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土家榨管椒

土家榨管椒

2013-10-17 08:11 作者:土家老村 阅读量:26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也念想起我们恩施土家人的哪些家常菜肴来。

秋冬时节,正是恩施土家人家制作榨管椒的时候。

选用颜色鲜红的新鲜辣椒,放在一个大木盆里,将辣椒剁碎,再放入盐、蒜末、少量的新鲜花椒叶拌匀,然后装到坛子里面。坛子边缘要记得加水密封,腌制一段时间,少则一个月,多则一年。等待食盐和作料慢慢将辣椒渗透,此种等待没有太多味道上的悬念,因为岁岁年年都相似,未曾改变。

辣椒腌好后,从吊脚楼下,取下几提黄澄澄的玉米,老品种的黄玉米为最佳,将它磨成玉米面,并筛去多余的玉米糠皮,将玉米面按比例和进早已腌好的碎辣椒中,再重新装坛密封保存,酸酸辣辣,红黄相间的榨管椒就算做好了。

榨管椒的吃法很多,可以用来素炒、蒸肉,煮合渣,最地道的吃法,还是榨管椒与腊猪五花肉同炒,有了榨管椒的搭配,这道菜肥而不腻,味鲜色美,是恩施土家人待客必备之菜。

过去恩施土家山区,山高林密,交通不畅,一到冬季大雪封山,各类蔬菜肯定是吃不上,榨管椒便派上用场。现在看来,一方面,恩施地处鄂西南,气候偏湿,吃饭时佐上酸辣适宜的榨辣椒,可以健脾开胃;城里人天天以精细食物为主,配上玉米为原料的榨管椒,粗细搭配,有利健康。

我也特爱吃榨管椒,五年前,我还因榨管椒结缘了几位土家朋友。那次是应恩施老乡小肖之邀,去福田上沙一家建始老乡开的腊肉火锅店吃饭。在等待上菜的空闲,居然瞅见邻座桌上摆着一碟黄里透红的榨管椒,真没想到能在以新潮前卫著称的城市里吃到它,肖还开玩笑跟我说,吃这玩意的不会也是土家人吧,于是起身给邻座的几位食客打招呼,一聊才得知,他们分别是来自重庆石柱的黄兄,还有贵州铜仁的胡兄,土家族兄弟聚会就差湘西了,说来也巧,就在那次聚会后不久,果真还邂逅了来自湘西怀化的彭兄……共同喜爱的土家美食让我们结识并成为好朋友。

前阵子,儿子闹着要吃榨管椒,本想从老家邮寄,妻怕麻烦老人,于是妻打算自己试着做榨管椒,妻的老家川北虽然也有榨辣椒,但川北是用青辣椒和米做的,叫法差不多,但味道却大相径庭。妻经过多次目睹母亲的制作过程,俨然已成竹在胸,决定用土家人的方式做榨管椒。一个月之后,妻做的榨管椒可以吃了,揭开泡菜坛一闻,凭气味,我就知晓,在成都平原做出来的榨广椒就不是那个味,不知是气候,水质,还是辣椒和玉米品质的差异,虽同处北纬30度,土特产品味道差异还是蛮大的,可能榨管椒天生就应该制作于土家山寨里。

恩施土家山寨里很多寻常百姓家的土家美食,以前并没有跃入过都市人的视野,就和恩施的富硒土壤一样,本地人,习以为常,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就没怎么特意去关注,若不是1959年恩施偶发的那次群体性人畜硒中毒事件,“世界硒都”至今都可能藏在深山无人识。榨管椒在内的很多土家美食,是恩施土家人生活中的家常菜肴,他们对于把本土的美食飞入更多的城市百姓家,考虑的不多,倒是很多外地客商从中发现了商机,通过加工,把榨管椒变成了商品,开始走进都市。

但我还是偏爱土家寻常人家做出来的土榨管椒。

相关文章关键词

《土家榨管椒》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