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南大堰咏叹调

南大堰咏叹调

2013-10-17 00:14 作者:富贵门 阅读量:31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南大堰位于枣庄城东3公里的西王庄乡丁庄村东南,1996年经省、市考古专家勘察、考证,这里过去是殷商古城遗址。该古城西北角坐落在206国道路沿,距地表0.7米,其墙体高度约4米,面墙向南与拐弯的206国道分手后,继续向东延伸,其长度还有待考证。这是继古滕国、古薛国之后,枣庄境内的又一重大发现,但多年来由于疏于管理,使本应重现光辉,造福于人类的南大堰古文化,即将淹没于草丛中,空成为老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与南大堰遭遇同等厄运的还有古城遗址周边的名胜古迹。现在堰东的王知县府和堰北的蔡状元楼早已坍塌,仅存的堰南刘伶古台和堰西柏桃岭,也已是冷落荒野,即将被无情的岁月吞噬。

刘伶是大家都熟知的魏晋时期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他一生放荡不羁,狂饮无度,曾作《酒德颂》。《峄县志》对他介绍的比较清楚:“刘伶字伯伦,沛国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怀细宇宙齐万物为心,与阮籍、嵇康等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尝乘鹿车携一壶酒,使荷锸随之,谓曰“死便埋我。”世人多知刘伶遁世狂饮,其实他是借酒消愁,不得已而为之。明代文学家贾三近分析的明白:“世以公徜徉泉石,留恋杯酌,谓公酒人也,然公岂酒人哉!王室陆沉,忠臣洒涕,广陵凋绝,文士兴嗟,公于时事重有慨焉,盖托于酒而逃焉者也。”又曰:“公固达人也,非酒人也。”由此可见,刘伶寄情于酒,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他郁郁不得志,为寻找寄托,每日飘飘于酒乡梦境,最后仙逝竹林,葬于堰南四里许的冯刘耀村。

刘伶为一代人杰,后世文人骚客、达官贵人多慕名祭奠,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章。可时至今日,却墓去台冷车马稀,实在令人痛心。

堰西的柏桃岭更是凄惨,光秃秃的荒岭饱尝时光的煎熬,而那传说中的义士墓更不复存在。

柏桃岭在堰西2里许,相传过去有两个同窗好友叫左柏桃、杨觉哀,他们同赴京赶考,来到此岭,正赶上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两人只得在岭上找一小屋住下。谁知大雪纷飞,连日不停,待雪停时,他们查点盘缠,仅够一人用,他们情深意重,互相推让,兄长左柏桃决意让杨觉哀去,就趁觉哀不注意时自尽。觉哀发现后悲痛欲绝,埋葬兄长后发誓:“若皇天庇佑,京试得中,当为兄树碑、立传;若名落孙山则同葬一处。”后来觉哀金榜高中,受官后赶紧至此,在墓前泣不成声。傍晚,柏桃显灵,说他于地下为土人所欺,遭遇凄惨,觉哀随拔剑自刎,与柏桃同葬一处,朝夕相处。

此故事可谓感田地、泣鬼神,令人仰慕。可历经风霜,现在能有几人知晓,唯留下荒岭一片沉默人间。

南大堰有灿烂的古文化,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名胜古迹,其开发潜力很大,随着发展旅游经济的升温,南大堰能否重现光辉,造福于子孙后代呢?

--吴兆雷

相关文章关键词

《南大堰咏叹调》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