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登香山看红叶,感慨颇多

登香山看红叶,感慨颇多

2013-10-17 07:09 作者:孙厚举 阅读量:33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在北京读书和工作期间,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秋天最美的景色,可惜没有亲见,古稀之年能到香山观赏红叶,此生无憾矣。

11月2日早晨6:15起床,洗漱毕,吃过早餐,便驱车前往香山。心情好,周围一切都是美丽的,一路风景一路歌,似乎汽车跑得也快了,不一会便到达香山脚下。

这里离购票处还有一段距离,我们一行19人沿着石铺道路兴致勃勃地步行前往,边走边看,路两旁多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房前摆满了京城小吃、干果、果脯以及名目繁多的纪念品。人流如织,道路拥挤,叫卖声此起彼伏,给人一种逛庙会的感觉。道路看似平坦,其实是个高坡,行走困难,不久就感到腰酸腿疼。但是,一想到山上有红叶,便忘却疼痛,迈开大步,继续往上走。大约过了1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香山卖票处。

放眼望去,山峦起伏,灰蒙蒙的,依稀可见一片片绿色,却不见山上红叶,只是附近山脚下不时见到几株树上挂满红叶,我一阵惊喜,以为看到了香山红叶。来过香山的人告诉我,这不是香山红叶,只有登上香炉峰,才能看到漫山遍野的香山红叶。我多么想尽快登上香炉峰,一睹艳丽的香山红叶。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洋兴叹,我也不敢贸然徒步登上香炉峰,只好坐缆车到达高峰了。

香炉峰俗称“鬼见愁”,在香山公园西部,是香山的主峰,海拔557米。顶峰有两块巨大的乳峰石,形如香炉,故得此名。此峰高峻陡峭,悬崖峭壁,望而生畏,俗称“鬼见愁”。不过现在坐缆车登高峰,又方便,又刺激,而且高空观赏香山沿途景色更加有趣。

第一次坐缆车,心中非常胆怯,只见一个大圆盘不停地转动,由它带动缆绳上固定的双人座椅不停地缓缓前进。在座椅到达之前,两人须站在前面,待座椅到达时立即坐在里边,迅速扣上保护栏。在保安人员的协助下我坐在双人椅上,双手紧紧抓住护栏,不敢左顾右盼。过了一会,我才敢抬头观望,当我看到许多缆车被挂在一根不太粗的钢丝绳上滑上滑下,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深谷,不觉毛骨悚然,眼睛不敢往下看,生怕一不小心掉下去。疾风从身边吹过,冷飕飕的,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好长时间我才适应过来,才敢看看周围的景色。周围全是高山深谷,一片葱绿,就是不见红叶。我从来没坐过缆车,今天终于坐了一次,亲身感受了坐缆车的滋味——恐惧夹杂着好奇。不过,当我看到脚下那些沿着石阶小路艰难攀登的人们,累得气喘吁吁的样子,我的恐惧心理顿时减轻了许多,心想,要是徒步登上高峰,非累垮不可,而坐缆车转眼间送到了山顶,一股坐缆车的优越感掠过心头。

大约用了20多分钟缆车到达了山顶。坐缆车容易下缆车难,快到终点时须先打开护栏,由于惯性人向前倾,幸亏有保安人员把我紧紧抱住才没有跌倒。

当我满怀希望地来到“鬼见愁”时,看见周围山上、树上、护栏上一片红,我以为是红叶。近前一看,原来是“祈福”红布条,上面写着愿望及游客姓名。这时我极目远望,却没有看到我心目中的满山红叶,我感到非常遗憾。有人说看红叶的季节已过,有人说气候不好,所以看不到红叶,只是青绿色或发黄的叶子。这正应了那句“观景不如听景”的老话,所谓香山红叶原来如此。我只好在鬼见愁附近百无聊赖地转悠,照了几张相作为留念。

这时几位老友约我去双清别墅看看毛主席刚进北京时居住过的地方。我走了几步,只见在另一个山头,心想登上山头,看看也不过如此,于是便折回来,独自一人在鬼见愁等待他们的归来。

大约过了1个小时,老友一个个回来了,他们见到我,都说“亏得你没去,我们走了一半路程,问游客到双清别墅还有多远?‘快了,还有500米’,走了半天,一问还有300米,问了几次才到达双清别墅,其实有四五个500米呀!”

他们说,山路全是石板铺成,约5米宽,平整干净,路旁古树颇多,满山遍野,还有许多常青树,长年累月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走到山顶,看到毛主席曾经住过的故居——双清别墅。院子里有两棵玉兰花树,其他房间都上了锁,不让参观。

我们几位在香炉峰稍作休息,便坐缆车下山了。有坐缆车上山的经验,坐缆车下山不再害怕了,而是尽情观赏香山风光,悠悠然不觉来到山下。只见大家手舞足蹈,谈笑风生,两耳嗡嗡响,就是听不清,我失聪了!我感到茫然,大声问导游小姐:“我怎么了?为什么听不到声音?”

她笑了笑,大声说:“这是高山反应,过一会自然会好的。”

这时小邢走过来大声对我说:“孙老师,看着我,捏着鼻子,向外呼气,连续多次,将脑中的空气排出来就好了。”

我照此去做,果然半个多小时之后,我的听觉恢复正常了,无意中我体会到失聪的滋味。

为了弥补我没有登上双清别墅的遗憾,我在网上搜索有关双清别墅的资料,摘抄如下: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入香山双清。在双清别墅,毛泽东主席指挥了渡江战役,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双清别墅里陈列着毛主席当年生活和工作时的用品。

香山双清别墅原是前国务总理熊希龄的住所。早在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就已建成皇家园林。到了清朝,乾隆大兴土木,建成了拥有二十八景的“静宜园”。香山静宜园,曾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及1900年遭八国联军两度劫掠焚烧,乾隆时期兴建的楼台亭阁大部分被毁,昔日的皇家园林内,遍地皆是断壁残垣。

1917年,河北省发生特大水灾,大批难民涌入北京。当时,曾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主持赈灾工作。为安置400多名孤儿,他在香山创办了香山慈幼院,自任院长。双清别墅就是熊希龄在香山的住所。

双清别墅,得名于院内石壁下两眼泉水。这两眼泉水,初名“梦感泉”。乾隆兴建静宜园时题名“双清”。双清泉水流入院中,汇为一个池塘,南岸是乾隆时建造的“松坞云庄”,如今只余石砌台基,北岸有一排十几间平房,即是熊希龄所建双清别墅的主体建筑。毛泽东住进双清别墅之后,将会议室设在那排平房正中的大房间内,办公室和卧室分别设在会议室的两侧。会议室门前的池塘边,有一座六角凉亭。池塘中栽种着莲花,近旁的石壁上攀爬着古藤,整座院落,笼罩在苍松翠柏之间,故而乾隆时曾将此院落命名为“松坞云庄”。

2012-11-8

相关文章关键词

《登香山看红叶,感慨颇多》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