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崇拜先人、三拜许慎

崇拜先人、三拜许慎

2013-10-17 09:05 作者:采耘 阅读量:35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感受许慎文化

这次来漯河,经好友介绍才知《说文解字》的作者的故乡就在漯河,名许慎,字叔重。朋友几次相约要到许慎墓去,因种种原因都未成行,十月三号我俩终于如约来到了许慎文化园。一路上听着朋友的介绍,因她是本地人,对本地文化比较了解,她已去过多次,这次主要是陪我观看,我很是感动,使我对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微凉的秋风吹散了我的坏心情,一路蹬车感受着漯河的变化,一个小城今日竟发展的如此迅速,高楼林立,马路宽广,沙澧河水清清,河两岸是乘凉休闲的好去处,垂柳倒挂,银杏树成行,每年的八月桂花飘香......

两个人骑车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

六书广场的六根大柱子赫然展现在眼前,六书广场位于广场服务区的中央,在园子中轴线最南端,中间立有六根红色花岗岩石柱,上面分别刻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归纳总结的六书理论,每根柱子上分别刻有例字和用小篆、隶书、楷体的注解说明。朋友说:“这六根柱子上刻的就是许慎的说文解字,我们可以在这照几张相,然后慢慢看。”我俩轮流给对方做摄影师,把许慎文化永远和我们留在一起。六根柱子上分别刻的是:

(1)许慎曰: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2)许慎曰:象形者,书称其物,随体吉诎。日、月是也。

(3)许慎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4)许慎曰: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这个我还记下了白话的解释:本来没这个字,使用与它读音相同的其他字来寄托其意义,令、长两个是典型的假借字。

(5)许慎曰: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6)许慎曰:专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白话解释为:是指创造的此类字被此要同部首,而且要意义相同能够互相训译。考,老是一组典型的的转注字。

许慎生于斯、长于斯、眠于斯,许慎是漯河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原人的骄傲,我都用相机一一把他们拍下来,回家慢慢学习。

这次许慎墓之游,是我真实感受到许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听、看、查才了解了一点许慎著述的不易和艰辛。

许慎墓位于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墓冢高5米,底径16米,墓前立清康熙、光绪年间碑刻二通,听讲解员讲解说,这两通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许慎后人藏在红薯窖内才得以保存下来,康熙年间的碑底部明显有裂痕,可能是那时所致。墓后苍柏林立。当地文物部门征地12亩,建许慎陵园。光绪二十五年,东阿周世专程至墓地祭墓,并在城东北隅购地三亩,建许南阁祠,内设“太尉南阁祭酒讳许慎字叔重之位”,上悬“五经无双”匾额,现为郾城县许慎纪念馆。1986年许慎墓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经无双许慎墓

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家许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汉语大字典。这里名胜古迹丰盛,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许慎生于约公元54年,卒于约公元149年,故居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汉时称万岁里,当时属于汝南郡召陵县,所以,《后汉书·儒林传》上说:“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也。”

许慎撰著的《说文解字》一书,是历代学者研究汉字演变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钥匙,被后世称之为“文宗字祖”、“字圣”、“无双”等。《说文解字》不仅是文字学巨著,也是语言学、音韵学巨著,是词汇史的要典,同时还是一部百科全书。因此,《说文解字》出世之后,

及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说文解字》不愧为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他所做的卓越贡献和历史业绩将彪炳千古,受到世代人民的敬仰。

便被历代学者所称引,并给以极高的评价。人们认为“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解字》,尤不读也。”

看来没读过书的人不少,至今我也没读过说文解字,别说读了,对于说文解字我了解甚少,不是朋友介绍,我还真不知道说文解字的作者就在中原,就在老家漯河,他是中原人的骄傲,是漯河人打造文化产业的一道金牌。

和朋友边看边聊,来到许慎像前,我忙拜上三拜,以示对先人的敬意。许慎墓前的松树上挂满了红布条

《说文解字》一书其历史以及文化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而许慎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它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韵的字典,是文献语言的奠基之作,也是书面语言、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是许慎对中国文字学研究方面所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贡献。它不仅保存了先秦的字体和东汉以前的文字训诂,反映了我国汉语词汇的面貌,总结了我国古字学的发展历史,而且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文字学的“文字说理论”。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一部书,架起了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让今人能沿着这条隧道走向不可知的未来。这就是许慎的贡献。1000多年前许慎是伟大的,他是第一个从理论上阐明文字重大意义的人。他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他通过对文字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来“以究万源”。正是由于许慎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使得经学的研究纳入了科学的正确轨道。许慎在学术上的成就,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今天,即使在将来,举凡研究语言文字学、古文献学,都离不开《说文解字》这部书,而且所有涉及古代的学科,尤其是历史、哲学等,都需要从《说文解字》这部书中寻找资料、线索以至答案。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许慎对文字学和训诂学发展研究的作用与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果没有许慎《说文解字》的流传,我们将不能认识先秦的大篆、甲骨文和钟鼎文以及战国时的古文。孙里衍在《重刻宗本说文序》中曾说:“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说文》不作,几乎不知文艺;文艺不通,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本解。”因此,历代学者评价他的功绩“可比孔子,可比周公”,并尊其为“百世之师”,“儒林所宗”。清朝光绪年间,为了表彰许慎,大学士九卿会同礼部曾经奏请皇上“准以汉儒许慎从祀文庙”,河南省学政又批准郾城县建“许南阁祠”。春秋两次致祭,还行三跪九叩之礼。

《说文解字》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的,他是东汉的客观条件与许慎的主观条件相碰撞的结果。东汉时期,正是我国古文经与今文经争论激烈的时代,今文指隶书,古文指先秦六国的古文。因为记载文字的不同而分为古文经典和今文经典,这本来只是字体的不同,但是研究他们的人却分成了不同的学术派别,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今文经学派总是曲解文字,他们认为经书就是圣人之言,字字句句都蕴含着微言大义,大可经世致用,常常是断章取义,任意地引申比附;而古文经学派认为解说经书就应该根据字的意思,应该重视语言文字之学,树立它在经学上的崇高地位。为了纠正今文经学家的妄说,提高古文经的地位,就必须弄懂文字的结构、读音还有意义。因为许慎认为,先有文字,而后才有五经,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尽管文字没有阶级性,但是在有阶级性的社会里,文字却是统治者维护他们统治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所以说:今文经学家曲解文字,必然要篡改经艺,这样很不利于王政。为了驳斥今文经学家曲解文字篡改经艺的说法,许慎立志要写作《说文解字》。

许慎渊博的学识和求是的精神使他这种志向变为现实,许慎在研究古文经的基础上,就开始撰写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由于他治学刻苦,公元100年(汉和帝永元12年),许慎就完成了《说文解字》的初稿。《说文解字》草成后,许慎就誉满京都,由于他通达诸子百家著作,精通天文地理,几年后,就以太尉南阁祭酒校书东观。许慎在校书期间,涉猎更广,而且精深,当时,《说文解字》虽然已经草成,但是为了补充得更加完善,一直都没有定稿。公元119年,全国有42处发生了大地震,还伴有大风冰雹、干旱,朝廷为了安抚百姓,稳定民心,就挑选三府、属下有能力的官员出补州官县令,在东观校书十余年的许慎被选中,受命任?县(今安徽省固镇县)的县长。但是,由于许慎一生都致力学问,仕途陌生,不愿做官,便以年老体弱多病为由,回归故乡,他所惦念的仍是竭尽全力把《说文解字》一书审定告罄。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元121年,许慎耗费了三十余年的心血,终于在家中将《说文解字》一书撰就,并且经过反复的推敲、校正,遣子许冲献于朝廷。此后,他就在家乡及附近村庄授经教书。许慎的一生,虽然说仕途平平,但著述颇丰,除了《说文解字》外,还有《孝经孔氏古文说》、《淮南子注》、《五经通义》、《五经异义》等。但是,《说文解字》则是许慎一生最经心用意之作,从完成初稿到修改补充定稿,前后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由此不难看出,他治学的苦心和严谨。

召陵历史上人才辈出,均以其独特贡献垂耀青史,尤以许慎最为著名。许慎(公元54年—149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姬石乡许庄),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学家。其著作《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首创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总汇古义的汉语字典。许慎一生,除著有《说文》外,还著有《孝经孔氏古文说》、《五经异义》、《淮南子注》、《汉书注》、《六韬注》、《五经通义》等。但他花费的心血以《说文》为最多。从他开始撰写《说文》到完成初稿,费时16年,从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费时22年,前后共费时38年。

1.许慎个人资料

许慎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经学家。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学思想治天下的汉朝,在他被尊为“五经无双”和古、今文经学纷争的特殊时期,放弃所有功名利禄,胸怀国家和民族,以科学严谨的理念和执着敬业的态度,倾其一生心血撰著了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和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许慎的著作和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也因其巨大贡献而被后人尊为字圣。每年的高考时节,总会有些学生到许慎庙前拜一拜,但他们拜的可不是迷信,而是精神力量,想要从许圣人这里得到些精神支持。我也在许慎像前拜上三拜,以示

对先人的尊重和崇拜。

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充满敬意,同时也深感许慎的《说文解字》更是文化精髓。中原文化是母亲文化,要认识中国,先要认识河南。河南产生了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医学家张仲景、文字学家许慎等,如今更是英雄辈出,是一个了不得的地方。许慎将散漫的文字体系化、规范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仅河南人要为家乡自豪,所有的中国人都要为中州厚土骄傲,因中州之中漯河有许慎而自豪。今天我怀揣沙澧文化来感受漯河的美丽。

许慎不仅仅只属于中国,他应是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人。二是许慎是伟大的哲学家。许慎提出“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把文字和政治联系起来,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中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没有统一的文字是不可想像的。再者,“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所以代代相传,三是许慎是汉字学的开山鼻祖。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是文字学中常说的“六书”,它是古人对汉字构造方法的高度概括,充分体现了先贤的聪明智慧。许慎发展丰富了“六书”理论,不仅概括了汉字的构造方法,同时也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构造方法暗合。从这个角度讲,许慎的“六书”理论,可以看作是对全人类文明作出的卓越贡献。四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考古出土文物上的文字和训诂学中各种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说文解字》。宋均芬感慨,漯河真是一方宝地,我们要好好感谢许慎,感谢他的《说文解字》。同时,她也期望漯河要珍惜这份独特的文化资源,把漯河真正建成许慎研究、资料和旅游中心,成为人们朝拜的圣地。

许慎的传说故事

1.在学术上,许慎太认真也太执著,编撰过程中,遇到“窦”字的解释时,他居然不避窦太后的名讳,赫然将“窦”字解释为洞,并进一步将狗窦解释为狗洞,这一下惹怒了窦太后,将其贬官,逐回原籍。及至后来,太后受人挑拨,竟要赐死许慎。

许慎当然没有被赐死,许慎没有被赐死不是太后不要他死,而是因为他有个好老婆,他的好老婆就是天赐公主。这是个美丽的传说。1000多年前,一个大风后的夜晚,一个叫天赐的姑娘被刮到宫里的大树上,太后看到后非常喜欢,就把她收为宫女,赐她为天赐公主。后来许慎被召入京城担任太尉南阁祭酒,太后就把天赐公主嫁给了他。许慎贬官回家,天赐公主毅然随夫回乡,去过普通人的生活。得到太后要赐死许慎的消息,天赐公主与家人商议假称许慎病故,建了一个墓,当着乡邻众人的面,将许慎殡于墓地,暗地里,墓里修了主室侧室,以便于许慎著书、休息。每到夜晚,天赐公主便白衣素身,飘然而至,一是为许慎送饭,二则陪伴许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许慎完成了泽及千秋万代的《说文解字》。

2.

光绪二年,许庄村死了一个人,时任郾城县知县的周云前往验尸,当行至许慎墓附近的沟里时,突觉不适,遂差下人到附近打探有没有惊着圣贤。当得知许慎墓就在此地时,立马停止验尸,来到许慎墓前:“老师在,下官不知,请莫怪罪!”祷告罢,才敢做公干。

3.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写道:“曾曾小子,祖自炎神,自彼狙召,宅此汝濒。”意思是说:我这个许家的曾孙小子,祖先是炎帝神农,后来许国灭亡,子孙分散,在河南境内者沿汝水居住。

4.

康熙四十六年的三月,百花盛开。在这令人陶醉的季节里,郾城知县温德裕去郾城东部老窝、召陵一带查看民情,当他走到姬石西边的时候,不知道是道路坑洼不平抑或是抬轿的轿夫贪看景色,一不小心,打个趔趄,把温德裕从轿内颠了出来。轿夫们马上把他搀扶到轿内,接着打躬作揖请温大人原谅。温德裕摆摆手说,算了,走这么远的路哪能没个闪失。他并不怪罪轿夫,不过他却问一个年长的轿夫这一带有没有古圣先贤?这位轿夫用手往西边一指说道:“大人你看,西南高岗上有一大土冢,那就是许圣人的坟墓。”“许圣人?哪个许圣人?”“就是许慎呀!”是不是著《说文解字》那个许慎?“是啊!就是他。”温德裕一听,恍然大悟,可不是吗,这里是召陵,正是许慎的故乡。想到这里他慌忙下轿,和轿夫一块步行来到许慎墓前,跪倒在地磕头作揖,并惭愧地说道:后生小子温德裕不知道许老夫子在此长眠,我路过此处本该来此拜谒,不但不拜,反而坐到轿内自高自大冒犯圣贤,唐突古人,实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违背了孔孟之道。接着他给许老夫子培土添坟。回去以后,又在墓前立了一通碑。

6、说文馆

建筑面积411平米,仿汉风格,砖混结构,单檐庑殿。主要用来展示许慎的学术思想及学术贡献。馆名由沈鹏先生题写。展厅中央为书模墙,整个展厅按汉字简说、说文解字、历代研究、字书、辞书四个部分进行展览。

7、故事长廊连接大殿和配殿,为木石结构。东边是汉字故事长廊,西边是儒家经典故事长廊,分别选取13个汉字发展故事和儒学故事场景,刻制成木雕版画,配以文字说明,悬挂在长廊上方。

8、字形牌坊

为展示区与墓冢区的分界标志。取两个文字的“字”设计而成,用整块青石作成。正面刻写“字学宗师”,背面刻写“五经无双”,高度概括许慎生前、生后名。。

9、蟾桂山

位于墓冢后面,高5.5米,取蟾宫折桂之寓意,山上按北斗七星之形分别放置七块自然石,周围植桂花树,代表二十八星宿。

10、字形解义、部首方阵

在墓冢保护区东侧,沿园区环路立五块自然石,分别刻写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并加以解释,是对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提炼,让游客休息的同时,有所收获。与字形解义对称分布在西边的环路两边,同样立有五块自然石,上面刻写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并加以解释,同时地面刻有以五行为部首的文字的另一半内容,让游客进行组字。

11、字源石

温德裕立的碑是他亲自撰写的碑文。碑的右边沿用真楷摘录《后汉书·许慎传》几句并略有更改:“公讳慎、字叔重,召陵人,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交长。卒于家。所著有《五经异义》及《说文解字》十四篇传于世祀乡贤。”中间突出“汉孝廉许公之墓”七个大字。后边落款是:康熙丁亥三月、三原后学温德裕立。温德裕是陕西省三原县人,自幼好学,熟读经书,进士出身,他对许慎尊崇有加也是很自然的了。康熙丁亥是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到2007年这通碑恰好三百周年。

1000多年前,一个官并不大,也不曾征战沙场的人物许慎,凭着他的一部《说文解字》,让整个华夏民族开始统一于一种精神,开始了华夏文明的一种高级阶段,让现代人借此能够读懂古代,让千秋万代能够循着一种绵绵不绝的精神,永远前行。

许慎文化园是多元文化的结合体,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汉字文化是园区的核心文化,同时通过经学故事长廊、字形解义、部首方阵、蟾桂山、魁星亭、金榜石等景观小品彰显出儒家文化思想和科举文化的价值。

许慎文化园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历史名人纪念凭吊、许学资料收藏研究、汉字文化观览消享的集萃地,具有较强的学术性、纪念性、教育性、旅游性。它必将成为国内许慎文化的学研基地,海内外许学传人和许氏宗亲朝圣拜祖的精神家园以及广大民众观赏体悟汉字文化的旅游目的地。2、翰林阁在大门二层,主要用来展览多年来收藏的有关以许慎文化为题材的名家字画。阁名由张海先生题写。3、汉字大道汉字大道在展示区中央,宽3米,长80米,由黑、红、灰三色花岗岩制成,呈展开的画轴状。由南向北依次镌刻远古符号、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3000个常用汉字。汉字大道寓意一部汉字发展史。我俩在汉字大道旁留念,感受许慎文化。

4、字圣殿

许慎文化园的核心建筑字圣殿

字圣殿建筑面积617平方米,采用传统工艺建造,木石结构,九开五进,重檐庑殿带前后回廊,全部为金砖铺地,是近年来省内乃至国内少有的仿古建筑。殿名由欧阳中石先生题写。殿中央立许慎青铜贴金坐像,两侧分别摆放“许慎潜心著说文”和“许冲代父上书”两幅木雕屏风。东西墙壁上悬挂竹简,上面刻写内容为《说文解字.叙》、《许冲上书表》和汉安帝诏书,由当代篆书名家王友谊先生用小篆书写。

5、叔重堂

建筑面积411平米,仿汉风格,砖混结构,单檐庑殿。主要用来展示许慎生平。馆名由张海先生题写。进门为汉阙造型,正面为许慎介绍,背面是历代学者对他的评价,周边悬挂反映许慎一生重要节点的24幅生平国画。展柜中摆放着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说文解字》和经学书籍。

位于园区西北角,立有三块自然石,分别刻写按以人体器官、动物、工具、自然物象为素材所造出的甲骨文,极具原始味道。

12、魁星亭、金榜石

位于大殿东南角,为一六角石亭,取名“魁星亭”,并由沈鹏先生题写。按西安碑林中的魁星点斗碑?样复制立于亭内,“魁星亭”旁立自然石一块,名曰金榜石。

写下此文,无论摘抄和查找都是我对许慎文化的敬仰,也可使没到过许慎文化园的朋友们了解许慎,欢迎朋友到漯河观光,更要去许慎墓拜祭,为你的事业和学业有成虔诚的来拜祭吧!

相关文章关键词

《崇拜先人、三拜许慎》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