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2013-10-17 12:36 作者:水静莲香 阅读量:32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竹帘漫卷,木桌竹椅,几只杯盏,一弯新月,大片留白,便构筑起一个空灵素雅,唯美隽秀的图景。这不能不让我惊叹画家淡逸洒脱的高雅情怀。或许,聚散本寻常,只是世人总是太过执着,太过痴绝,才总是感叹曲终人散,人走茶凉的凄苦无奈吧。

这幅如宋元小令般意境悠远的水墨漫画,是丰子恺第一幅公开发表的作品。喜欢画面的简洁雅致,纯净唯美,更喜欢画里的这句话,“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没有丝毫的忧伤与落寞。“新月”和“天如水”的清寂淡远,传达着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让人不由得想到,君子之交淡离别的超脱情怀。

新月升空,友人散尽,清幽的月色,清寂的夜空,清静的心境,敛尽了人间的清雅与静美。试问,若不是有深藏在骨子里的随缘心境,以及对人世间真挚情谊的深切笃定,谁又能在离散后做得到如此洒脱,如此从容?这又让我想起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或许,只有这样诚挚素雅的邀约,才配得上如此纯净淡远的别后遐思吧!

是夜,或许是良朋三五人,把盏漫谈古今事,笑谈声声,惊了宿鸟,碎了花影。或许是知己两三人,月下对酌思旧事,点滴碎影,情难舍,意却留,浅浅一笑竟无语。亦或许,众人结伴共游赏,待到夜色渐浓,来此小坐片刻,匆忙散去。欢聚时的喧闹,离散后的静寂,只有这弯新月,可以做时光长河里的印证吧。

或许,这里潜藏的不止是古拙与清雅的意绪,中国的“雅”文化,自古以来总是让世人称羡不已。古人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即是主人。于是便取云霞为伴侣,引青松为心知。林和靖梅妻鹤子,与梅同瘦;竹林七贤吟啸江湖,与竹同清;陶渊明归隐南山,与菊同眠。他们都是雅的极致,是刻进骨子里的淡泊宁静的雅。

他的画里,或许还传递出一种“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画者此时居住于浙江省上虞县白马湖畔,在他的杨柳小屋里,与众多的文友墨客偶或欢聚小酌,无限惬意。他在一篇散文中写道:“我对于山水间的生活,觉得有意义……上海虽热闹,实在寂寞,山中虽冷清,实在热闹。上海是骚扰的寂寞,山中是清净的热闹。”他是一个崇尚自然与清净的禅者,有着悲天悯人的出尘入世情怀。

画面里大片的留白,似乎就是为了让人的灵魂可以肆意飘飞,自由穿越,用心去品味生活的真谛。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寻常儿女的心胸总是太过狭小,只装得下眼前的离散悲欢。生命中,总有很多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蓦然回首,才从惘然中逼出一股强烈的追忆,扑捉住几度留痕。只是这留痕,总觉得有些凉薄,有些疼痛。

简帧说,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也回不了年少!其实,回不去的,又岂止是年少,还有曾经的温暖与迷恋。

想到离别,总让我想起人走茶凉的凄苦无奈。茶凉了,紧紧地握在手中,焐在怀中,还可以存留几分热度。可是人走了,又到哪去寻呢?只能在记忆里一遍遍追寻,任往事飘萍,灯火阑珊,独留心碎的声音在静夜里回响。更有那么一些时候,茶未凉,人已走,只身各天涯。这时候,你是连叹息的机会都没有的。

人散后,故事便该收场,只有这月色,千百年来总是如一。记得在一个月夜,独倚窗前,深切的怀念起一个远方的人,便发信息给他:“以后每次有月亮的夜晚,我就看着月亮想你。如果你也想我了,就看月亮。”只是那美丽的约定,终究是化成了一场泡影,从此,我再也不愿看月亮了。

今夜,无意间读到这个美的让人心疼的句子,再次想起了那个远方的他,还好,今晚没有月亮,面对着一帘清冷,只想把自己深深地埋进那弯新月里,静静地看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我只是一个凡俗的女子,总也走不出自己感情的幻影。一次次把自己浸泡在那些美丽的文字里,把思绪放飞在辽远的空阔里,我,终究不是佛前的那株青莲,只能满怀伤痛的继续在尘世里飘零。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慎重地把这句话放在心口,我感觉自己的心在渐渐平静。原本,这世界,能困住自己的,多半只有自己的心。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细细地咀嚼着,象溪流漫过白石,我重新看见,静美的岁月,在风里飞扬。

相关文章关键词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