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
湖口是个水境之域,名字听起来就是个风生水起的宝地。这里地处“江湖”之间,左瞰鄱湖,右揽长江,坐拥得天独厚的“江湖优势”,让其“城工”之道左右逢源,先昔“养家湖口”的处境,在城市、工业铿锵前行的建设步伐中变得富庶丰腴。
素有“大陆之肾”的鄱阳湖就是她的“金饭碗”,盛着的湖鱼虾蟹更是人们馋涎欲滴的美食。苏轼是个广告高手,“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这日后成为湖口的经典文化名片,在持螯把酒之间,使人“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满嘴口水,老眼放光,一幅幅都是陆兄的馋样,早已将“放翁心中百万兵,说到胡尘意不平”的无奈与茫然置之脑后。操她妈的“小日本”,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把“吃”都能搞出“诗”来的都是些文人骚客,绵延千年,吃蟹不止,妙语连珠。上个月就在同学爱平那里吃螃蟹,都是朋友同学在一起,相邀一桌,有如李白一般,虽没有他那吟吟哦哦的才情,却有“乘月醉高台”的豪放,欣欣然,忘我忘形,于水之洲,自在一仙,得意之状变得实在可掬。
螃蟹天生就是一道美食,在享受桌面上的美餐时,也偶尔议论点“桌面下”的事情,说些现在的商道是如何的奸诈,那些隐藏在螃蟹之下的猫腻与谎言让食者在桌间骂骂列列,说湖口没有一只真正的鄱湖蟹,只是把那些集散过来的螃蟹在这里“洗个澡”,穿个“马甲”后让你是非不分,使舌尖上的那些“蟹”逅都是个外地贷。吃完后,店主端来茶叶水让你洗手,除去手上浓重的腥味。虽然螃蟹是个没有花花肠子的君子,但它的身份与产地,永远在桌下成为了一个暧昧而隐晦的地带,让一切都变得不那么真实与信任。
吃了螃蟹的美,也想八它一卦。
《本草纲目》说:“螃蟹是个怪物,外刚内柔,其性多躁,引声?沫,至死乃已。”又说它的爪子是味中药,想必也治不了什么大病!古人对此物好奇,故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俗语,以示胆大。上次在搜弧网上看到一个真正胆大的浙江桐乡官爷,一股“横”劲吃螃蟹花了公款16万。这样大的胆子无疑是对当今监管之堤、失控之权的一个极大讽刺——漏洞不少啊,我的神!这横行的“螃蟹”也是害死人,还说能治什么病。
“螃蟹横行”。印证了它在传统文化中多遭唾弃是对的!我估计这只螃蟹如此蒙冤也想改直行,无奈八只脚,直行相互碍事,只好说是“爹娘”给的,无论好坏都得接受。我想要么断了它的六只足,看它还会有这等三头六臂的本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