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肖三克探案集(五)虢王异象

肖三克探案集(五)虢王异象

2013-10-17 10:07 作者:大风行者 阅读量:31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和老肖猫在宾馆,闲散无聊,两人对饮,老肖却不喝酒,只是泡了茶,以茶代酒,我嘛,自斟自饮,自得其乐。

酒嘛,就是当地的西风酒,他们又换做“秦酒”、“柳林酒”。此酒历史久远,早在殷商时期就有酿制,距今已有2600年历史。作为国家级专用贡品却早在秦朝,恰如现在的国宴上的“茅台”一般。秦穆公赐盗马三百人饮得此酒,后就有饮酒野人拼死救出秦穆公的“盗马不罪,更虑伤身,反赐美酒”之美谈;秦王政二十五年,秦国攻破燕赵、齐国,先后两次“天下大甫”,俱用西凤酒。此酒在凤翔柳林镇酿制,故又名“柳林酒”。

我饮酒,只感觉此酒入喉烈辣,上头极快,后劲十足,倒不能详细形容此酒之妙。苏东坡美言“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佳句盛赞柳林酒,明朝苏浚《东湖》诗中有“黄花香泛珍珠酒,华发荣分汗漫游”。这个老肖,倒真不会享受生活。

“小戈啊,你原在电力系统工作过吧,也做过综合管理,你们的效益开始几年不错的,这些年,你们的收入尚可,但生活质量直线下降,两口子养活一个孩子,也有点困难的。”老肖品着茶,悠悠相道。

我眼睛瞪直了,原先没给他说过这些事情的啊。

“这一点都不奇怪。你现在的衣服,上面绣了厂标,这应是你们原来的工作服。你喝酒,不用菜,一般在企业里做过综合管理工作的长期接待练就了空腹喝酒的习惯。至于你们原先的效益不错,这更好解释了,不是前些年攒的家底,你不可能在西安拥有自己的商品房。至于现在的效益不好嘛,这个根本就不用考虑的,国营企业,十多年了,工人的工资基本没有上涨过,物价又持续走高,你们这个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日益艰难。况且,你买的这个酒,是42度的西风香酒,一瓶59块钱,这一切,联系起来,不就可以看出你的消费水平么?”老肖悠悠相道,一切点明了,没有一点稀奇与玄妙。

这个老肖,刑侦工作练就了他善于通过观察细节而后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我在他的面前好像没有了一点隐私,身着的衣服、小品的白酒都就能让他推断出我的工作经历、消费水平,可是他的观察,都是零零星星的日常细节,他,跟古玩商这几天接触,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你现在心里肯定想知道一件事,”老肖把我的心思猜得一清二楚:“这些盗墓的地下军团,现在正准备对那座秦墓动手?”

“你分析一下,他们准备在那一座墓葬动手啊?”我心里确是正在琢磨这件事。

“这些天,我把凤翔县十二个乡镇跑遍了,可以肯定,他们不会在长青镇这三十一座墓葬下手。”老肖很自信:“长青镇的三十一座墓葬,周围没有异常的。”

“怎么判断没有异常?”难道,你要看见别人在墓地上掘土掀砖时候,才算是发现盗墓了?

“他们要下手,肯定在虢王镇。”老肖一脸坚毅神情,看来捉拿盗墓贼十拿九稳了:“我发现了他们的蛛丝马迹,但也不能排除有人布下迷魂阵,毕竟这种事情,他们也希望一举成功而后腰缠万贯的。”

“你那三百万,放在这个酒店里,你就不怕?”我平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况且,这都是红得惹眼的现钞,那些见过了皮箱的亡命之徒,要是现在改变主意,不去盗墓,反来偷取现金,我们不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一个倒毫不畏惧:“再说了,他们是盗墓的,不是偷钱的。行有行规,虽是违法犯罪之事,他们也井水不犯河水,况且,隔行如隔山,他们是地下专业,走到阳光里,他们倒反生疏了。”老肖觉得我的担忧纯属多余。

虢王镇,一个表面上普普通通的关中西部小镇,一般的黄土地,可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土豆、西红柿,当然,也可以点种西瓜,我们现在就在瓜田里,老肖和种瓜人聊得很是热乎呢。

“种瓜很简单,就是不能贪心,出苗后要及时介苗,出芽后一条瓜蔓上只能留一个芽子,多了,瓜长不大,口感也不行。”提起种瓜,瓜农头头是道,对陌生人也毫无保留:“瓜田要轮换,今年种了瓜,明年就要换种其它作物,要不然,就没有产量啊。这中间的大道理,我不懂,但祖辈传下来的规矩,我们要听的,不然,总要吃亏的。”

“那你年年都换地种了?”老肖想当然地随口发问。

“哦,不。去年我就在这块地上点种了西瓜,今年嘛,还种了。”瓜农嘿嘿直笑:“有点奇怪么?今年碰到奇事了。”瓜农如山警督般的挠头:“有个大荔人,不信邪,非要说连着种两年的瓜地出产的西瓜最好,大荔,原是我们陕西种瓜最好的地方,那里出产的同州大西瓜,哦,大荔在清朝那时候叫做同州,同州的沙地大西瓜,在整个西北都是赫赫有名的,大荔人说他们那里都是那样种瓜的。嘿嘿,大荔的瓜好,真的是连种出来的么?我倒不信这个邪。大荔人就包了这块地,当然去年刚种过西瓜,这片地今年承包就便宜,他是不是贪便宜,谁知道呢?”瓜农摇着头,脸上全是迷惑的讪笑。

我看这瓜地,满地的瓜蔓伸展,将地全部覆盖了,每个瓜蔓上都挂了一个大西瓜,长势不错的啊。

老肖低头俯视瓜田,又伸手去摸身旁的西瓜,墨墨绿绿的西瓜,有什么不对劲的么?

“我有一点奇怪,这些瓜田,都有看瓜棚,有些瓜田里有一个瓜棚,这个田里,倒有两个瓜棚,这也是大荔人出的注意么?”老肖的眼里,蛛丝马迹都不会放过。

“哦,那个大荔人雇佣我点瓜、护瓜,一切都由我做主,但却不用我晚上看护瓜田,说是他要在晚间培育新的土壤,等他的新土壤培育好了,明年这片田里出产的西瓜的味道,美味到西瓜可以卖到天价,呵,我种了二十三年的瓜,也没见过谁家还要专门培养土壤,还要在晚上,这个大荔人,要么是脑袋被驴踢了,要么就是天生的缺根弦,我可管不了那么多,他给我开工资,还答应这片瓜田的西瓜熟了,我可以分三成,这个待遇,我怎可能拒绝他呢?”瓜农是捡了宝贝了,天下的老板都这般的对待员工,怎可能不得到忠心耿耿的员工呢?

“你的老板,白天不来瓜地么?”老肖摸出烟盒,云雾缭绕中大家畅所欲言。

“他不来,瓜田都是我负责的,就只是晚间的培土除外,那是老板亲自做的。哦,我就感觉我们老板培育的新土,确实比较特别,不过我却不认为那些土壤能长出好的西瓜。种瓜的土,要黄土,当然,有沙土最好,大荔那边的土,是黄河的淤泥尘沙,当然能种出好瓜,要拿这边的土培育出他们大荔那种沙土,怎不可能呢?老板就是老板,我也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再说了,老板不傻,我怎么挣得到这么高的工资呢?”瓜农很是得意,天下全是精明的老板,碰到这样一个肯出钱、又不特别计较的买主,还真是难得呢。

“那你是当地人了?”老肖和瓜农聊得甚是亲密,又问道瓜农的出身。

“我不是当地人,是从武功县到这边承包瓜田种瓜的。去年老板来瓜田的时候认识了,今年自己不做了,给我们老板打工。”瓜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今年的瓜,长势也不错,瓜的个头,较去年有点小,产量可能更不上去年,不过今年的价格挺好,老板给我开了工资,再分三成,也可能比我去年的收入要好的。看来我们老板,还真是个人精呢。”

“你晚上不住瓜棚么?”老肖无意间却有深意。

“我们老板晚上要培育新土,又怕我学会了,就安排我住镇子上。那里有他租住的房间,还可以洗澡,又不用夜间睡梦里爬起来看瓜,这种美事,我种瓜二十多年了,还是第一次碰到,老板怎么安排,我就怎么来嘛,钱挣得多,住得地方又好,这是我碰到的最好的老板。”瓜农一脸知足模样。

“那你有没有去看过你们老板培育的新土?”老肖打破沙锅问到底。

“没有去过,他夜间培训的新土,又都用塑料纸遮盖得严严实实的,咱是人家雇佣的,况且老板对咱不错,就从不过问新土培育的事。再说了,老板也交待过,培育新土的事不能和周围的人说,也怕是真的培育好新土,当地瓜农学会了,他的新瓜就没有优势了吧。”瓜农替老板考虑事情还是非常周到的。

“我们是西安来的,到东湖旅游,顺便到乡下转转,原以为瓜园里有早熟的西瓜,来尝个鲜,谁知道瓜田里的瓜也没有成熟,乡下白来一趟。不过听到你说的培育新土,这倒是一件稀奇事,啊,老兄,”老肖罕见地给我背过瓜农给我打了手势,一盒“猴王”烟就从我手里塞到瓜农的衣袋里:“我们也看看西洋景,这些土,还能是神仙土?”瓜农一阵哈哈,也许是伸手不打笑脸客,也可能是孤身一人时候不好打破与老板的约定,现在嘛,三个人,人多胆壮,四面望了望,前里带路,向老板的看瓜棚带头走去。

瓜农的瓜棚,在瓜田的最北端,老板的瓜棚,却在瓜田中部靠近南端之地。“老板为了培训新土,还专门留了车道,夜间拉土的车,可以直接开到他的瓜棚的。”瓜农又给我们看了瓜田旁专留的车道,老肖却在车道上俯下身,查看车印碾留的轮胎花纹。

新的土堆,就在老板瓜棚的附近,塑料纸裹得严严实实,这种新土,比西北农科院的科研用土还要金贵呢,社会前进的动力还是在民间的啊。这个土堆,一米左右高度,宽约两米,长嘛,约三米五左右。

“老板真爱惜新土,也不顾及这些西瓜了。”瓜农嘟嘟囔囔,原是新土已压了好多西瓜,瓜农还是心疼自己亲手种的西瓜,忍不住抱怨老板。

老肖伸手移去压在三层塑料纸上的三个石块,露出土堆的一角,这些土,还是一般的黄土,却比一般的松散黄土要结实许多,中间呢,还夹杂了一些白色的膏泥,这些土,真的适合点种西瓜么,真的能种出更加香甜的优质瓜么?

老肖却将塑料纸原状覆盖了,石头压上去,看不出一点差错,他又示意我和瓜农用脚抹去了土堆旁的脚印。老板的瓜棚,与瓜农的瓜棚有点区别,瓜农的瓜棚门帘,就是普通的布制门帘,而这个瓜棚,却又一个简易的木门,门上还挂了锁,瓜农是没有钥匙的。

透过木门看进去,地上,遗留了夯制的黄土,还有白色膏泥,这个老板,晚间休息时,也在研究土壤么?

相关文章关键词

《肖三克探案集(五)虢王异象》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