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御寒有方

御寒有方

2013-10-13 12:46 作者:药师 阅读量:27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看看桌上的台历,已过了立冬好几天。日子,一天比一天冷了。虽然,按照气象专家的解释,在我们这个贵州高原的山城,仅从气温看,好像还没有进入严格意义上的冬天,但早晚的寒意,还是让人有些扛不住。

冬天,以不可阻挡之势,渐渐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天空多半是阴沉的,透过窗户掺望,似乎也在嗖嗖的涌着寒气。走在路上,寒风刮着脸,冰冰的,有些生疼。更兼多雨,使这里的天地,冷得有些令人窒息。

于是,加衣吧,生火炉吧,开取暖器吧,开空凋吧,尤其是身体不太好的人,已经不得不为之了。御寒,成了当务之急。

极冷和极热,是气候的两个极端,每年都要经历的,并不奇怪。在很寒的天气里,有些人,是打不过的。也许,一觉醒来,有些人,特别是有病的和老年人,就没有气了。有些人,过不了冬天这个坎。即使身体好的人,冬天,也是有些难过的。若不注意御寒,伤风感冒,也难免。

寒冷的季节,御寒,是回避不了的事情。现在的条件,普通人家,有效预防寒冷,也是不成问题的。住房、电、煤、衣、食,成了主力军。若没有这几样,大抵不好过。

寒冷的记忆,以及御寒的记忆,于我,很深刻。

我的童年,便觉得冬天的风特别的凛冽、雪特别大。那时,即使大雪纷飞时,大多也只有破烂的单衣单裤上身,清鼻涕常掉着,感冒发烧之类的,也是常事。那时,家里有八姊妹,都还小,父母靠工分吃饭,且我们家是逃到那里的,可以说是“人口多,底子薄”、一穷二白的典型,因此,父母能让大家填饱肚子,没被饿死,本身都是个奇迹,就不要说添加寒衣了。

那时,住的地方是个旧仓库,风可以畅行无阻,下雨下雪,屋里很多地方都要湿。据母亲说,我家在原来的地方是有木结构的房子的,因59年闹灾荒,加上父亲生性刚直,是计分员之类的小角色,且属于“外来户”,与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起了冲突,势单力薄,受了合力迫害,实在斗不过,才很便宜的处理了房子,独自一人逃到了那个旧仓库安身的。当时只有大姐、二姐和大哥,还有我年迈的奶奶。我母亲带着四人,一路问寻,好不容易才找着他,才又在一起。这成了母亲埋怨父亲一辈子的主要理由之一—独自处理房子,与家人不辞而别,独自逃生!

父亲身体不错,有一身力气,能说会道,喜欢出头,处事公平,虽穷,却较为乐观,很热心集体的事,到那里不久,就被当地人接受,选为计分员、生产队长。

“多衣多寒,无衣下蛮。”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很看不起遇冷就畏缩的人。那时,到了冬天,主要的御寒方法就是上山砍柴、挖疙蔸来放在火坑里烧,一家人围在一起取暖。晚上,烤热了再上床;早晨,烤热了再出去干活。效果很不错。燃烧后的较大“火石”,夹起来放在罐里,盖上,火熄后便成了木炭,可以二次利用或卖钱。

读书或放牛时,用木炭烧在灰笼里,提着,可以取暖。吃饭时,放在火盆里烧着,置于桌下,吃饭时不冷。还可以放在鼎形的小炉里,把炉放在桌上,架锅煮火锅,热气腾腾的,有时会吃出一身热汗。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抵御寒冷,就是劳动。记忆中,父亲特别不怕冷,因他一天大都在外面劳动。他说,多做活路,多出汗,身上热乎,就不冷了;烤火,越烤越冷;人也越烤越没有精神。

那时,我的主要活路是砍柴、挖疙蔸。的确,在山上忙活大半天,即使摸着冰棒,在雪地上打滚,也不冷。

那时,国家好像要救济寒衣寒被的,要大家来评定,我家也得过。和破烂的被子、衣服相比,的确暖和得多。

中学住校时,远离家乡,那些御寒的方法,统统不能用了。有时,凌晨三四点钟就被冷醒,脚上手上生了冻疮,唯一可以御寒的床,都起不了多大作用了。这时,便起床跑步,直到全身发热,才停止。

读大学时,坚持晨起习武,有一年甚至还坚持了冬泳,身体棒棒的。有时,人们见我穿得单薄,都会不由自主地打冷颤。那时,跌扑滚打,挥拳踢腿,呼呼生风,寒冷,根本不怕。

可是,87年大四快毕业时,因常在附近医院传染病房外面的坝上练功,不知怎么就感染了肝炎病毒,一场大病,掏光了我的身体老本。更为要命的是,我自此不能剧烈运动,只要一动,胃里就会翻江倒海,呕吐不止。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多年。于是看了不少医生,吃了不少药,住了几次院,都不济事。有的说,练功走火了;有的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了;有的说,肠胃差……但不管怎样,治疗方案都不起作用。这段时间里,冬天,我特别怕冷。由于不能剧烈运动,只有穿得厚厚的,炉子烧得旺旺的,盖几床被子,才能度过冬天,即便如此,还是容易感冒发烧。

再度好起来,还是在2004年动了阑尾手续之后。那次阑尾发作,就是我这种耐疼痛力很强的人,也痛得直不起腰。在床上躺了两天之后,才去了医院。一般只需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摘除的,我却在手术台上躺了两个多小时才下来。原因很简单,我的阑尾,早就遭了,早就烂了,并且干了,粘连了,难度自然很大。一般个把星期就可出院的,我却一直高烧不退,10多天才出院。当时医生给妻子说,再不送来,恐怕就晚了。

我的妻子,喜欢看中医书,出院后,这药那方的,也经常弄来我吃。我的身体,竟一天比一天好了。

现在,我几乎没有什么大病。不需要用什么特别的方法,就可以安然过冬。“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由于10多年的荒废,那些高难度动作,如旋风腿、腾空飞脚鲤鱼打挺、乌龙绞柱之类的,是做不了或做不到位了—岁月不饶人!不过,那些也不重要了,因为即使像李连杰的大师兄、武打明星王群,功夫那么了得的,也会在48岁时突发心梗去世。平和、自然养生,可能才是上策。

御寒有方,人不同,方有异。现在,由于条件好了,那些曾经用过的御寒方法,基本可以不用。但在那些日子里,除了那些方法,还真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

严寒年年有,御寒也年年需要。不同环境的人们,只有采取适合自己的御寒方法,才能更好地度过寒冬。

愿人们一冬温暖!

相关文章关键词

《御寒有方》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