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斯德哥尔摩:巨人光环下的舞者

斯德哥尔摩:巨人光环下的舞者

2013-10-15 15:16 作者:林涛 阅读量:45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走进斯德哥尔摩,仿佛走进了“科学麦加”,有朝圣般的感觉。这里的一切依稀被一位巨人所托举,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高度,须仰视才见。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首都,地处波罗的海西海岸与梅拉伦湖交汇处。市区由14个岛屿组成,其中最小的一个只能容纳下一栋精致的小别墅,从空中俯看,它们像一把晶莹剔透的珍珠散落在湖海的碧玉盘内。55座桥梁像一条条玉带将诸岛串连。市区有76万多人口,在3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三分之一为水面,有“海上美人”之称。

做客斯德哥尔摩,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地标志性景点——市政厅。它位于孔斯尔缅岛上,濒临梅拉伦湖。外墙用清一色的红砖砌成,在蓝天白云及碧波荡漾的湖水映衬下显得格外亮丽。市政厅于1911年破土兴建,到1923年6月全面竣工。这一年,恰逢深受瑞典人景仰的古斯塔夫·瓦萨就任国王400周年,大部分民众自发为它的建造募捐经费。它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右侧建有一座方柱形塔楼,塔楼高达105米,巍峨壮观,直耸云天。塔楼顶端竖立3个巨大的皇冠状风标,组合成瑞典国徽,也象征了自1336年以来瑞典历史上的3位最有影响的国王。

在市政厅左侧入口的墙面上,镶嵌着采用大理石雕刻的诺贝尔头像,并附有简短的生平介绍。诺贝尔于1940年生于斯德哥尔摩,成长中饱受挫折,先后游学于俄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从30岁开始,一生共获得355项发明专利,其中最主要的有硝化甘油炸药,火箭固体燃料,弹道火箭,消音枪等。他爱好文学与哲学,生活简朴,终身未娶。1896年病逝于意大利圣雷莫市,享年63岁。他在去世前一年立下遗嘱,将一生积攒下来价值3128万瑞典克朗(折合美金920万元)的遗产建立基金并作投资,以每年所获利息及收益作为奖金,分为5份赠给“为人类利益做出更大贡献的人”。它们分别是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医学及生理学奖、文学奖与和平奖。目前,每项奖金已高达1000多万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1100多万元)。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分别在斯德哥尔摩及挪威首都奥斯陆(和平奖)两地同时颁发。

我们进入市政厅,主要以参观诺贝尔奖颁奖活动场所为主。经过一条装饰华丽的甬道,首先进入的是蓝厅。这是每年12月10日举行盛大的诺贝尔奖颁奖晚宴的地方。大厅宽敞明亮,可容纳1300余人,它因为原设计图的墙壁为蓝色而得名。在冬天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师偶然发现,从大厅四周上面宽阔的窗户仰望,天空居然是灰蒙蒙的,不是夏天那种赏心悦目的蔚蓝色,置身蓝色墙壁下似乎更添几分寒意。于是,建筑师灵机一动,将墙面改用典雅温暖的红砖本色。置身四堵高大的红墙之下,心境顿生几分开阔与温馨。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原在皇家音乐学院举行,1926年后,改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颁奖晚宴最初设在格兰大饭店,1930年后,改在市政大厅二楼的金厅,由于无法容纳众多来宾,1973年后,改在现在的蓝厅。出席晚宴的贵宾邀请函及座席安排等事项均由诺贝尔基金会决定。所有赴宴者必须统一穿著燕尾服,晚宴气氛显得热烈而庄重。

大厅中央摆放着一张长达25米的主桌,这是瑞典国王、王后、获奖者及官方要员的座位。晚上7点整,嘹亮的号角响起,在潮水般的掌声中,国王偕王后由2楼沿着豪华气派的楼梯缓步走下大厅。所有来宾一同肃立迎接。在楼梯拐角处,有一方小巧别致的平台,在这里设立了一处讲坛,宴会当中,所有获奖者都要在此致简短的答谢辞。

晚宴称为“诺贝尔大餐”,相当奢华,酒杯托盘等餐具均用名贵的瑞典水晶制成。晚宴菜单第二天就会在全市各大酒店、餐厅照单推出,市民们都以能品尝“诺贝尔大餐”为荣。

从蓝厅前方的大理石阶梯缓步而上,便来到二楼的金厅。金厅纵深约25米,采用贴金箔的彩色马赛克小块磁砖1800万块,在四周墙壁上拼制成3幅主要的镶嵌画。左壁是从瑞典海盗时代直至近代工业化的历史画卷,右壁是瑞典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肖像,中间的墙壁上则是一幅面容娇美、卷发飘拂、神态俊逸的女神像。整个大厅装饰共耗用黄金10公斤,金碧辉煌,非常精美。金厅现为出席诺贝尔奖晚宴的贵宾们举行舞会的场所。

在每年12月10日的诺贝尔奖颁发日,诺贝尔生前最后6年居住的意大利圣雷莫市,都会给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致送一大批特别挑选的鲜花,以示对诺贝尔永远的尊敬与怀念。

告别市政厅,我们依次参观瓦萨古沉船,浏览皇宫博物馆,欣赏皇家卫兵换岗仪式,闲逛老城区著名的皇后大街。一路上,我们简单回望了一个帝国曾经的耻辱和辉煌。

夜幕降临,当城市七彩的灯光渐次闪烁,湖光山色装点的古城宛如一位笼着轻纱的水上仙子。这时我不禁想起康有为先生与瑞典的一段情缘。在戊戍变法失败后,他于1904年流亡到瑞典,在沙丘巴登岛购置了一处房产,命名“北海草堂”,并在此居住了9年。期间,他有感于这方山水的灵秀,赋诗一首:环湖据岛开都会,汽舫湖桥处处通。瑞典一千二百岛,楼台无数月明中。在戊戍六君子血洒菜市口的悲壮气氛中,康老夫子尚能寄情于异国山水,足见自古至今瑞典风光的迷人。

若斯德哥尔摩果真是“海上美人”,那我想她定会是一位芭蕾仙子,日夜随着海浪的节拍翩翩起舞,上演着如梦似幻的水上芭蕾。而让她如此婀娜多姿、光彩照人的不正是诺贝尔这位巨人的炫目光环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打开世界地图,斯德哥尔摩一点都不起眼,但因为有了诺贝尔这位巨人,世界从此记住了它。

斯德哥尔摩,一个巨人光环下的翩翩舞者。她的经历再次印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家和民族需要巨人,时代和世界更需要巨人。

相关文章关键词

《斯德哥尔摩:巨人光环下的舞者》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