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热”能持续多久?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了,一下子成了世界名人,记者追得他疲惫不堪,各大书店莫言的书被抢购一空,出版商纷纷再版印刷他的作品,俄罗斯要在年底出版他的《酒国》《丰乳肥臀》,陈光标要送他一处别墅,高密县为他修建纪念馆和塑像,“莫言醉”白酒商标升至600万……一时的莫言热,无疑是给一些久已不读书的国人打了一支兴奋剂,显得极度亢奋。名人就是名人,一旦形成了名人效应,真的势不可挡。但静观热潮,我们不禁要问,这种狂热究竟能持续多久?沉寂已久的文学能否走出低谷?
莫言是从故乡高密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乡土作家,并走向了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但750万元的奖金,在北京也只够买一套120平米的房子。诺贝尔文学奖与房价,始终不能排在同一个档次上。有人说,房产商是爷们,作家是孙子;房价一路飚升,文学日益掉价。仔细想想,这话也不无道理。但是,真正能让人找到精神内核支点的,还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在这个充满物欲诱惑的时代,又有多少人来关注文学?一个不喜欢读书的民族是可悲的,也是可怕的。但愿这种热不是昙花一现,因为文学已经冷寂得太久了。若能以这种热来一场文学复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尽管文学的空间越来越窄,但人类的精神领地永远离不开文学。在此,笔者以网络上最流行的一句话结尾:
相信未来中国会有更多文学作品成为承载这个社会痛与乐、悲与欢、苦与喜的良心,以文字向人性致敬,并由此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