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漫笔
一
何谓文学?
文学是属于语言和文字的艺术。文学的两大要素,一个是语言,二个是文字。语言是文字的基础与前提,文字是语言的记录与符号。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字。语言有两种两种类型:一是生活语言,二是文学语言。生活语言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主要是的途径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人与人的交谈就是生活语言。文学语言是文学家、作家从事文学创作使用的语言。文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相比:生活语言是原汁原味的交际语言,那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工具。而文学语言是文学家、作家经过加工提炼的书面语言。
二
文学的功能是什么?
文学的范畴很广泛。
从性质上讲,可以分为纯文学与大众文学两种类型。
从形式上上讲,可以分为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批评、文学研究、文学编辑、文学出版、文学教育、文学翻译、文学管理等不同类型。
从体裁上讲,可以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儿童文学、故事、寓言、相声、曲艺等不同类型。其中,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是文学的四大体裁。
从传播载体上讲,可以分为纸媒文学、广播文学、影视文学、音像文学、网络文学等不同类型。
纸媒文学是文学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纸媒文学是通过纸质媒体传播的。
纸媒文学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
一是国家正规文化、文艺、文学出版机构、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包括国有和国有出版公司、出版社以及被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认可的民营出版公司、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二是文学期刊、文化期刊、文艺期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
三是报纸文学副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
纸媒文学是供读者阅读的。“阅读”成为了纸媒文学的标签与特征。
广播文学是介于文学与广播之间的一种文学传播形式。广播文学是通过广播电台的主播、主讲传播的。广播文学只能够听,不能够看。“听”就成为了广播文学的标签与特征。
影视文学是介于文学与电影、电视之间的文学传播形式。影视文学既可以观看,又可以听。“看”与“听”就成为了影视文学的标签与特征。
音像文学是介于文学与音像之间的一种文学传播形式。音像文学是通过唱片、影碟传播的。
网络文学是现在最常见的文学传播形式。网络文学是通过网络传播的。
网络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电脑。那是最主要的网络文学传播途径。
二是手机。那是最方便的网络文学传播形式。
纯文学是当今文学的主流,被人称为主流文学。纯文学往往被官方所统治,因此,纯文学又被称为“官方文学”。纯文学主要是面向精英,因此,纯文学又被人称为是“精英文学”。
纯文学最主要的阅读对象包括三类人:
一是专业文学工作者、专业文化工作者、专业文艺工作者。包括专业作家、文学编辑工作者、文学出版工作者、文学教育工作者、文学评论工作者、文学批评工作者、文学研究工作者、文学翻译工作者、文学管理工作者。
二是大专院校的师生、中学生。
三是兼职或者业余作家、业余文学写作者、文学爱好者。
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人,最主要的有三类:
一是文化精英,具有很高的学历与学识水平。他们中,有的是海归人员,毕业于世界名牌大学,具有博士、博士后学历。有的没有出国留学,具有博士、博士后学历。他们或者是著名大学里担任著名教授,或者是中国社科院或者省市级社科院从事专业文学研究工作,或者出版公司、文学期刊、报社担任文学编辑,或者从事专业创作。
二是科班出身的文学专业人员。
他们往往是毕业于全国重点名牌大学或者省市级重点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中文专业。
在学历上,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是全国重点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
第二是省市级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
第三是硕士研究生。
三是业余作家、业余文学写作者。
纯文学给人以精神力量。思想性、艺术性是纯文学的灵魂所在。用一个形象的比如,假如将思想性比作是纯文学的根基,那么,艺术性就是纯文学的干支和枝叶。
纯文学作品是一个作家思想的表现。不管是小说作品还是诗歌、散文、戏剧等各自不同形式的的文学体裁,纯文学都有作家的思想所在。小说是文学体裁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文坛上,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最多,小说作品也最多。各种各样的文学评奖活动,也以小说居多。同时,从事文学研究的人中,从事小说研究的人也最多。
从纯文学的性质上讲,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是:作品中描写的人和物,要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客观规律与真实面貌。一个作家不能随意改变。
譬如说:假如一个作家在一部描写乡土题材的长篇小说或者中篇小说中描写果树,说桃花是蓝色的,梨花是白色的,那是不符合客观事实,被人笑话。在现实生活中,桃花有多种颜色——既有鲜红的,又有粉红的。梨花是白色的。
又如:假如一个作家将乡村的本地山茶花描写成红色、将人工培养的观赏山茶花描写成白色,就不符合客观事实。在现实生活中,乡村本地山茶花是白花,人工培养的观赏山茶花是红花。
现实主义文学既可以描写作家生活的当代生活,又可以描写历史题材。但是,都要符合客观规律,真实于生活的本来面目。
二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作品中的人和物,可以根据作家的主观认识或者主观想象不必要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客观规律与生活的真实。
浪漫主义文学既可以写作家生活的当代生活,又可以描写历史题材,还可以描写未来的生活。
三是未来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的特征是:美好的理想追求。未来主义描写都是作家没有经历的未来的生活经历。因此,未来主义文学又可以称为“理想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既是一家,有有所不同。浪漫主义文学既可以写现在,又可以写过去和将来,而未来主义文学是专写将来的事情。
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作家,最主要的有两种不同的思想——
一是赞美、讴歌、欢庆。
这应该成为当今文学、未来文学的思想主流。
中国现代大文豪鲁迅说过:“我的很多文章,反映的都是社会的阴暗面,不适合进入中小学教材。那样,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不利。对于青少年更加需要阳光型的文章。”
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对于鲁迅的作品从教材中删除,引起了热议。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想: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么几个因素:
一是鲁迅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影响极大。鲁迅的作品进入中国的中小学教材时间很久。鲁迅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作家的代名词。鲁迅一直是精神的化身。
二是时代不断发展。每一个时代都有杰出的作家。中国现当代有许许多多的著名作家。为了新的作家进入教材,只好让鲁迅走出教材版面。
三是正如鲁迅所言,鲁迅的文章,过于悲哀,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不利。那些阳光型的文章,更加有益于青少年的成长。
纯文学需要阳光型的作品。当今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作家许许多多。但是,真正称得上阳光型作品的并不多见。
二是揭露、鞭策、呐喊。
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反映真实生活既是作家的责任,也是作家的义务。
大众文学是面向大众的。既是面向大众,就是面向普通人。因此,通俗就成为了大众文学的标签。因此,大众文学又被人称为“通俗文学”。既是面向大众,自然就要面向市场。因此,大众文学又被人称为“市场文学”。市场就是商场,市场就是商业。因此,大众文学又被人称为“商业文学”、“商品文学”。大众文学的作用,主要是:消遣、娱乐。因此,消遣、娱乐就成为了大众文学的标签。“迎合大众心理,深受大众欢迎”被成为了大众文学创作的宗旨。
我一直坚持认为:纯文学与大众文学,都是文学的表现形式。两者之间,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现在的作家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专致于纯文学的主流作家、官方作家。主要供职于国家的文艺机构、文艺单位、文化团体、文化机构、文化系统、新闻出版单位、大专院校、党政机关。
二是专致于大众文学创作的作家。主要供职于国家文化机构、文化系统、文化单位、新闻出版单位。
三是既从事纯文学创作又从事大众文学创作的作家。主要供职于国家文化机构、文化系统、文化团体、文化单位、新闻出版单位、大专院校。
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有的作家喜爱纯文学,专致于纯文学创作,有的作家喜爱大众文学,专致于大众文学创作,有的作家既喜爱纯文学,又喜爱大众文学,既从事纯文学创作,又从事大众文学创作。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学之路。对于从事大众文学创作的作家,能够给人消遣、娱乐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对于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作家来说,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未尝不可,但是,我更加希望看到那些充满阳光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