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滦河口
前一次见到滦河口是25年前了。那时年轻气盛,骑着单车就和同学去了。因为有同学的家在那里,不用认路,从学校一直往东往南,穿过陌生的村落、陌生的树林,两个小时就到了,直奔河堤。当时只兴奋于老乡家的红薯、花生,唯一震感的就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河,心里却也疑惑,河面确实宽阔,怎么不见波浪翻滚呢,只此而已。
中秋时节,再一次见到滦河口。在夕阳中进到浪窝口村,村子已经静穆在炊烟和晚霞中,空气中的咸味说明这里距海不远了。想马上去河边,老乡说明天吧,反正要小住几天,便答应了,也许充分去看更有味道。
住在老乡家,这里的农家院很漂亮,都是平顶的平房,当地人叫“北京平”,大门口也同样是房间,只是中间的开了门,很巧妙的房,门合一,他们叫“倒座”,这样一来,这小院就有了前后两层了,两侧再有厢房的就是四合院了。王大爷的小院很别致,房子外墙都贴了瓷砖,干净敞亮,院中小路也铺了水泥路,正方前面种了大丛的美人蕉、鸡冠花。还有一棵樱桃树,樱桃早就过季了,叶子却浓郁得很。其余空地都是各种菜蔬,黄瓜、西红柿、香菜,一应俱全。晚饭后,围桌坐在一小块空地,吃着自己蔬菜大棚里的香瓜,和老王聊起天来。
滦河古称濡水,华北地区的大河之一。源于张家口市境内的巴彦古尔图山北麓,向北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后向东南急转进入河北省东北部,一直向东南流入渤海,而我们现在处的位置就是入海口了。几十年前,这里经常发大水,夏天晚上都不敢睡觉,说不定什么时候大水就进村了,现在不用担心洪水了,可老王却摇着头,“不如以前了”。
天刚蒙蒙亮,我们便踏着青露,撩开晨雾,向河堤走去,沿路都是就要成熟的水稻,黄灿灿一片,临近河堤时地势渐高,庄稼变成了花生和红薯,还有几片玉米,看来这里的土地还是很肥沃的。爬上石头垒积的大堤,竟没有一眼见到河水,而是很宽阔的河漫滩,滩上种满了杨树,零星的还有些庄稼。于是我们走下河堤,穿过树林,这才见到了河水,河面没有我记忆的宽阔了,对岸的草树看的很清楚。“是啊,当年脚下就是河水啊,现在上游来水少了,大家都等着用水啊”老王感慨道。水看起来很平静,但仔细看水是在不停歇的往南流着,一眼望去,南部茫茫一片,是不是就到海了啊。
我们决定到真正地入海口看一看。我们并没有找到想象的很规矩的河海交接处,而是到了一大片河漫滩,这里河汊纵横,芦苇,蒲草茂盛,脚下的土明显的松软,空气里的咸味也更浓重了,并且能见到一些很奇怪的植物,有一种当地人叫“盐析菜”,长的低矮,叶多汁,据说能拿来吃。
“我们还是见见真正的海吧”老王建议。没想到只一转弯,绕过一道低矮的堤坝,放眼望去,蔚蓝的大海就在眼前,苍茫间,海天一色,鸥翔浪尖,清新的空气被海风徐徐送来。脚下完全没了植物,原来是白沙一片,简直是最好的浴场啊。“其实,这里和北戴河海滨是一样的海岸,距离不过百里,只是这里没被发现而已”老王骄傲地说。
呵,真是大气的滦河口啊,她从不会和你想象的一样,但真的来了,你只有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