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到凤冈去喝茶

到凤冈去喝茶

2013-10-24 04:34 作者:刘雨峰 阅读量:36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到凤冈去喝茶,这选择是没有错的,既能享受凤冈茶给心灵带来的惬意,又能去品读像叶先生之类的精美文章.这举动似乎完全进入了一种"俗我两忘"的境界,虽然达到这种境界需要一些勇气,也需要一颗干净的心灵.但其实只要像叶先生那样,驮上行李,到凤冈去喝茶,似乎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隔三岔五的总要打开新华网凤冈网站去看一下,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份难舍的故乡情结.

当然,主要的是去看看那些旧日朋友是不是又有新作发表在上面了,或者说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是不是又有了新的信息.基于这个由头,打开网页便每每会有一些惊喜,而<<在凤冈喝茶>>是著名作家,小说家叶兆言先生近期发表在上面的一篇精美散文,他练达而朴实的文笔,平淡而舒雅的叙述,将此行凤冈喝茶并对凤冈茶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作了精辟的阐述,不失为一篇绝妙的品茶小文.

"说老实话,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喝好茶......"这样说来,叶先生不顾一路的鞍马劳顿而深入黔北高原的一座县城,而仅仅就是为了喝好茶,这就显得非常轻松了,最起码没有了尘世喧嚣的吵扰,没有了急功近利的张扬,驮一两包行李,坐上千里路的车,到凤冈喝茶来了.

事实上叶先生的这个头开得很好,大凡在心中为一个目标而不顾旅途劳顿而趋之的,要么是让眼睛过足赏心悦目的瘾,要么就是为了心中的那块圣地而虔诚的去膜拜,去朝奉.你比如说去云南丽江做什么?肯定说去游神奇的玉龙雪山或者神秘的香格里拉;即使说去大灾之后的都江堰,也不一定完全是为了感受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而是说在那里还有一条流了千年的水利工程,还永远水淋淋的牵扯着你心中的向往.像叶先生这样专程到一个高原深处的县城去喝茶的,这便感觉有些意思也省去了好多人情世故的麻烦了.

到凤冈去喝茶.从真正意义上说,这杯茶也是值得一喝的,我倒不是说对它所含的"锌""硒"成分而特别在意,而是说自李唐王朝以来,故乡山头那几垅茶树从当时到现在就一直飘香过来的,茶圣陆羽在<<茶经>>卷八中这样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据考证说当时的"夷州"就是现在的黔北凤冈一带,也就是我现在的故乡,有这样一个由头,有这样厚重的文化底蕴,那么去喝上一杯茶,即使在旅途中受点折磨也是值得的.

记得小时候,家乡有几个有点文化的闲人干了一种"说春"的行当.手执春牛走家窜户,向主人家递上一张油印有"子丑寅卯"和二十四节气的"春历"(也就是农历),并从院坝至堂屋之间这一段路程里,都要说些吉祥祝福的话,以换取主人家一点微薄的钱财,其中有一段说茶的,我认为是最精彩的了,我至今也还能记得其中的几句:".....唐朝有个唐三藏,他到西天去取经,别样东西他不带,带回茶籽斗二升......"很长很长的一段,足够让人说上一个时辰的了.而乡下人一图闹热,二图有张春历也好掌握农事,,故酽茶也一碗接一碗的倒给说春的人,说春的人呢,也因为主人的热情而越显得意,那情景至今也让我感叹当时岁月的真挚,是任何环境都不能复制的.所以后来我一直想故乡人为何偏偏喜欢以茶来招待客人,我想大概是因为茶已浸润了他们的心灵,天长日久中自然造就了故乡人善良纯朴,真挚勤劳,豁达而宽容的居民秉性.而对于这一点,叶先生似乎对此也有所觉察.

这样说来,到凤冈去喝茶,这选择是没有错的,既能享受凤冈茶给心灵带来的惬意,又能去品读像叶先生之类的精美文章.这举动似乎完全进入了一种"俗我两忘"的境界,虽然达到这种境界需要一些勇气,也需要一颗干净的心灵.但其实只要像叶先生那样,驮上行李,到凤冈去喝茶,似乎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好相处

相关文章关键词

《到凤冈去喝茶》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