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盛乐小镇的柏油路上
细数我来到盛乐这里也不下九百多个日子了,算不上多,但足够让我怀想一生了。在来这里之前谁也想不到自己会到这样的一个地方。盛乐镇自春秋就已具规模了,距今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可谓古风余韵回味无穷,更是在北魏时期盛极一时,当时的鲜卑族族人们以极具先见性的眼光定都于此。具史书记载,北魏时期,盛乐水草丰茂,人丁兴旺,风调雨顺,还有肥硕富饶的土地给了鲜卑族得以传承的力量和支撑。这悠悠古风,我的三言两语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每当我来到盛乐这片温暖的土地,我都会抛开那些林立的工厂,幻想出曾经广袤的草原风光。我多想牵着一匹骏马,穿着鲜卑人华美的服饰,迎着阳光,在蔚蓝的天空下,慢慢地呼吸这里无比清新的空气。想象永远都是那么美好,总禁不起现实的考量,当双眼睁开的时候,脑海里那条悠长悠长的河流还有那些好客的鲜卑人都已经化为一缕青烟随风而去了,纵使你百般伤心也无济于事。
社会总是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放眼望去,如今多半个盛乐镇被不计其数的大小工厂给“霸占”了。身在这里,如果你幻想让盛乐这个小镇回到几百年前,不仅要被别人耻笑而且要被别人辱骂的,因为这里汇聚了中国的几大龙头企业(蒙牛总工厂、可口可乐分工厂、燕京啤酒、昭君羊绒、宇航人等),对于几百年前的先人的基业来说,那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纵使你历史有多美好,那也只能是历史书上的一面之词了,带给人们的总是幻想,毕竟现实就是现实。
这几天,天气不算很冷也不算太热,昨天看窗外不远处的杨树叶还一片葱绿,今天清晨透过玻璃窗一看,且都染上了金黄。坐在阳台上,打开窗户,静静地点一支烟,手里捧着季羡林的散文选集,深情地看着那些在风中飘摇的金黄的杨树叶,记忆的火花也随之点燃了想象的火把。记得第一次从内蒙回家去往张掖,家里人都会问我,“呼市的天气你能适应吗?”、“那里和民乐有啥不一样的?”等等,当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从来都不会感到烦恼反而倍感亲切和温暖(多么简单而又朴实的亲情),其实来到内蒙,给我最大的安慰就是,这里和民乐一样,都有成片的杨树,我从小就是在杨树下长大的,在异地他乡,我依然能够倚着它静静地聆听大自然的心声,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到了中午,太阳注水一样跑进阳台,以致于我再也无法悠然自得了。合上季老的散文集,整理了一下凌乱的头发,漫无目的地走出了寝室。
这是一条通往学校南面公园的柏油路,路面光亮光亮的,几乎没有行人,记忆中这条路从我上大一开始就不怎么来人光临,对于这条路说它显得是多么寂寞和孤独,倒是我,心中却暗自欣喜,这样的光景不正是我所追求的吗——宁静、淡然、无尘和空寂般的美。我从来不向往热闹,也不刻意追求那些个不属于我的热闹。路边绿化很好,整齐的柏树在秋天依然青绿,但是相对于夏天来说,多了几分沧桑,远远看看去那些细小的松针白茫茫的,不知是染上了灰尘还是禁不住岁月的拷打,总之,长青树的悲伤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但我知道,它的长青是靠一层层老的松针谢落而长出新的松针来书写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它一生都是那一身青衣,殊不知,其间悲壮是我们所不能言说的。
看着默默不语的柏树棵,我已经忘记了如何用那些朴实的或是华丽的言语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只想一个人静静地徘徊在这样的一条柏油路上。盛乐镇似乎也随着这条道路的宁静而方显安然和气清了。天空蓝的通透,我常常将它幻想成一条蔚蓝的河流,河面很平静不起半点涟漪,偶尔有几片白云飘过,那是调皮的鱼儿在水中激起的几朵浪花,走着走着,不自觉得便陷入了这样美好的想象中。有时候太过痴迷,就连脚下的这条柏油路也多了人的灵气,它在我脚下不是一条普通的路了,而是我忠实的朋友,一个能够和我畅谈心事的朋友,它的才华是我不能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的,看看它周围的一切,你都会感叹它得伟大。
秋天,自古多伤情,兮兮秋风,吹乱了多少人的心,又吹散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华。昨日,朝花鲜艳美丽,今日秋风吹过,傍晚黄昏日下,多情人自然成了地地道道的葬花人了。手持芊墨,一笔笔将昨日盛情点滴盛开在泛黄的稿纸上,那心也在化作春泥的瞬间碎成几瓣,只留一袭清香随风远去,不留痕迹,像落花,像流水,多情的总被无情的伤得通透和彻底,以至于不留一丝的遗迹。
从习惯了徘徊的那一刻开始,那脚步就不再属于你的了,看看走过路,;来时的脚印已被去时的脚印模糊了,就像我们来时的摸样被去时的摸样模糊了一样,有谁还是出生时的摸样,有谁还是二十岁时的摸样,想必是没有的,就连那些长青的柏树都禁不住岁月无情的切削,更何况我们这些血肉之躯呢,时间,我越来越说不明白的话题,越来越不懂的朋友,当我们真心相待它是且不知它正将你的年华切换或偷走。
盛乐小镇,多美的名字,以及那条多美的柏油路,那是一条通往人心灵的路途,在秋天的影子里,依然俊俏,还有那蔚蓝色的天空,多像季老笔下散淡的文字,让人沉浸其中,身心也不由得爽朗了许多。
2012-10-13静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