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风韵
湖北省荆门市的京山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山陵川原共存,河湖溪泉交汇,地貌独特。
京山东临安陆、应城,西接钟祥,南连天门、沙洋,北倚随州。既有随岳、武荆高速公路,也有皂当、汉宜、京安、应随省道公路,还有长荆铁路穿境而过。
境内森林茂密,溪河密布,溶洞丛生,怪石林立,清泉涌流,京山的山山水水构成了一派秀奇绮丽的自然风光,这是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
京山县城是一座不大也不小的山城,两面环山,山外环湖,京山河、惠水渠穿城而过。2012年11月16日我从烟雨江南来到了中原之地,我是第一次到京山,行走在京山,我感到京山就象山在湖中、河在城中、城在园中、楼在林中、院在花中、人在绿中。
我喜欢历史,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都喜欢探源。
考究京山的地名,原来是因城东有一座京源山从而得名,现在京山城区最繁华之处也被称作京源大道。
据史料记载,最早见诸文字中记载的地名则是新市。
远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大约是在原始社会晚期,京山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并且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史前“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谷壳、原始建筑遗迹等古文化遗存表明,当时的京山人们已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种植水稻、养殖家畜家禽、纺织手工业等生产技术。
历史上的京山,秦设郡县,县地属南郡。
西汉初年,北境大富水流域属安陆县;南境京山河流域属云杜县,云杜县治在今县城新市镇,这是京山历史上首次设县。
西汉末年,邑人王匡、王凤领导绿林起义,导致东汉建立。
东汉初,大富水流域从安陆县析出,立南新市侯国,治所在杜城(今宋河镇秦关)。
三国、两晋,县域为南新市县和云杜县分辖。
三国时,县域地跨魏、吴,南新市县属魏国,云杜县属吴国。
南北朝,南新市县改称为新市县;云杜县北境(今县东南一带)析出,设新阳县,新阳因在新市之南而得名。
梁置新州,并置梁宁郡,州、郡及新阳县治所同在今新市镇。
西魏,改新州为温州,以境内有汤堰温泉而得名;改新阳县为南陵县,县治在皂南镇(今天门市皂市镇);分角陵县西境置盘陂县,县治在今永兴镇盘堰畈;改新市县为富水县,又置富水郡,郡县治同在杜城。
此间50余年,县域为角陵、盘陂、富水三县分辖。
隋大业三年(607),并角陵、盘陂二县设京山县,这是京山县名第一次出现,其时,县域为京山、富水二县分辖。
宋乾德二年(964),裁富水县入京山县,自此,京山县统领今域。
隋至清代,京山县(含富水县)先后隶属荆州安陆郡、温州、郢州富水郡、安陆府(明代曾先后改为安陆州、承天府)。
民国初属襄阳道,1932年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土地革命时期,京山南部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曾在今雁门口镇台岭村建立京山县苏维埃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京山县城为日伪占据,建立伪政权六年,县周边与邻县结合部分别建立京应、京北、京钟、京钟随、天京潜、京安等县抗日民主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分别建立京北、京应、京钟随、京安应、天京潜等县。
1948年6月,京山全境解放。
1949年6月,战争年代形成的各县临时政权撤销,恢复京山县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山划属湖北省荆州地区。
1994年10月荆沙市成立,转属荆沙市。1996年12月划归荆门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春秋著名楚臣申包胥,到清末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台海地区兵备曾宪德;从战国受到孟子高度赞扬的荆楚名儒陈良,到晚明著名诗人、文学家李维桢、经学家郝敬,至当代中国文化名人聂绀弩,这一颗颗璀璨明珠闪耀在京山大地。
回顾京山的历史,京山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西汉末年,京山人王匡、王凤在这里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继陈胜、吴广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被称为绿林起义。起义地址就位于现在的绿林古寨风景区。这次起义最终导致了王莽政权崩溃、东汉政权建立。当年王匡、王凤、王常屯兵点将的“三王台”遗址,至今犹存。
鸦片战争以来,京山人民在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前赴后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京山农民在孔昭潆、白娘子、祝六指、梁世盛率领下揭竿而起,配合太平军,给清军以沉重打击。
1911年,武昌首义后第三天,刘英、刘铁在永隆河地区组织1500多民众起义响应。起义军挥师南进,占天门,取潜江,克监利,所向披靡,成为推翻清王朝的一支劲旅。京山人蔡大辅、王守愚、王天铎、金光灼等志士为辛亥革命奔走呼号,直至献出生命。
1925年,在武汉求学的袁传鉴、刘素珍、张国兰(张文秋)等受董必武、陈潭秋派遣,回京山组织领导了以打击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推翻封建制度、取消不平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运动,京山成为湖北七个“农运”先进县之一。
1931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领导机关和湘鄂西苏维埃政府襄北代表团进驻京山雁门口田家门楼,在这里建立了京山县苏维埃政府。京山人民参军参战,为挫败国民党军队“围剿”、保卫红色政权作出了贡献。
1932年7月红三军撤离京山后,京山人民在白色恐怖中英勇不屈,仅南乡就有1700多人壮烈牺牲。袁传鉴、曹家琪、彭道成、彭昌烈等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在日军进逼武汉的情况下,陶铸从汤池合作训练班派顾大椿、谢威、李蔺田、夏菲、郭刚中、陈玉虹等10多名共产党员到京山开展抗日宣传,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作准备。
武汉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鄂中抗日武装汇集京山丁家冲,京山成为鄂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同年冬,陶铸写下《冬夜进石板河》诗:“寇深日亟已无家,策马洪山踏日斜。风自寒人人自瘦,拼将赤血灌春花。”抒发了广大抗日志士的报国情怀。
1939年6月,李先念、陈少敏率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到达京山大山头,鄂中抗日武装从此集合在新四军旗帜下。同年秋,“竹沟惨案”后,中共鄂豫边区委转移到京山。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陶铸、任质斌、杨学诚等立足京山,运筹帷幄,指挥了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武装斗争。
1939年至1945年8月,仅京山北乡就有2000余人参加新四军,走上抗日战场。人民群众参加“抗日十人团”、“抗日基干队”,成为抗日武装斗争的重要力量。徐履青、陈道昌、夏启明、燕友直、廖卫坤、周洪元等优秀儿女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宝贵生命。
1946年6月,人民解放军中原部队突围后,彭友德、吴传一等留驻北山,坚持武装斗争。
1947年12月,人民解放军江汉军区部队攻克京山县城。1948年4月,江汉军区部队发起宋河战役,摧毁国民党在京山的防线,6月17日解放京山全境。
京山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浓郁的风土人情,我待在京山的时间不长,有京山人告诉我,京山境内有着很多的山、水、洞、泉、瀑,据说溶洞有近30处,溪河有500余条,还有72泉流和三大瀑布。
京山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空山洞旅游区、绿林鸳鸯溪、天河度假村、汤堰温泉旅游度假区、虎爪山森林公园,骆驼峰、美人潭景区、惠亭湖风景区、白谷洞景区等。其中尤以“鄂中第一漂”——鸳鸯溪及“鄂中第一溶洞”——空山洞和名扬天下的绿林起义策源地绿林寨最令人景仰。
我以为京山的好玩地方真的不少,只是没有象我们江浙地区的人那样大力去推介。
据我所知,京山绿林镇的鸳鸯溪景区,山高岭峻,峡险谷幽,水碧林翠,鸟语花香,里面的鸳鸯溪山庄更是古朴高雅,素有“九曲鸳鸯溪、十里水画廊”之称。
京山绿林镇的绿林寨景区,早在一世纪时期,这里就是西汉末年王匡、王凤领导绿林起义的策源地,绿林寨曾是“绿林起义”时5万多人屯集练兵之地。至今南北两城(寨)风韵犹存。
景区内有骆驼峰、吞天门、打鼓石、两王洞、古城墙、烽火台、点将台、跑马场、射箭场、掺望哨、帐篷休闲、树化石、火山口等许多景点。站在山石野草之间,耳际似乎还隐隐传来刀枪剑戟铮铮作响之音。
位于京山绿林镇东南的万福大峡谷之中的美人谷景区,面积大约有6万平方米,纵长约500米,由深不可测的美人潭、奇妙的沐浴潭、秀丽的觅芳潭和众多的绝壁、溶洞、瀑布连缀而成,它集奇、险、秀、美于一体。景区内遍布奇石、岩悬古藤、雾霭弥漫、幽深宁静,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雕凿出了美人池、卧龙石、天桥瀑布、古树化石等这些美妙绝伦的景观。
位于京山县城4公里处的汤堰温泉,以温泉水似汤而得名,这里终年热气浮溢,四时泉涌不断。
距县城11公里位于京山县钱场镇七宝山村距县城的空山洞景,洞长1148米,极高48米,尽宽20米,可容万余人,洞内景观如雕似刻,栩栩如生,如“金龟恋蟾”、“虹桥芭蕉”、“狡兔三窟”、“金鸡独立”等三十余景,更有能演奏音乐的“石编钟”八音石,为世罕见,这天造地设的奇景动人心魄,令人叫绝。
距县城十五公里位于京山县永兴镇的观音村,有玉皇阁、大殿、祖师宫、观音殿、西佛寺、三佛寺等二十多座寺庙。始建于东汉前(公元220年),这里有三国时期东吴孙文龙亲书的的碑文,有御史史褒善留下的“宦游一快”的牌匾,有乾隆帝云游天下在次此留下的“根不染尘”的御笔。
据说观音岩的得名,源于千年之前,在两山的溪流间,有一位女子隐居其中,晨起水流梳妆,用菜篮担水炊烟;日落取水为油,挑灯而坐,百年如一,后给山中人而见,传为观音显灵,观音岩由此而得名,随即建有宫观。
据县志记载,观音岩道教在元朝已初具规模,分上下两院,宫观数几。
而距县城28公里的京山虎爪山森林公园则是莽莽林海、悠悠山川、浩浩碧水,很有看头。这里万松林海、千顷杉竹、十里银杏、五岭栎林、三山红叶;春花、夏阴、秋叶、冬枝,朝夕晨昏各异;飞瀑、异石、奇洞、流泉,风灵神秀,奇韵犹长。
京山还有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张文秋的坟墓及纪念馆,张文秋之墓,位于京山县烈士公园内,墓分上下两级,为四方形建筑,总面积196平方米。而张文秋的展馆则位于烈士公园西侧的京山博物馆内,展馆分上下两层,面积156平方米,以图文的形式,记载了张文秋的革命生涯以及她与毛泽东一家的情谊。
位于京山新市镇的八字门村战争年代很有名气,1932年12月下旬,豫鄂边区委员会在京山八字门组成召开党委第一次会议。1940年1月3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在八字门建军。李先念任司令员,纵队统辖鄂中、鄂南、鄂东三支武装。纵队司令部驻八字门村,政治部驻祠堂湾,随营军校驻水漾泉,孩子剧院驻桃园湾,被服厂驻张家湾,野战医院、《七七报》社、《挺进报》、粮油兵站均驻八字门附近村湾里。边区联合办事处也设在八字门。八字门,曾是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建军诞生地,是边区政权的首创之地。
位于京山县新市镇小焕岭村的小焕岭,1940年10月,日军对八字门一带进行了一场空前的大扫荡,边区首脑机关转移至京山小焕岭,小焕岭成为边区新的指挥基地。豫鄂边区党委驻小焕岭吴家湾,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及后来的边区行政公署、医院、先后驻小焕岭一带的向家湾和罗家窝子,边区保安司令部先后驻小焕岭张家坡、向家冲鹰子沟、白果树万,洪山中学驻大柳树湾,《七七报》社印刷厂、修械所驻王家湾唐家冲,被服厂驻小泉冲,边区建设银行、警卫团、十月剧院等单位均驻小焕岭一带村湾里。在日军扫荡时,大小焕岭中的藏军洞、岩屋洞、蜘蛛洞、狗眼洞都曾隐藏过新四军的伤员和枪弹秘密印刷过边币和报刊。从1940年10月到1942年6月,边区党政首脑机关在小焕岭常驻近两年,小焕岭也因此曾被称为“小延安”。
巧夺天工大自然造化出来的京山,山青水秀,在我眼里京山的大自然巳神奇可叹,而京山的人民更是朴实能干。京山的一处处风景,一段段故事,尽在这美丽的京山风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