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维纳斯与断臂

维纳斯与断臂

2013-10-17 02:33 作者:叹若风 阅读量:35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从《平凡的世界》看作家对小说缺憾美的追求

叹若风

毕业论文

(1994年4月)

“在我们短促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在苦苦地寻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又与我们失之交臂。”

---引自《平凡的世界》第四卷

深沉的文化意蕴,沉重的历史感,特定历史文化下的爱情,这三个方面,或许就是一个优秀作家的追求吧?!如果上述不太失之偏颇,那我将以《平凡的世界》为主例,探讨一下作者是如何追求特定历史文化下人的爱情的。

一、缺憾的爱情

文以情动人,尤其是残缺的,不圆满的感情更能打动人,《平凡的世界》(以下简称《平》)在安排“缺憾的爱情”这方面是很考究的,很具典型性的。这一部分,我们很有必要回顾一下《平》中主人公缠绵曲折的爱情过程。

孙少安,孙玉厚的大儿子,与女主人公田润叶自小青梅竹马,因为贫穷而辍学,因为贫穷而不敢接受一心爱他的公办教师田润叶的爱,远走山西,带回美丽、勤劳、善良的秀莲,组成了家庭。熬过艰苦的日月,党的政策好转,夫妻俩创办砖厂,过上了红火的日子。秀莲,却患了肺癌……

孙少平,孙少安的弟弟,孙玉厚的二儿子。高中时,共同的贫穷,共同的黑馍,与本班女生郝红梅成为好友并引起同学们“他的婆姨”的议论。红梅眼往高处看,恋上家庭条件较好的班长顾养民,年轻的少平“精神上一根重要的支柱已经被抽掉”的时候,“革命故事调讲”,命运的宠爱,他和田晓霞同时参加。在无聊的日子里,田晓霞,“大人物”田福军的女儿给他送来了《参考消息》,送来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送来了《天安门广场诗抄》,送来了异性的友爱……月有阴晴圆缺,少平与晓霞的交往随着他们的毕业而终断,少平回家务农,晓霞进了黄原师专,两人已经属于不同的世界。少平一心想着走出黄土地,开始了他的揽工生涯。“云的一生,是分别与重逢的一生”(纪伯伦)。人,也大抵如此。少平与晓霞在电影院门口相遇于雨中,这是别后两年来的感情复兴,之后的交往,他们的关系渐渐从友谊上升到爱情……当他们正处在热恋中的时候,黄原师专毕业后从事记者工作的晓霞在抗洪第一线因救一小女孩而“在洪水中消失了”……

金波,金俊海的儿子,少平的同学、好友。高中毕业后参军到了草原,和一个不知名的牧羊藏女用互相听不懂的语言对歌,“当她扑在我的怀里,我紧紧地抱住了她……”的时候,被部队政委发现了,于是,牧羊藏女被调往另一个牧区,金波“提前转了业”……几年后金波乘着火车到草原去寻找早该属于他的爱情,可人海茫茫,何处是伊人……

田润生,大队书记田福堂的儿子,润叶的弟弟。天生瘦小软弱,在与姐夫李向前学习开车的过程中,遇到远嫁到山区,死了丈夫的原来同学郝红梅,从同情到爱情,抗拒父命,历经波折,才与红梅得以结合。

李向前,李登云之子。“经过漫长时间的不屈不挠的追求,李向前终于如愿以偿地和润叶结了婚。”可是这善良可怜的人啊,爱上了一个不爱他的人。新婚之夜,田润叶“独个儿睡在墙脚的小床上不理他……”从这一天开始,他陷入了痛苦,陷入了以酒麻醉自己的颓废之中……在医院里,润叶戏剧般地出现在他身边时,他因心爱的人的折磨在酒后车祸中失去了双腿……

武惠良和杜莉莉……

王世才和惠英嫂……

王满银和孙兰花……

二、造成爱情缺憾的因素

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提供给我们的造成爱情缺憾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指不是因为人而是因为意外事故或病痛造成爱情缺憾的因素。

孙少安,他虽未能与润叶结合,但他从山西带回妻子秀莲后,夫妻俩同甘苦共患难,创办砖厂,从成功到失败再到成功,在新形势下首先致富,过上了好日子…秀莲还没来得及享受幸福,就扔下了丈夫、弟、妹、公婆走了,她的不幸,不是人为的,而是疾病,是人们目前无力对付的肺癌。

孙少平,他与晓霞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但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相爱的,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他们是否能够结合,可继续相爱还是有条件的,哪想到,洪水,可憎的洪水,夺去了晓霞的生命。得知晓霞不幸的消息,“少平两眼一黑,腿软得如同抽了筋”以后,“他面对的是沙漠——人生的沙漠。”

田润叶,反感李向前,被迫嫁给李向前,折磨李向前。待她在弟弟润生的劝说之下,当她回到李向前身边,她得到的不再是健康的而是因车祸失去双腿的丈夫。

那因修建窑洞而被土压死的红梅的丈夫……

那因保护安锁子而安息在矿井里的惠英嫂的丈夫王世才……

……

以上主人公的爱情结局是令人感到缺憾的,造成这种缺憾的因素不是人,而是自然力。

社会现实因素。指造成爱情缺憾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也不是自然力,是当时的时代。

在开卷之初,作为读者的愿望,我们希望少安与润叶结合,然而结局与愿望相反。从表象上看,似乎是由于少安清醒、理智,其实,只要我们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少安理智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家里极其贫困,与少安家一样光景的许多中国人太贫困。造成他们不能结合的,是中国七十年代的社会现实。

孙少平,失去晓霞后,在他受伤的时候,“爱上了少平哥”的金秀来侍候他、安慰他、爱他,但他并没有去接受。少平怯懦吗?不!他永远是坚强的。为什么?因为失去丈夫的惠英嫂少不了他,明明少不了他,矿井少不了他,他脱离不了这种现实。

人为因素。指造成这种爱情缺憾的不是自然力,不是现实社会,是主观的人。

田润叶,年少时与少安哥戏耍,给少安“补”裤子上的破洞。到了该婚恋的年龄,即使自己是“公家人”也忘不了她的“少安哥”。面对李向前、李登云夫妇和她二妈的“四面围攻”,她回到了双水村,给少安的信只有一句话:“少安哥,我情愿一辈子和你好。”……也许是为了他的润叶妹妹的幸福(物质生活的丰足),也许是他想到了现实的不可能,少安到山西去了,带回了大眼睛姑娘秀莲……润叶绝望了,在走投无路,精神恍惚的情况下答应嫁给李向前,在结婚的第一天“润叶目光呆滞地坐在椅子上,象具木偶,任凭爱云装扮。”润叶不爱向前,(向前虽然爱她,但仅是一厢情愿)她与向前的结合是登云夫妇和她二妈“强扭的瓜”,从新婚之夜到分居,润叶从没给过向前一丝温柔,从没尽过做妻子的义务,向前体味了“光棍没有女人的温暖,但也不要受女人的折磨”,他愤怒了,但这是一个善良男人的愤怒,连“强奸”妻子也“未遂”。李向前消沉了,这是普通男人的消沉方式——嗜酒如命。

武惠良,一个有才能有修养的行政领导。他本与妻子杜莉莉的关系一直很好。诗人古风铃的介入,他们的爱情出现了危机,杜莉莉把古风铃称为“启明星”,“几个晚上的云来雾去,杜莉莉就爱上了古风铃。”杜莉莉与古风铃的关系曝光于丈夫武惠良后,可悲地说:“我爱你,也爱他。”这个追赶潮流的女人啊,深深地伤了她的丈夫,她与武的爱也随之夭折了。武惠良与杜莉莉的爱情缺憾,是第三者古风铃的插足造成的。

金波,与藏女的爱情缺憾,是部队政委造成的。

三、爱情缺憾美的价值

缺憾的爱情,不仅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而且在这种缺憾之下掩盖着深刻的社会内容,歌颂或批判社会主体的人。

自然造成的爱情缺憾,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让接受主体——读者与主人公同哀乐共悲喜。我们读《平》因向前得不到润叶的爱而可怜他,为他酗酒解愁以至发生车祸失去双腿而同情他。晓霞不幸于洪水之中,少平绝望了,我们也绝望了。我们诅咒洪水残酷,上苍无情,让我们的主人公少平失去了一个美丽的、善良的、有朝气的,深爱他的女友而遗憾。晓霞死后,少安的妻子秀莲又患了肺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怀着一种沉痛的爱,用泪水来祭奠她们的不幸……

现实社会造成的爱情缺憾使我们认识了一个时代。少安没能与润叶结合,这是社会原因。试想,如果我们国家当时处在一个富裕、民主、文明的时代,少安会因贫穷而放弃对润叶的爱吗?

人为的爱情缺憾,让我们认清了制造者的可悲、可怜、可恨、可耻。登云夫妇把润叶与向前“强制组合”在一起,结果儿子向前失去了双腿,我们认识到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而不管别人死活的自私心理。杜莉莉追求浪漫,结果自食其果,失去丈夫(一个忠诚地爱她的,也值得她爱的丈夫),我们觉得她可悲。金波和藏女的爱情缺憾是部队政委造成的,从政委身上我们看到了荒唐岁月里荒唐人物对人的正常情爱的扼杀。

特殊的爱情缺憾,使主人公的形象得到了升华。《平》中的“特殊”共有三例:润叶与向前。他们的爱情以向前失去双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由于润叶“一直沉缅于自己的痛苦,而从没去想那个人的痛苦”,此时的润叶,至多引起我们的同情。向前失去双腿后,“她要负起一个妻子的责任来”的时候,润叶给我们的已经是善良的天性和极富同情心的美德了。润生与郝红梅。润生意外地遇到了红梅后,被红梅的贫苦与不幸打动。他对红梅,由同情到爱情,由爱到冲破家庭,他已经不是一个软弱的孩子,而是一个反世俗(红梅结过婚生过孩子)的,追求幸福的男子汉了。少平对惠英嫂的感情,更多的是停留在对惠英嫂不幸的同情,对母子俩的关心。他为了别人而放弃金秀的做法,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呢?从润叶、润生、少平的身上,难道我们还看不到一种超于常人的爱吗?

四、爱情缺憾美与全书的关系

作家创造任何一种典型,其根本目的是为全书服务的。

少安与润叶,少平与晓霞,润叶与向前,金波与藏女等“缺憾典型”到底与《平》有什么关系?

《平》的内容提要这样说“……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以上叙述中,反映的中心对象是“普通人”,因书名为《平凡的世界》,因此我们只要看看主人公是否“普通”就不难理解“平凡的世界”了。

孙少安,他是个心地善良、情操高洁、善于思考、勇于奋斗的农村青年典型。“他本是念书的好材料”,但他因为家里穷,“结果初中也没上,十三岁就回来受了苦”,帮扶那个缺吃少穿的家。他炙热地爱着润叶,当润叶羞怯地告诉他“……我二妈给我瞅了个人家”时,他心里顿时涌上一股说不出的味道。”他爱润叶,但爱得有些自卑:“一个满身臭汗的泥腿把子,怎么可能和一个公家的女教师一块生活呢……也听宣传说有女大学生嫁了农民的,可这终究是极少数现象。他孙少安没福气也没勇气创造这个‘新生事物’。”他爱润叶,但还是跳不出城乡差别:“他想他如果当时家境好一些,和她一块去城里上完中学,参加了工作,他说不定真能和她结合在一起。”这是少安接到润叶“爱的表白”之后的内心独白。这些体现在少安身上的自卑感和城乡观念并不使他的形象弱化,正是这种自卑感和城乡观念使他更贴近真实的生活,使他成为一个典型的“平凡人”。因他是一个平凡人,“他想他要找一个能吃苦的农村姑娘,和她一起创家立业”,“所以他只能到山西去,带着一个大眼睛的山西姑娘回来了。”

与少安相反,润叶对少安已冲出了城乡差别。面对李向前的追求,她首先想到少安,即使在“少安现在是农民,而她已经算是吃一碗公家饭了”的现实面前,“她想她要是和少安结婚了,干脆就回双水村教书去……。”润叶对少安爱的炙热程度接近疯狂,她大胆地去找少安,把爱毫不掩饰地告诉少安,即使在她得知少安将与秀莲结婚也不放弃”,“哪怕寻死上吊闹腾一番也要让少安和她结婚”,可“她是一个普通人,小学教师,农民田福堂的女儿,目前正寄居在亲戚的门下。她在文化革命的混乱中受完高中教育——其实并没有认真上过多少课。除了政治学习材料,她也没看过几本书。尽管她生活在我们的世纪,但思想仍然局限在狭小的世界里。她不知安娜,更不知道娜拉。“润叶同时也是一个孤独的弱女子,她“最后还是没有逃脱她不情愿的结局”,“她只是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好。”

少安和润叶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平凡,他们才挣脱不了时代的,人为的安排。

孙少平,较之孙少安,他的性格更为开朗豁达,思维更为开阔、敏捷,行为更为主动进取,理想更为远大、崇高,在他身上处处洋溢着新的时代精神。他对爱情的追求与他对生活的追求一样,是“高层次”的:他敢于接受田晓霞,虽然高中毕业时他与田晓霞“……关系限定在友谊和严肃的范围内”,但他对跛足女子侯玉英的态度(接到侯的“恋爱信”后,“走进厕所,把这封信烧掉了……”)可以看出他不会去爱一个“凡夫俗子”。他对田晓霞是自信的:背井离乡当上揽工汉,在黄原城里与大学生田晓霞重逢时“脸顿时火一般烫热”,“也只是暂时的”,“我会找你的”。这是少平在与晓霞长谈,分别时留给晓霞的自信。得到晓霞的爱后,他的爱又是矛盾的。晓霞从省城到矿井上来看他,当他们拥吻在一起时,作者给我们留下这样的议论:“她来自繁华的都市,职业如同鼓号般响亮,身上洋溢着芳香,散发出现代生活的优越气息。”“他是千万普通矿工中的一员,生活里极平凡的角色……”,这一议论,是作者以晓霞衬托少平的平凡,比较之后,在晓霞、少平与矿宣传部长的餐桌上,“少平心中涌上许多难言的滋味。骄傲?自卑?高兴?屈辱?也许这些心绪都有一点……”。少平爱晓霞,但很难有结果,少平是工人阶级中最下层的部分(矿井工人),晓霞是工人阶级中特殊的部分(知识分子),他们的理想会不会冲突?“你对自己有什么打算呢?”“我准备就这样一辈子在这里干下去……我面对的是我的现实。”这一问一答意味着什么?因为少平是平凡的,作者没有力量再让少平的归宿更好一些,又不忍心看着这对忠贞的情侣分手,作者只能让晓霞消失在洪水中——或者让少平消失在矿井里。作为“城乡交叉带”的平凡的矿工少平,他的爱情,作者作缺憾的处理,是他的高明之处,如果少平的爱情圆满(与晓霞结婚),那么就不再是“平凡的世界”了。

少安、少平、润叶是平凡的人,金波、武惠良、李向前还是平凡的人……

“在生活中,还是平凡的人、普通的人最多,我写这部长篇的最根本的想法,就是写普通人。”(路遥在《平》的讨论会上的讲话)

主人公残缺的爱情最终是为《平》中的“平凡”服务。

五、爱情缺憾美的广泛性

追求爱情的缺憾美,不仅仅局限于《平》,也不仅仅局限于路遥。

《人生》(路遥成名中篇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被“剥夺了当教师的权利后,用近于残酷的体力劳动来解脱心里的疲惫。一直偷偷爱他的农村姑娘刘巧珍大胆地给了他爱情……他的进城,他的感情慢慢转移到了父母亲有地位的,漂亮有文化的黄亚平身上。当他做了一个梦,又回到农村回到土地的时候,巧珍因高加林的负心而心灰意冷,违心地嫁给了他不爱的马栓。高加林失去了“金子般”的巧珍。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结果是一个大缺憾。张克男,本来与黄亚平相好,高加林的出现使他们的爱情走向结束。马栓,娶了一个不爱他的妻子……《人生》与《平》一样,由于他人的、社会的原因,给读者留下了莫大的缺憾,这些缺憾,服务于“人生”,服务于“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语,路遥写在《人生》前的话)

路遥如此,一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的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也如此。

韩子奇本与妻子韩璧玉相处和睦,可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为了保住他的财产,他扔下妻儿到英国去了。在德军空袭伦敦,不知能活多久的时候,他的妻妹,一同前往英国的韩冰玉爱上了他,他们相爱并有了孩子。然而,在中国还有一个带着孩子的韩璧玉啊!造成这一切的是什么?“是战争,毁灭了一切的战争,令人绝望的战争!”是中国三、四十年代的历史现实。

韩冰玉与姐夫韩子奇到英国后,享特的儿子奥立佛爱上了她,奥的表白遭到了冰玉的拒绝。这个“我们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的英国小伙子在空袭中死了,他手中还“握着一束含苞待放的玫瑰”(玫瑰是对冰玉的爱)。是历史现实造成了战争,造成了空袭,造成了爱的缺憾。

韩天星,韩子奇的儿子。与他的同事小荣子相好,他的母亲却策划了一场爱情骗局,在他高高兴兴去为心上人买羊的时候,他的母亲韩太太(璧玉)在家想办法如何使新月(韩太太名誉上的女儿,冰玉的孩子)的同学陈淑彦成为她的儿媳妇!在韩太太的“良苦用心”下,天星失去了小荣子,娶了互不了解的陈淑彦。这个愚蠢的韩太太啊!犯下了何等罪恶?

韩新月,在大学的第一天遇到了他的年轻班主任楚雁潮并把他误认为是同班同学……周末听到音乐……与楚一块翻译《故事新编》……准备演《哈姆雷特》,新月的生活正充满阳光,哪想到“爱情的道路永远不会平坦(莎士比亚语),病魔来了(心脏病),楚老师的朝夕关怀,这个带病的少女得到了爱,然而他们的爱情多么悲怆啊!楚雁潮的呼喊是:“我是求你让我把她娶走,去……生儿育女吗?!命运对她并没有这般宽容……她是一个病人……她需要爱,需要力量”……新月逃脱不了死亡,她去了,是病魔夺去了她爱的权利……

《穆斯林的葬礼》如此,古今中外的作家如此:

梁山伯与祝英台尽管互相爱慕,却不能结合;刘兰芝与焦仲卿已经结成夫妻,感情甚笃,却被活生生地撤散;贾宝玉明明爱的是林黛玉,却偏偏娶了个宝姐姐……

维纳斯的价值,在于她那无法修补的断臂。小说美的价值,在于令人肝胆裂断的缺憾。小说中爱情的缺憾美,是无数作家的艺术追求。

相关文章关键词

《维纳斯与断臂》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