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儿时的玩伴

儿时的玩伴

2013-10-14 16:02 作者:那片云彩 阅读量:19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曾经的日志,儿时的回忆,却时常萦怀在心里——题记

刚到红薯熟透的季节,我们家就收到了满满一筐红薯。吃着这外红里黄、香甜可口的红薯,我们都在猜这礼物是谁送的。

在物丰价廉的秋季,各种水果小贩都在高声贱卖,送一筐在乡下遍地都是的红薯实在不足为奇,一定是熟知我们家有这个特别嗜好的人。我家原在乡下住过,每年过年时都能收到乡邻们送的各种糍粑,有粘米的,糯米的,那种蒿子粑是最好吃的。那是把晒干的蒿草和糯米对半打成浆,用布袋装上把它吊起来,待第二天水干后,把成块的浆取出来捏碎搓揉,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一个个的圆坨,再在里面包上白糖芝麻馅或腊肉香干馅,蒸熟了即可食之。每年的春节,我们最喜欢吃的就是这种蒿子粑了。

这么一想,我们都猜准了是乡邻送的。直到母亲回来,才告知是我小时候的一个玩伴送来的。

这么多年来,自己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也许早已把她忘了。要不是她送来的这筐红薯唤起了我的记忆,我还在我生活的圈子里消极地生活着:在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上着百无聊奈的班,孩子去了幼儿园,先生也在别人都成了游泳健将的时候,一头下海去了南方的某个城市......

我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无所事事倍感沉闷乏味。

她是一个个头小巧而头发泛黄的女孩,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一人带着三个孩子,她在家排行老二。她性格很要强,但与我和得来,不管是上山砍柴、扯猪草,还是下河摸鱼捉吓,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我们比谁的树爬得高,谁的柴砍得多,屋后的山几乎被我们翻遍了,连哪座山有几颗樱桃树,哪座山有几颗葡萄树,哪座山开有哪几种花,都被我们摸得清清楚楚。村子的前面有一条小溪,那时在我们眼里,就是一条大河,一到夏天,那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小溪成了我们游玩的天堂------摸鱼、抓泥鳅、翻螃蟹。整个村子里的女孩,就我们俩学会了游泳。有时妹妹要跟着去,我都想方设法地躲掉她,为的是能和她自由自在地一起玩。

到了入学的年龄,母亲把我送到了学校。不知为什么,她却迟一年才上学,虽然不同年级,我们也是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到了放假,更是男孩子似地一起疯玩。

直到进入初中,由于课程多,玩的机会少了,接触的同学却多了,而回家后都是在帮着母亲做家务。考入高中,一直都在忙着跑“通宿”,早上5点钟就得起床,要走40分钟的路才能赶到学校,每每放学回到家,总感到又累又饿,什么都不想做,直等着饭熟。这其间我结交了不少同学,同学的情谊让我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友爱和关怀。

她没能考上高中,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帮母亲干农活。

记得88年秋季的一天,我下班回到家,母亲告诉我:“岩头{她的小名}病了,在医院住院,她娘代信来要你去看她”。吃完晚饭后我买了两听罐头就和母亲一起去了医院,她看见我们来显然很高兴,硬是起身坐了起来,只见她一个劲地很勉强微笑着,并不说话,一副憔悴的样子。她母亲在一旁解释:“昨天晚上一直说糊话,喊你的名字,把我急死了,真不好意思,麻烦你了。”看得出来,她母亲很是担心她。她那时已经结婚,丈夫没来,而是母亲陪着她的。由于她有病在身,也不好跟她多聊,我简单地问了她的病情,嘱咐她要好好治病,就和母亲起身告辞了。

再一次看见她的时候,是在老街,我去邮局寄信,她和她丈夫手拉手很亲热的样子。一点没变,照旧是黄黄的头发结成一根辫子垂于脑后,经太阳长时间辐射黄黄的带斑的脸。看见我马上松开手不好意思地笑着,我再才知道她的丈夫原来是我的初中同学。

最后一次看见她的时候,是在96年5月份的一个周末,一位同事通过亲戚关系弄到了几个可以义卖奖券的名额,那是我们县城第一次举行大规模的福利奖券销售活动。广告早在几天前就已在城乡打得沸沸扬扬,我们也是第一次利用周末出来做这样的销售活动,感觉很开心也很兴奋,都是平时几个要好的同事。销售活动还没开始就已围满了人,人群中,我看见她背着背篓和她丈夫在一起,她看到我在卖奖券挤到我的桌前兴奋地对我说:“我也来抽几张,看能不能中一辆农用车.”那时最大的奖就是农用车。我由衷地对她说:祝你中奖。由于人多,也没来得及跟她再说什么。再以后都没能见到她。

也许由于她生活的简单,更多地有了回忆的机会,而她把对儿时的回忆通过一筐红薯传给了我,让我和她一起感受到了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此文作于于九八年。我随先生来到这个城市也已十多年了,每当我打开空间点击这篇文章时,都会想到儿时与她一起时的点点滴滴。当岁月走过了许多年,儿时的情意更频繁地浮现在脑际,不知如今的她容颜如何,生活如何,一切都还好吗?

相关文章关键词

《儿时的玩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