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细微之处见真情

细微之处见真情

2013-10-17 00:40 作者:河边柳 阅读量:29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2012年5月28日,我父亲患脑血肿住进昌邑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病房,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现已病愈出院。在我父亲住院的10多天里,我深刻感受到昌邑市人民医院高超的医疗技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病人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标准的要求以及完善的设施装备、温馨舒适的病房和规范的医疗服务水平。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为了给亲人治病,我曾经在省级、市级和不同的县级医院进行过陪护,虽然他们各有其医疗特色和不同的管理手段,但我还是从昌邑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细微之处和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中,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我父亲是由神经外一科主任张德启主任接诊的,他详细询问了我父亲的病情后初步诊断为脑血肿,建议我们做了脑CT扫描后予以确诊。然后他立即安排住院,并在当天做了住院需要的各项化验和检测。为了减少我父亲的活动,所有的化验及其他检查项目都是业务科室人员到病床前进行。第二天张德启主任和马君实副主任对我父亲进行了脑部血肿引流手术,手术中动作娴熟,认真仔细,伤口处理得当,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病人痛苦,做到了术前访视让我们“放心”,术中谈话让病人“安心”,术后护理更加“细心”。手术结束转到病房后,医护人员倍加关注,护士长李秀芹每天带领全体护理人员对病房进行细心的巡查,吕伶俐、毕晓静、艳艳、刘晓娟等护士每天对我父亲及时进行检查治疗、病情观察、健康指导,并不间断的巡查,一口一个“大爷”地唤着病床上的父亲并与他交流、每天一报住院费用详细清单;就是每天晚上也有4--5次悄悄探视病人,为了不影响病人的休息,她们都是悄悄的把病房的门推开后不开灯,用门外微弱的灯光在病床床头的记录卡上记录上病人的情况,这个动作虽然微不足道,但可以看到护理人员关爱病人的良苦用心;我父亲出院前,手术室、病房的工作人员找到我,要我对他们的医疗水平,服务项目及各项工作共十几项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听取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病人不方便和不满意的地方,这使我又一次感动。在我对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有一颗真诚对待患者的心,使病人早日康复,我们就会感到高兴。”

我在父亲住院期间观察到,张德启主任对来住院的每个病号都是极认真的治疗,详细的研究治疗方案,每天下午下班前护士长李秀芹召集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医生护士对病人的称谓是大爷、大娘、叔叔、阿姨或大哥、大姐,就像称呼家里人一样,使人感觉这里真的就像一个和谐、温暖的‘家’,使患者真正感受到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亲情般的照护,这在地方医院是少见的;在病房里,卫生保持的很好,保洁人员不停的在病房中清理和打扫一些并不多的零星垃圾,使病房几乎闻不到一丝异味,在保洁人员清扫中,我闻到了散发的84水的味道。在和医护人员的交流中我得知,现在病历书写进入了电子病历时代,为使病历的书写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有效地保证患者个人资料的完整性,防止漏诊、误诊等问题,医院的领导不定期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病历进行抽检,指出优点和缺陷,并不定期抽查和巡察医德医风情况、暗访患者及其家属,以此促进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昌邑市人民医院强化医疗和护理意识,从细节入手,从点滴抓起,将“人本”理念带入医院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细节,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帮助解决病人最急、最盼、最怨、最难的现实问题上,强化医护人员管理,营造良好服务环境,真情无私奉献,对病人以诚相待,使病人在心理上产生舒适感、安全感和满足感,并由此建立互信的医患关系,这是我在几所基层医院中所少见的。从医护人员敬业的工作态度中,也看到了医院决策者卓越的管理、组织、指挥、调度、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有一种幸运叫妙手回春,有一种感动叫做细心护理,有一种幸福叫做病房似家,有一种真情叫病人似亲,有一种美丽叫白衣天使,有一种奉献叫无私敬业。这一切,在昌邑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得到最好的诠释。

相关文章关键词

《细微之处见真情》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