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天平
题记:我的励志故事,讲给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们,那些正在因工作无门而发愁的人:要踏实工作、安份做人、勤肯做事,理想的天平时时处在失衡状态,关键要看你如何给重量轻的一边添加砝码。
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一家国企。记得刚到单位的时候,我的心凉了半截:单位地处市区的大南郊,周围两里开外才有一个小镇,两个人住一间十来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一层楼公共一个洗漱间,每月的实习工资114元。
和我一起分配来单位的还有另外三名大学生,分别是小马、小于和小刘。短短的几周培训后,我们被安排到最基层与一线的工人一起干活。那时我们的心里已多多少少有些不平衡了,觉得上了四年大学,毕业后还出体力干脏活,收入还那么低。三个月后,其中的小于受不了我们收入的清贫和别人的眼光,跳槽到了市区一家私企干了。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有着农民传统的艰苦朴素和努力工作的精神,工作中,我勤勤肯肯,任劳任怨,早到晚归,以期得到别人的好评。我的工作是与柴油打交道,整日一身油污的工作服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手经常在柴油里泡着,冬天,柴油冰冷刺骨,夏天,柴油气味又特别刺鼻难闻,时间久了,我的手一层一层往下掉皮,皮肤也出现了不适应症状。
可就这样,还有人在背后说我的不是,他们说我傻,说我不找后门出去等等。
就这样,我度过了一年的实习生活。我想,大学毕业实习结束后定干部这可是国家的政策呀,我应该脱离苦海了吧。可定职令下来时,我们三个人被定为了工人。其中的小刘在接到工人令的第二天就跳槽走了。这个时候,我觉得心理以前略微倾斜的天平更加偏沉了。
只剩我们两个大学生在下面干活了。这时候,我发挥我的特长,开始在单位的宣传栏里、宣传报上发一些自己写的文字了。但不久,大学生小马被调进了单位的团委工作了。我当时心里很是别扭,他写文章不如我,为什么他却去那儿了。
一日,团委通知我让我去团委一趟。我到以后,团委书记笑着对我说:“这下你出名了,看看。”我接过他递给我的一本书一看,才知道是我前一段时间写的一篇关于自己在一线苦干实干拼命的文章获得了局级一等奖,并作为了编辑成书的第一篇文章。这个时候,刚进团委没几天的小马也插进话来:“厉害呀,出名了。”我霎时觉得他这是在嘲笑我,明显是说,你再会写,不还是在下面干活吗。带着这种心理,我冷冷地回了他一句:“再厉害有啥用,也坐不到这儿。”
在干了半年后,单位进行全员竞争上岗,我也报名参加了。由于我在基层一年的实地苦干,我击败了其他和我同专业的两名人员,进入了单位技术部门工作,身份也转为了干部。
在技术部门工作期间,我仍是勤肯有加,利用住在单位的便利条件,经常加班帮别人干活、值班。但是,正在我干得风声水起时,主管领导却找到我,说考虑到我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准备调我去党群部门工作。
在企业单位,主要以行政工作为主,党群方面的工作基本是辅助,也就是一个闲职,一般不受重视的人才会被打发到那儿的。我当时心里很不舒服,觉得我们的主管领导不近人情,是在胡乱安排。
在党群部门工作期间,我不但学到了一些党群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与人处事,如何说话等人生中很重要又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我积累了各方面的工作经验,和现场的工人也都很合得来,和机关的同事们也很说得开。在单位的一次中层选拔中,我被任命为一个部门的主管,主管着几百号人的车间。
在谈话的时候,主管领导道出了原委。他告诉我:“这几年来,但凡分到单位的大学生,没有几个能待得下去的,要不嫌工资低,要不嫌环境差,更有的甚至说单位不重用他们。你们几个一来,我就让你们下一线干活,就是想看看你们的耐性,你们能否吃了苦、抗得了压,一个不懂现场技术,不知工人辛苦的人将来如何带兵,如何服众;让你去党群部门,也是为了锻炼你的说话能力和处事能力。人呀,无论你有多高的学历,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无论你身处何位,你的内心都会有一个天平,一个关系理想的天平,天平不可能时时平衡,它随时都在倾斜的状态,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给重量轻的一边添加砝码。”
听着主管领导语重心长的说教,看着他斑白的头发,我的眼睛湿润了。(三人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