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感情纠葛
前几日和同事闲聊关于诗歌,同事说到徐志摩,说学生时代最崇拜的就是徐志摩,存钱买诗集如饥似渴的拜读,沉醉在轻轻的我来了,正如我轻轻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康桥里,痴迷在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潇洒的冬雪里,翡冷翠的一夜倒背如流,云游爱不释手,志摩的诗朗朗上口,然后班里的同学传着看崇拜之情溢于言表,直到崭新的书翻的破旧不堪,还珍宝似的珍藏。偶然听老师说徐志摩35岁就英年早逝,还惋惜的大哭一场,久久不能释怀。
后来走进大学了解到诗人纠葛糜烂的私生活,再也提不起来上中学时代的崇拜劲了,甚至鄙视诗人的风流,唾弃才子的浪荡。因为林徽因于原配夫人张幼仪在柏林离婚当时张幼仪生次子还不到一个月在国外人生地不熟无靠无依。在英国留学结识17岁林微因展开疯狂的追求阵势,当时还没有和张幼仪解除婚约,后林不辞而别,据林后来说,她当时冷静的分析过,诗人的情感不可靠。感情无果后又炙热的追求陆小曼,陆小曼和丈夫王庚离婚于徐结合。中间不乏凌叔华、韩湘眉、赛珍珠、史沫莱特浪漫插曲。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诗人的确是风流成性,处处留情。徐于陆的婚姻由林微因的公公徐的恩师梁启超做证婚人。证词;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让(被打断)徐志摩:恩师,请为学生和高堂留点面子!梁启超想到背后还有双方的父母,才收住火气.
关于徐志摩的各版本传记里,张幼仪只有薄薄的几页,在徐志摩活色生香的感情生活里,她是惨淡、单调的一笔,没有人过多的关注。她自己也沉默着,从不向别人披露那些陈年往事。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她九弟张禹九的孙女张邦梅在哈佛大学图书馆无意发现,她的姑奶奶竟然是大诗人徐志摩的原配夫人,这才才有了《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才对张幼仪有了多一些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诗人的英年早逝;与陆小曼已婚的诗人听说1931年11月19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去会见梦中情人,途中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朋友说她很欣赏敬佩林微因,是呀,女子当如林微因,可我还是敬慕金岳霖,一直毗邻而居兄长般呵护着林微因,因林终身未娶,而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出一种超脱凡俗的襟怀与品格,这使我想起了柏拉图的那句话:“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所以我说金岳霖是生活在林微因柏拉图式的生活里终其一生无怨无悔,无欲无求。林微因51岁病逝亲朋送的挽联中,金岳霖的别有一种炽热颂赞与激情飞泻的不凡气势。上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下联是:“万古人间四月天”。是他让我知道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不是童话故事。是他让我深刻的认识到真水本应无香,真爱本应无言。是他解释了什么事大爱无疆。林病逝后其夫续娶学生林洙,而金岳霖却对任何人不会在动心至终老。
此事暂且到此,说的太多估计挺志摩派的网友更生气,弄不好还和我翻脸呢。不过关于诗人荒诞的感情生活,我不想做什么评说,是是非非后人难以评说,并且像我辈也无资格指手画脚是吧,不管诗人是怎样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否认了他出众的不可磨灭的文学贡献,毕竟文学是文学,生活是生活,我会爱屋及乌,但不会因一人的缺点而去否认一个人的横溢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