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异国的问候
那天,我正在大学图书馆看书,一个电话打进来,手机显示未知号码,哪里呢?带着疑惑,我小心接了。
“是王姐吗?”
“是啊,你哪位?”声音好熟啊。
“我照宣。”
“你在哪里啊?这么多年了。”
“我在德国,做家庭主妇呢!”
照宣对我能在图书馆看书很吃惊,当告诉她我在大学文学院进修研究生时,她竟然“啊,啊”的说不出话来。“那时,你和王哥和其他商人就不同,特别是你,嗨,中国的商人能放下生意去大学学习,真了不起,我都佩服死你了。”
照宣出国在我的意料之中,但这么多年她还会在偶然间想起我并试着寻找我,在我意料之外。
我与照宣萍水相逢,大概在2003年的时候,百脑汇在三好街投资建电脑城,我感兴趣,走进售楼处,作为售楼员的她与我们相识了。
照宣中等个儿,当时二十四、五岁,是刚从校门出来的女大学生,我佩服她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像个老道的世人,不紧不慢给买楼的客人讲得条条是道。开始怎么认识的,我都不记得了,她是你越接触印象越深,把你拉得越近的那种人。看房离开后,她会给你打电话,询问你,那感觉不是催你买房子,而是处处为你着想,你不但不烦,还会增添温馨之感。虽然照宣很热情,我们也没有马上动手,而是反复比较考量,照宣不厌其烦拿出图纸帮我们分析各个店铺的位置和性价比,还一次次带着安全帽领我们去现场实地考察。
照宣的热情周到打动了我,加之百脑汇品牌效应和对电脑行业的信心,我投资两个店铺,信赖我的朋友也随之买了一套。我发现,照宣的客户一连买几套的好多啊,而照宣当时在百脑汇还不是专职售楼员,是做广告策划的,她售楼的业绩却是一流的。是她求利心切吗?不,恰恰是她真诚,坦然,不婉转取巧打动了客户。她没有刻意,一切做得那么轻松自如,对客户,她没有大小薄厚之分,即使几个客户同时站在她面前,她也有条不紊,好几次,我来到她的办公室,她或忙着或与其他客户交谈,但每次都笑语盈盈给我们倒好一杯开水在跟前,那兴奋劲儿像迎接远方的亲人。
带着厚厚期望,百脑汇开始并没有让投资者如愿以偿,开业之初经历了萧条的冷落期,一度,店铺闲置的令房主对百脑汇失去信心。有一天,照宣来电话,告诉我,投资者可以退房,百脑汇原价接收。考虑再三,为预防风险,我退掉一个,保留了一个。听说,那次,很多人都退了房,整个一层,原来200多套个人产权的店退掉后不到五十套了,百脑汇把出售的房子在经营不好,投资客丧失信心的情况下收归已有。
照宣卖完我房子后,并没有了事,而是替我操心,积极想办法为我出租。一次,一个要租店的客户恰巧被她遇上了,有心的她立刻通知我过来办理,避免了店铺闲置带来的损失。朋友买的店铺挨着楼梯,质量不好,夏天漏雨,为此,我和朋友多次找到百脑汇,那时,百脑汇房子已全部售完,照宣也调到了其它业务部门,事情难办,照宣没有借故推脱,而是一次次领我们上下奔走,做当时的见证人,使这一难题最终得以解决,在历次的考验中,照宣的魅力人格令我刮目相看。
我和照宣成了好朋友,偶尔,也坐在一起聊聊天。时间长不联系,我们电话交流,互问彼此,节假日,信息传递着彼此的想念和快乐。
一次,她和男朋友出差来到我的家乡,登过山之后,我们在一起吃饭,那时,照宣告诉我她结婚后要离开百脑汇随丈夫去国外了,优秀的照宣在哪里都会很出色,不能在国内发展,我略略遗憾。
那以后,我们再没见面,六、七年了,每年来百脑汇办事,看到商场的红火,熙熙攘攘的人群,我都会不由想起照宣,她一次次力劝我投资,并设身处地为我着想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展现,但转身出来,我还是把她淡忘了,毕竟,萍水相逢。
“王姐,你没有想来欧洲吗?”照宣电话问我。
“想过,和旅游团去就行。”来辽大学习,我认识了德国哲学家康德、叔本华、尼采,多么想探求哲学王国的奥秘。
“那以后,我给你发邀请函,你住在我家,考察。”照宣热情相邀。
我不会给人带来麻烦,有这句话足够了,深深地感谢!
照宣要了我的QQ号,加为好友,当天,在我熟睡之后,她在我的空间里留言:“在中国如此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位曾经的商人,能去专注文学,那境界,对人生的感悟真是不同啊,令我敬仰。”
如果,我们都在国内,还会有这样的想往和思念吗?我不知道,但我能体会身处异国的朋友想念家乡的心情,我认识一位法国籍的中国演员在法国写了无数思念祖国的动人诗篇,回国后,竟写不出了。才知道,异国孤独者的心情,只有离开才知道珍贵,只有分别才懂得珍惜。欣慰的是,曾经的相遇,我们把友情之泉点滴在各自的心里,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化成了甘美的回味。
啊,那不经意间来自异国的遥遥问候真甜,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