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
晚上六点从教室出来,站在路边的斑马线上,风雨交加,前方一片迷雾。
雨点打在脸上,冰凉寒冷。
十一月的冬雨,让人忍不住想家。
身在异地,只想快点回到旅馆,感受房间的温暖。
我们撑着伞往回走,看不清路,依稀记得来时经过新民路,看到路标正是新民路,一直往前走。
走着,走着,不对劲。
怎么经过中午吃饭的餐厅了?
跟着汽车往前走,总能出了校园吧?
于是又跟随汽车转弯走。
可是前方,牌子上写着“进入学生宿舍区”!
我们走错路了,现在哪里?
处在陌生的环境,心里升腾起莫名的不安。
问路过的学生:“清华东门从哪儿走?”
“从这往回走,右拐。”
我们往回返,走回了起点。
身上淋湿了,进入白天听课的第六教学楼暖和了一会儿。
从楼里出来,又站在了斑马线上,这回往刚才的反方向走。
走到前方岔路口,我认为向左拐,朝霞认为向右拐。
“向左拐,我记得来时是向右转弯的。”我说。
转到左边,没走几步,看到一个拱形门,我的心平定了。
来时经过此门,我们走对了。
走了一段,我们又路过一个叉道,两人意见又分歧了。
“我们往那边走。”我指着前方的灯光通明的高楼说。
记得头一天我们打车来清华东门,马路边是高大的建筑。
以它为目标,错不了。
“同学,清华东门怎么走?”朝霞问路过的学生。
“往那走,拐过过一直往南走就是。”
南,哪里是南?在清华我们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哪里是南?
凭着感觉走吧,我们向着那明亮的建筑走去。
拐弯过去,右方?立着几座高楼,正是紫光大厦,我们那晚打车下来的地方。
总算找对了方向,向着旅馆走去。
前行,继续前行。
亮亮的路灯一盏盏点着,照亮了我们的心。
第二天上午继续听讲座,从第六教学楼出来,我们一行五人又站在了斑马线上。
“往这边走”,我说。
有了昨晚的经历,我知道怎么走了。
“好,小胡带路,走错了我们也不知道。”韩老师说。
昨晚的映象太深刻了,我不会再走错了,以后也不会错了。
由此想到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机器学习,学习能力是智能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它是指遇到错误时能自我校正;会通过经验改善自身的性能;会自动获取和发现所需要的知识。
H.A.Simon认为,学习是系统所作的适应性变化,使得系统在下一次完成同样或类似的任务时更为有效。
我们昨晚的迷路也是机器学习的一个案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