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
冬雨,一天接着一天,一夜紧跟一夜,带着丝丝寒意连绵而来,令人心烦,使人意乱,让人情迷。
此时此刻,如有亲友相问,大约也是“一片冰心”吧!只是此冰非比彼冰,人家是冰清玉洁,而我,却是心凉到了冰点,因为这里也有“诗”为证:寒雨连江夜入吴,数数数到油灯枯。在线朋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缘于近期睡眠很差,常常要枕着数字入眠,而稍有响动又要惊醒。昨夜,费了大半天的功夫,数数数到好几千,刚刚入梦又被嘀嘀嗒嗒的落水声给打醒,之后翻来覆去就再也睡不着了,于是,索性披了衣衫,打开客厅里的电视,倒了杯酒对影独饮,然后燃了支烟,来到了阳台,开始附庸风雅,学着文人墨客的样子,听风观雨……
落水不停地打在阳台顶蓬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这让我想起了童年放牛时在芭蕉树下躲雨的情景,雨打芭蕉,淅淅沥沥,蕉叶一任雨点敲打,而我们却不至于被雨水淋湿,后来才知道这是芭蕉在静守着一方净土。其实,阳台顶上的白铁皮也是任落水敲打,守护着一方阳台,因为,尽管细雨如丝,可我站在阳台之上却无需被风吹雨打了。
想着想着,不觉间,天,慢慢就开始亮了。
当然,一切也还是灰蒙蒙的样子,灰蒙蒙的屋顶、灰蒙蒙的树木和着晕暗的街灯,灰蒙蒙的远山也只有些大意罢了。
小区外的菜场上开始喧闹起来了,有鸡鸭鹅的吵叫声,有小贩们搬放物件“叮叮当当”的?撞声,也有屠夫在案板上砍骨头“乒乒乓乓”的撞击声,还有搅肉机发出的刺耳的“滋滋”声,当然,不时还会传来汽车的喇叭声,这种种声响嘈杂在一起,和着冬雨的“嘀嗒”声,犹如一曲交响乐。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命运交响曲吧。
天光渐亮,尽管远影近景依然朦胧,可不远处的烈士陵园却越来越清晰了。
这烈士陵园大约是十年前搬迁过来的,之前是在老城沿江的地界上。因为在我小的时候,上学的那会儿,每逢清明,老师都要带我们前去扫墓,当然还要敬献花篮。我记得那可是一个很大的园子,园内松柏青葱,草木丰隆,落英缤纷,只是现在已经变成林立的楼房了。也就在十年前吧,老城改造将烈士的英灵转移到了现在这个地方。据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因为在陵园搬迁过来后的十年当中,我们这个地方还真的出了不少干部,这当然是指大干部,起码也要县处级以上的才能算数。于是开发商很快就把陵园给包围了,显而易见是冲着风水而来的,有了风水,他们楼盘的房价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
革命战争时期,开国领袖毛泽东发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战略,而现在的城市化进程中,开发商又发明了小区包围陵园,最终夺取陵园的战略,我当然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与时俱进了,可有一点,他们率先富了起来是可以肯定的。听闻又有开发商发现了一块比目前这个陵园的风水还要宝的宝地,正在鼓动英灵再次转移到那个超级宝地上去,以腾出土地让他们开发——兴建别墅小区……
纷乱的思绪,缘于复杂的心境,思来想去,还是开发商对我们的革命先烈有感情,因为他们的土地开发有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沿着英烈的足迹前行……
只是这样一来,不知我们先烈的英灵能否经受得住折腾。当然,他们的新居除却离城区稍远之外,肯定比现在还要富丽堂皇些,空间还要更为广阔些,更为重要的是风水还会更好些。尽管清明节红领巾前去扫墓时路途可能稍远了一点,其实,这又正好可以磨练磨练晚生后辈们的革命意志。之前我们不是常说“苦不苦思思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吗,现在恰好给了他们一个思思想想的机会!如若果真应验了风生水起,又有那么些大官出炉,还能带来新一轮的土地开发热潮。这一举多得之事,我想通情达理的英烈们,为了“大众”的利益,肯定会表现出高风亮节的。
我只是在想,当英灵们果真转移到了下一站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园中栽种些芭蕉,抑或在护园的围墙上支起一如阳台上的那种用白铁皮制作的顶蓬,以护住一方净土,让烈士英灵少受些侵扰。
因为,英灵需要一方净土。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