论来指导我的行为——周国平曾这样剖析人的情感,他认为:“其实,专一是爱情的要求,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和女人的本性”。他还说:“我不相信人生只能爱一次,我也不相信人生要爱若干次。次数不说明问题。爱情的容量即一个人心灵的容量。你是深谷,一次爱情就是一道江河,许多次爱情就像许多浪花,你是浅滩,一次爱情只是一条细流,许多次爱情也只是许多泡沫。”
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我决定就此“出轨”。
网络和文字一样避免不了虚假的成份,但是,从精神的层面上去体味,那些贮藏于网络中,记录一个人经年心路历程的文字倒比这个人面对面向你口述他的阅历更加真实可靠,更加精准深情。就如我爱上的这位阅历和年龄都比我年长许多的老师一样~
他虚怀若谷的男人情怀,他游刃有余的文学功底,他唯美至极的浪漫情结,他成功理性的人生见解,他在工作中的出类拔萃,他在文学网上的帝王风范,他的家和忠孝,他的粉丝无数……这一切,都在我走近他的网络家园时,让我瞬间倾倒。
恍惚之间,我等了一生一世的爱人终于出现。八辈子之前我盼望的分明就是这个人。他要儒雅,他要内涵,他要风度翩翩,也要踏实能干,他要风流倜傥,也要情有独钟。他要会食人间烟火,也要如我一样能够懂得品味人生的不完满。
我的情思和臆想并不能造就一场恋之风景。关键的问题是,银屏对面的他,也在同时爱上了我。他即将消逝的青春被我撩动,他阅人无数的眼镜为我大跌,他倾倒于我容颜的端庄秀雅,更读懂了我秀外慧中的灵魂之美。他爱我的文字如我爱他的诗文,他爱我的性感如我爱他的感性.
于是,我们一拍即合。相恋吧!柏拉图式的爱恋在这个网络时代似乎终可实现。只是,我们相约再三:此生,永不相见!如此一来,什么“小三”,什么“出轨”,什么“不正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用流行的话说,跟暧昧无关,只与高尚有染。我邀他做我一生的梦中情人,跟刘德华并驾齐驱;他允我成他后宫佳丽,弱水一瓢遥领三千。
人生苦短,情何以堪?天马行空,通达尽欢!
情已至此,唯小诗方能诠释小女人此时此刻之“一网情深”。故自命“粉丝夫人”之名,向网络中的情人,向现实中的自我再作一番爱的陈述~
一位诗人爱着我
我也爱着这位诗人
我知道
我不是诗人唯一的爱
因为
诗人天生不肤浅,但注定广博
在诗人和我的精神境域里
每一朵飘过的云都是纯净的
无需注解
感性和性感交欢才是人性的天空
我庆幸
我们的灵魂如此相洽
唯有挣脱了羁绊的人才会大胆表白
唯有领悟了真谛的心方能直言胸臆
我们不需要谁来肯定或否定
更无需什么形式的支持
因为生命到了这步田地
邂逅已不是信手拈来的草籽
我爱着一位诗人
这位诗人也爱着我
我知道
诗人不是我的唯一
不是最初,甚至也不是最后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爱着这爱
是我活着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