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饥饿
前一阶段,因胃口不好,有两三天没实足吃多少,不知为什么,昨天上午,突然肚子像被掏空了似的,咕哩咕噜的抗议,浑身冷汗直冒。妻子看我这样,慌张地问:“怎么啦?”我说是饿了。正好中饭已经煮好,菜还没有做,她急忙盛了一碗饭,拿了一双筷子,我两只手发抖地端过碗,尽管没有任何菜,可眨眼功夫一碗比平常中餐盛得多得多的饭就下去了,好像还不够,但自己还是控制着待中午饭。
饥饿的滋味,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体验了。但饥饿给我的印象在头脑中却深深地扎着根,永远也忘不了的。
我出生于一九五三年,自记事起,一直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的二十年中,一直都处在饥饿状态之下。那时候,不要说吃白米饭,就是吃粗粮野菜能够填饱肚子都是最大心愿。59到61年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田里的草根、树上的树叶和树皮、河里的水草都被饥饿的人挖光、抹光、捞光。那时,生产队分的粮食虽然大家精打细算,但总因为巧妇难为而不能撑到月底。
上中学的时候,虽然生活较以前有了较大改善,口粮分配也多了些,自留地还可以种些瓜菜补充粮食不足,但饥饿仍然在缠绕着我。那时,因学校离家近,我每天都坚持上早工,苦2分工。可是到学校以后,只能管两节课,第三、四这两节课肚子可就要抗议了,如果遇到上体育课,那就更是难忍饥饿。
一次,一位语文老师看到我有气无力的样子,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很饿,是吗?但你得读好书才行。现在看,读书是没用,但用不了多久,就会让你不仅吃饱饭,还可以有肉吃。常常吃肉,肚子里有油了,就很少再有饿的感觉了。
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整天与土圪?打交道,饥饿更是家常便饭了。但每次饥饿光临,我就会想起老师的话,就会利用时间抓紧读一些书——读课本,读文学作品,读科技常识。也许是为了走出饥饿的驱动,我读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以至拨乱反正时,我这个没进高校门的人最终通过了高校课程的考试在全省招考农林牧技术人员中被择优录取。
有人说,饥饿,是生命的闹钟,它随时告诉你如何面对变幻莫测的现实。是啊,电影《红高粱》的作者著名作家莫言,《白鹿原》作者著名作家陈忠实,他们都是在饥饿中,为了走出饥饿,下定决心拼搏,才从饥饿中走出的。莫言甚至还说,饥饿是我创作的源泉。
最近,我还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坐落在南太平洋上一个面积仅有十几平方公里的岛国——瑙鲁。这个小岛上有取之不尽的鸟粪,这些鸟粪是上等有机肥,每年仅出口鸟粪即可为这个一万多人口的国家赚取上亿美元的外汇。政府每年为每个家庭发放3.5万美元的津贴,居民们无需从事任何生产劳动便可过上豪华舒适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天堂般的国度,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却居世界首位,国民平均寿命不足50岁。最富的国家之一却是世界人均寿命最短的国家之一!
中国有句育儿名言: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这个道理不单单适用于儿童,也同样适用于成人。其实,必要的饥饿也是生存、养生、玩乐的重要条件啊!研究资料表明,注意适度节食,科学合理控制饮食结构,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昨天的饥饿是漫长的,今天的饥饿是短暂的;昨天的饥饿是普遍的,今天的饥饿是个别的;昨天的饥饿,给我带来的是疾病是痛苦是绝望;今天的饥饿是不适的身体转好后的好征兆,带给我的是好心情,是健康,是幸福。我衷心希望短暂的饥饿能常常与我邂逅。
我们需要饥饿,我们得保持适度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