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对写作的理解和困惑

我对写作的理解和困惑

2013-10-23 23:23 作者:一方禾叶 阅读量:34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并不是好高深。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有名作家只是小学生,他们也没有什么文学功底的,为什么他们的文章别人喜欢读,就是在于他们真实的表达引起了别人的共鸣,你的这篇文章不管是遗词用句还是结构,都还存在问题,这也是我感到困惑的事。

在我心中,写作是一件高尚的令人心羡的事情,是高不可及的一种神圣,所以虽然我常常在纸上乱涂乱写一些东西,但并没有认真想着以写作为目,郑重其事地去写东西。

今年9月的一天,在辅导孩子做现代文阅读时,我忽然心血来潮写了一篇散文——《我爱槐树》,这是我的第一篇完整的散文,写完后看了又看,感觉很稚气,但又有心存不舍,犹豫了一阵子后,终于以怯怯不安的心态把它发到了网上。

发了一篇之后,没有看到有什么非议,胆子渐渐大了起来,加之正逢一个长假连续写了几篇,有些是一气呵成,如《稻香》《怪异》《闲话说药》《荷韵》《谁是我们的太阳》,有的则是经历了难产似的阵痛挤出来的,如《荒山历险记》《横着竖着看秋》。就这样开始了我有生以来最认真最勤奋的写作。写着写着问题就出来了,我不是科班出身,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有的只是对生活的些肤浅的认识。所以我肚子里没词,我有时很想表达一层意思,但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所以有时我的语言生涩,甚至还有这样那样的词句上的问题,我不会写时下很盛行的意识流型的文章,因为那需要很深厚的文字功底,我没有,所以我写不出,也不知道如何去写去学习。

老实说,我现在写的东西都是仿写,我没有自己的风格,我想到一个话题,我就以某个作家的心态和眼光去思考问题,去表达思想,写出来的东西就有那个作家的表述方式上的痕迹,如《怪异》。而另一个话题我又换了另一个作家的风格。最糟糕的是在我煞费心思也写不出什么的时候,我心里头的几个作家就都出来思考,弄得我不知所措,这种时候写出的文章就是炒什锦是拼凑,写完之后我都不愿意去看。

我最喜欢的作家是老舍,喜欢他的风趣幽默,我模仿他去写。我也喜欢鲁迅,他的批驳文章冷峻尖刻隐晦深刻,我也模仿他去写。我还喜欢张爱玲,感觉她有那种鬼魅似的灵气,总有出人意料的创造和想象,她的那种意识流里的东西无人可比,我有时也站在她的心态角度去写些句段。钱钟书的散文我看不懂,但他的小说我还喜欢,那种冷幽默藏得很深的幽默让我很是叹服,但钱钟书我模仿不来。朱自清的文章多是写景的写人的,我看他的《背影》,只要看到写他的父亲抱橘子爬月台的那段就禁不住流泪,多年之后还是如此,其文学的感染性还有谁比,所以我也模仿他的文章去写。余秋雨是当代散文大家,他的文章才华横溢,大气恢宏,字句铿锵有力,思想明哲深刻,我也仿他。因为我总是仿,所以我写的东西就风格迥异,变化众多。

有人给我推荐刘心武、林清玄、贾平凹,我看了感觉他们某些文章有些共同的特点,就是把道理附着在一个载体上,围绕着载体提炼出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这样人读起来就有具体的文脉可依,就有的可读,就愿意读。

我发现名家的文章并非篇篇精彩,无名的人未必就写不出惊世骇作,历史上有那么多无名氏写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一直流传到现在,就是证明。我喜欢《巩乃斯的马》,我问人:“你喜欢周涛吗?”她说:“周涛是谁?”

铁凝说:现在是全民皆文的时代,是我们这些无名氏行文弄思的园林,愿我们每个人做他的园丁,给他培土给他施肥,愿它能长成广袤的森林。

蝶恋花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对写作的理解和困惑》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