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师傅的故事
憨师傅是炎陵西片的土著,有60来岁了,话不多,眼睛发呆、脸色发灰、眼皮耷拉,眉毛紧蹙,粗糙的手像蒲扇那么大,每一根指头都粗得好像弯不过来,皱巴巴的,有点儿像树皮,左手还失去了大拇指,脚也有点不便。憨师傅不姓憨,原来是我们中学临时请的门卫,听说憨师傅年青的时候因为识得几个字,还给学校代过几节课。
憨师傅年青的时候,力气贱得很,哪家没劳力,他闲着的时候就去帮人家。搞“双抢”的时候,帮人家挑谷,满满一担,足有一百二三十斤,挑起来就打飞脚走的……村里的人,都得过他的力气的……他也没有一句多的话,也不向别人讨要什么。
听说憨师傅左手失去的大拇指是他在年青的时候失去的。憨师傅年青的那个年代,有人因为贴了领袖像挨批挨斗,“你有什么资格在家里贴领袖像,领袖是属于革命人民的!”也有人不贴领袖像而挨批斗,“你敢不贴领袖像,胆大包天!”憨师傅对领袖很虔诚,卖了家里一头猪,从公社供销社里请回了一尊领袖石膏像。一天给家里搞卫生,清扫中见石膏象的脸上有灰尘,用干净的湿毛巾小心翼翼的把它擦去,岂知越擦越脏。憨师傅好害怕啊,拿把小刀悄悄的把脏刮去。不料更是越刮越糟。正好有个革命派同志进门,看见憨师傅手持着刀对着石膏领袖像,石膏像的脸上又有个疤。人证物证俱在,赖也赖不掉。于是,憨师傅演了一出“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的悲剧角色,“责无旁贷”的成了“现行反革命份子”。被革命派同志用“箩绳”拴着憨师傅左手的大拇指,吊在村中的一棵老槐树上,打了一天一夜。最后左手大拇指被箩绳勒断后,人从树上掉下来,脚也落下了残疾。革命派同志因为“立了功”做上了县里的干部。后来革命派同志开公家的车带全家去处地旅游,出车祸,全家都死在了车上。同时这个革命派同志被上级查出贪了公家不少的钱。革命派同志进不了烈士墓,只能回村里安葬,村里的人都说是“遭报应了”。憨师傅说了句,死去的娃娃没罪,可怜呀。还去给革命派一家敬了回酒,磕了几个头,送了个花圈。村里人都说憨师傅是憨到脑子抽风了。
粉碎“四人帮”,分田到户后,憨师傅养猪、种地,听说攒了不少钱。可他穿的还是补了补丁的衣服,吃粗茶淡饭,放着钱舍不得花。有一次,憨师傅上墟上买火柴,他只带了两角钱。别人说:“老憨,你拿了20大分好买啥?多带点钱在墟上买点包子、油条吃,总不会掉牙齿。”憨师傅“嘿嘿”一笑,说:“那可不一定,油吃多了,会滑得啥也不想干的。反正,我这钱自有它的用处。”“老憨,你是想女人了吧。留钱讨老婆吧”。“嘿嘿”憨师傅笑而不答。后来村里架电杆和修“机耕路”,号召全村捐钱,大部分人捐的都是一块,多的也是捐二块,还有捐三毛的。憨师傅那次捐了一百零参块四毛钱和20多斤粮票,捐的钱比全村捐的合起来还多拾多块。老憨的名字村里人叫的更响了。
八几年,政府落实政策,给憨师傅这个“反革命”平了反,还给了几千块的赔偿金。憨师傅去乡里领钱的时候,喜得憨师傅老婆,打飞脚从墟上买回二斤肉,打好二两谷烧,第一次亲自下厨,做好一桌子菜,洗净了身子,等憨师傅回家。憨师傅老婆从没正眼看过他,上床从不让憨师傅挨身子,有时憨师傅干脆和着一床烂棉絮睡在地板上。唯一一次圆房,还是结婚那天晚上,憨师傅凭着一股酒劲和憨劲强行成的好事。不想就这一次让憨师傅老婆给他生了个女儿。傍晚憨师傅回家,憨师傅老婆立马上前,伸手问憨师傅拿钱。憨师傅说,钱没了,钱让我给送村里去了,村里的小学房子太破了,马上要倒了,娃娃们上学怪可怜,砸死个人更不得了。再说这钱我要得心酸。气得憨师傅老婆当场端起一大碗回锅肉从憨师傅头上砸下,转身抱着女儿甩门而去,再也没个音信。从此村里小孩传出了一条顺口溜:憨师傅憨,有钱不要,变光棍汉。
九几年一个寒冷的冬天,憨师傅乘坐一辆货车到外地去办事,天下着雨,道路湿滑,车行到一溪河边,司机一时紧张,不小心连人带车掉进了溪河里,憨师傅腿受了伤,他拖着受伤的身体爬了上岸,看见司机卡在车里无法脱身,他不顾寒冷和伤痛,跳进溪河里,费尽力气将司机救上了岸,司机伤得很重,不能行走,他便背着司机赶往十多里外的医院救治,救了司机的生命。别人问他你怎么这么憨呢,天那么冷,腿又有伤,要是下去救不上人,不也把自己搭进去了。憨师傅说: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死,不管是谁当时见到此情况都会这样做的。
憨师傅在学校做门卫的时候,我和他处过一段时间。憨师傅爱操心别人的事,学校老师有事相求,他是有求必应,至于给人家修下水道,修马桶的事,他也是不辞辛苦,不仅为购置维修材料东奔西跑,有时还自己垫付钱款。等修好了,人家有意无意的也不提维修费和垫付款的事,憨师傅碍于情面也就自愿地当个义务工。最让人无奈的是憨师傅从不吸取教训,再出现此类事,他依然我行我素的当着义务工,还乐此不疲,简直一个活“雷锋”。那些年,老师的工资都是乡里发,工资少的可怜,而且还经常几个月都不了不工资。我们几个年青老师经济上有困难,找憨师傅借个拾元百元的,只要他有,那绝对是义不容辞,连欠条都不要打,他也从不往回讨,直到老师欠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偶尔还一两次。到了憨师傅自个儿用钱时,却到处找人借,借钱的人让憨师傅将借出的钱要回来,憨师傅却说:“年青人花销大,肯定是没钱,有钱自然就还了,我有钱马上还你的,你放心”。到现在我还欠憨师傅30元钱没有还。憨师傅就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特别是那几个没事常去找憨师傅要“伸手牌”香烟的年青老师,“傻瑁”是他们对憨师傅新的称呼。
后来学区集中办学后,门卫由一个快退休的老师接替了。憨师傅就离开了学校。憨师傅走了很久以后,还能听到好多老师在说,要是憨师傅在就好了,我家的洗衣机又坏了,没人搬去修了。可不是,我的家的下水道又堵了,马上有人接着说。那几个年青老师也仿佛失去了生活快乐的源泉,不在一起说憨师傅“傻瑁”的故事了,反而也跟着说要是憨师傅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