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玩正名
2008年8月8日晚的北京奥运会开幕,除了20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外,有8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来观看,前来采访的境内外记者就达2.4万人,用盛况空前这个词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的。然而,每当想起,我除了要为我们中国骄傲外,还会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为玩正名。
我这个念头还与奥运会之后的的十几位老友聚会有关。多年不见大家凑在一起,相互问候,“在家干什么?”大都回答“在家玩呗!”仔细交谈,才发现各有各的玩法——爱静的玩琴棋书画,喜动的玩水游山,好古的玩集古藏珍,时尚的玩股票基金……且都玩得不错,不仅玩出了健康的身体,玩出了愉快的心情,有的还玩出了名堂——如在工作岗位上就喜欢玩照相的和喜欢写豆腐块文章的两位竟获全国大赛奖。看来老年人身体要健壮,退休生活要多彩,还得益于玩,“老当益壮”来自于“老当益玩”啊!
其实,玩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中年人要玩,孩子们更要玩。当然,我这里的玩是指吃喝玩乐中的玩,也就是与游戏有关的玩,不是与赌喝嫖相关的那些玩,更排斥阴谋诡计者玩人的玩。
玩是人的天性,是人类第一部教科书。人从幼儿开始就玩,且是大人哄着逗着玩。玩,可以出智慧,幼儿通过玩的过程认识各种物品,认识同伴,认识世界。他最初的所有除了亲人就是玩具了;玩,可以出能力,很多游戏和体育项目都很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能力、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十分重要,就像动物,不会扑食的幼狮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今后生存的本领,不会游戏的狮子长大得饿死;玩,更可以出兴趣,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比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而玩的过程,孩子的特长显露出来,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依据。如美国的盖茨,他是玩电脑玩出全球首富的。人类的智慧很多都是从玩中开发出来的。
然而,一般的情况下,在人们的头脑中,特别是中国人的头脑中,提到玩,好像就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是好逸恶劳。其实,如果排除玩物丧志的成分(当然,除了孩子外,人的志向是靠自己把握的),玩倒可以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从事某种富有兴趣的项目。各种各样的事务与人际纠葛已经严肃得让人们够累了,如果再一天到晚都处于寂寞无聊状,那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而玩则正好给了人自我解脱放松的机会。
有人说,成功的歌唱家、音乐家、科学家、文学家和技术精湛的运动健儿,都是玩出来的。此话不假。孔令辉,胡荣华,等等,都是玩出来的。他们开始玩的时候花钱,后来玩的时候还能挣钱,开始玩的时候是业余,后来就玩成了专业,开始是没事的时候才玩,后来是只有玩才算有事。姚明玩篮球,一年就为自己玩来两个亿的收入,相当于中国3万农民工年收入的总和。不算老板资本运作的收入,只算个人的劳务收入,干事的真不如玩的。
玩是人类的本性,怡情悦性,提高品性,消磨时光,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玩,应该是人活着的终极目的。不过,眼下的人们还不能不干事,只干玩,因为我们大家还不具备啥也不干的资格,于是,我们就要在玩就玩好,玩个尽兴时,更不要忘了专心地工作,专心地学习之余再玩,甚至还可以将工作、学习与玩结合,来提高兴趣提高效率。
玩是一种爱好。人的爱好应该是健康的,向上的,对人对已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益才行。玩更是为了取乐,是人生到得温饱之后步入无欲的一种高境界,当然不能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