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钟鸣三县天
初秋之际,霞光融融,携几位好友,离开浮躁的城市,沿辽西故道西行,去寻找一处让心灵安静的古寺。
古道在松岭山脉千沟万壑中蜿蜒,岁月的风尘已经湮没了两千年前燕国大将秦开却胡,挥师东征留在古道上的足迹,而他在征战中,建在塞外的第一座城池遗址——辽西郡阳乐,就在我们今天要去的龙圣禅寺南不到2000米的山顶上。
古寺所在地义县刘龙台镇,地处义县、北票、凌海三县交界,是古道边城上的重要驿站,明代留下的汉蒙边民“茶马互市”一直延续至今,每天清晨,镇里龙圣寺的钟声把古镇唤醒的同时,也同样唤醒一河之隔的北票蒙民和山南凌海的百姓,历史上这里就有“古寺钟鸣三县天”的美誉。三县民众,在同一寺庙的晨钟暮鼓中看日出日落、云长云消,听花开花落、风声水起,从生命之初到生命之终,一路匆匆不能回头,没有一个季节可以省略,没有一段过程可以迟疑,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让永恒的生命听到了天地间最美妙的声音,唤回人性最初的善良,祖祖辈辈在同一片天空下和睦相处、繁衍生息。
一路上打捞着消逝的人文风景,拣拾起沉淀的历史旧迹,亦收存着悠远的佛光山色。乘车经一个时辰,到了龙圣禅寺。寺院座落在村北的山角下,拐过山弯,一座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庙宇建筑群映入我们的眼帘。寺院的山门是一间硬山式仿古建筑。门楣上方悬一匾额,上刻“龙圣禅寺”四个溜金大字。前檐柱有两幅楹联,上联“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下联“佛号经声唤回苦海迷路人,”初临佛门,就给人一种庄严辉焕的感觉。
山门西侧辟一便门,从此入内眼前又是一翻景象。依山而上建有前殿、大雄殿、钟亭、法堂、禅房、僧人寝房、饭堂等。院为两层平台,一色彩砖铺地。宽阔整洁,令人耳目一新。这里原来就是古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8),初名龙凤寺,庙宇历经劫难,最后毁于1986年的民风不古。90年代,远在锦州的镇民郭氏兄弟,在外经商多年,回乡发展慈善事业,道心圆觉,发心恢复佛法道场,开始全资投入重建庙宇。至今日,在佛门心宗41代首座传人法成大法师(法师云门宗号?愿,临济宗号隆迪)主持及阜新和锦州等地居士护法努力下,已经基本恢复。前殿在原有的基础上翻建,保留了原来的精美石雕、画柱。殿内神台上新塑有三尊彩绘泥佛,即关公、周仓、关平像。墙壁新绘制的彩绘,是一幅幅《三国演义》里关羽的故事。
关羽是被外来佛教同化了的中国历史人物,被佛教徒尊为“伽蓝菩萨”。在义县关羽信仰根深蒂固,这位以忠义神武走上神坛的三国名将,在义县留下了许多神秘的传说。
距龙圣寺东北不远处有一个烈士陵园,埋葬在地下的抗日英雄,是刘龙台镇的一名乡绅马子丹。
日寇侵占东北后,马子丹于1931年10月,在家乡组建一支抗日义勇军,随后,马子丹的队伍不断壮大,很多爱国志士和其他队伍也都纷纷投到马子丹部下。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这支队伍攻城夺地,捉拿日本奸细,镇压鬼子汉奸,成为辽西地区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
1932年,一支日伪军直奔刘龙台,原计划想要攻入刘龙台,在距镇子10里外时,发现古镇上空杀气冲天,镇外烟尘滚滚,疑似义勇军大部队,慌忙退兵。事实镇内已经无人;待居民返回发现,武圣殿关帝金刀滴水,马神塑像流汗,镇民恍然大悟,原来是“关帝云天杀气惊退了东洋鬼子”。
这个传说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不过马子丹的事迹却载人了史册,马子丹的遗骨已经移入烈士陵园,墓碑上写着“抗日志士马子丹将军之墓”,两侧楹联写着:“烈骨铮铮兮终享所祭”,“忠魂飘飘兮死有所依”。
远古的忠义之士和近代的抗日志士,同样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不同的是,一个在享受千年香火,一个在欣赏现代鲜花。人们用香火和鲜花向古代的神和近代的人表达着同样的虔诚和敬畏。正是一代又一代人不停地重复着这个简单的过程,积累了一种不屈的精神和向上的能力,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
我们循着空灵悠远的梵音,静静地朝圣殿走去,转瞬回眸间,世事浮云已散尽。缭绕.的香烟洗净俗世的思想,让心不染半点尘埃。大雄宝殿内,汉白玉雕琢的须弥座上安奉着三尊金身,正中佛主释迦牟尼。,左右为迷勒、药师二佛。.他们慈眉善目,神态安详。那淡定平和的目光,早已洞穿一切尘缘世事,他知晓人间冷暖,普渡芸芸众生。此时我们无论是清醒还是迷离,都不重要,佛主不会计较我们是否深刻,又是否肤浅。他指引给众生的都是一条通往灵山的胜地,那儿是佛国净土,西方极乐世界。
大雄殿面阔四间,东西两旁排列有十八罗汉神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墙壁上是一幅幅佛陀传法彩绘。据寺里和尚彗明介绍,大雄殿里所有的彩绘佛像,均为附近一民间画匠所做。老百姓中真是藏龙卧虎啊!
我们心怀敬畏、敛声屏息地把燃烧的香插在香炉里,祈福神至的心绪随之氤氲沟通九天的祥云,在祥云簇拥中与诸神默默对望,此刻语言是多余的,只有用心灵感念佛界的高深。显然朋友们都是有备而来,摸出一张张簇新的钞票,捏住两端缓缓地滑落入功德箱,随即听到一声清脆而悠扬的磬鸣,恍如心声和诸神颌首应允之声共鸣了,在空灵的大殿中回荡。
在一片悠扬的佛乐声中,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寺院。钟声又在三县上空悠远飞扬,敲醒了远古与今朝的梦境。短暂的徜徉,在庙宇间借着空灵的禅意,扫去一抹心尘,了却几段牵挂,心头却自有一番滋味。或许是佛家说的般若味吧,也许世事本来就是空味。拂开古刹的云烟幻影,折叠起思索的长卷。回头看去,古寺、古镇、青山绿水、在阳光下褶褶生辉,显的那样安谧、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