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醒悟
我有一个习惯,爱好学习,在书本中学习。书本,是我获取知识、享受生趣的源泉。书本,提高了我认识问题的深度。
我自信是一个好学习的人。学习的过程,我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学习的过程,我忘记了人生的不幸;学习的过程,逐渐完善了人格和品行:善良、慈悲、宽容。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能泰然处之。
事业对我来说,只是谋生的手段,我从未想以此获得社会的认可,实现政治宏愿。虽然,我位低权轻,但我的人格是完美的,治世的能力和水平是具备的,没有能大展宏图,是时运不济。虽然没有事业的辉煌,但也没有怀才不遇的失落。较事业,我更看生活。一个文人的简单想法,活出一个真实的人样,敢爱敢恨,有喜有悲。
人性的弱点,在乎什么,就被什么所困,就被什么所累,被什么所苦。所以,我常常困于“情”,为情所苦--为“亲情、友情、爱情”。情感一次次受挫,情感一次次受到打击。无奈地看着一个人走了,无奈地看着一个人走。受伤,受伤。!忍耐,再忍耐。
孔子被围在?地时,仍然鼓瑟而歌。弟子颜回不解,问其故。“我讳贫很久了,我求通达很久了,但是得不到,这是命运。只有君子知命而安于命。”孔子如此平静地说。
我非君子,也能够知于命安于命。
深夜,微弱的灯光下,寒风中,独自走在河堤上。看着东逝的流水,断断续续地想着心事。情变的原因何在?是多因一果,还是一因一果?我之错在何处?可不可以避免?局面已履水难收,结局已无法改变,但亡羊补牢有何不可呢!。
婚姻也罢,情感也罢,是双务性的活动。
“咚!”是谁向河中扔了块石头。
我有了些清醒。在“情感”的双务活动中,我总是在要求他人,要求他人为我做什么,稍不满意便心生怨恨,而从没有从他人角度想,对我有什么需求,我如何满足他人的需求。为自己考虑的多,为他人考虑的少,这也许就是“情感”失败的根本原因。
好动机也需有好方式。“鲁人养鸟”是《庄子》中的寓言故事。鲁王用养人的最好方式将鸟儿养在殿堂上,结果鸟不堪其累而死。鲁王非不爱鸟,但养鸟方法错误。鸟儿天性吃小虫,飞于空,栖息于林。用鸟儿喜好的方式养鸟,鸟儿才快活。
情感的培养也如此。要用他人所喜欢的方式去沟通与交流,切不可以自己喜恶的方式去交往,否则事与愿违。已所不欲勿施予人,已之所欲也勿施人。如吃东西,你喜欢的,他人不一定喜欢,你不喜欢的,他人不一定不喜欢。如何做到这一点?做一个有心人,多接触,多观察,多分析,自然知道他人要什么,以什么方式获得。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他人需求,满足他人的需求,他人亦给予如此“情感”回向,双向互动情感,感情自然巩固了,感情自然加深了。
我惊喜于我的幡然醒悟——情感受挫后的另类收获。
“情感”的路上,我将以新的方式认真走好。
2012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