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镇实现农村垃圾处理“无害化”
本报讯(于学忠)提起农村,人们脑海里常会出现草堆、粪堆、生活垃圾堆遍地的场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成为越来越多农民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而如今的九寨镇九寨村(社区),由于实施了“农村垃圾城市化管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柏油路绕村庄,庭院整洁环境美,人居和谐心情畅”的景象。
近两年来,九寨镇加大“三配(配盛放处、保洁人员、清运车辆)、三建(建垃圾点、中转站、处理场)”力度,走出了“户集、村收、镇转运、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新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加大推进小城镇建设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取得一定成效。
24日,笔者走在九寨镇的九寨村(社区)村道上,道路整洁、干净。九寨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魏殿金告诉笔者,现在他们所采用的垃圾收集清运方式,其实跟市区采用的“垃圾不落地”收集清运方式相类似,只不过他们针对农民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创新:对于那些在自然中很难降解的垃圾可以统一管理、分层运作,按照“户负责盛放、村负责收集、镇(街道)负责中转和集中处理”的运作模式,逐步建立长效卫生保洁机制。
九寨镇、村(社区)居民小组、商业网点、公路沿线均有“一把扫帚”清扫保洁,还小城镇新农村洁净面貌。配备固定的清扫保洁人员,“四个人一辆车”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生态处置工作,形成切实有效的长效机制。
“这项是营口市十大惠民工程之一,这一成果得到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大力支持,提供必需的资金;同时,搞好农村环境整治尤其是垃圾无害化处理,事关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一个历史性难题,也需要我们基层干部做好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农民自身垃圾分类意识;村民只要在每天早晚的固定时间,将垃圾袋放在马路沿石旁的固定地点就会有清运保洁工人上门收集。”魏殿金如是说。
其中,九寨村(社区)辖区1200多户居民,总人口共4500人,按每人每日产生垃圾0.8公斤,农村每天产生垃圾3.6吨,全年产生垃圾约1314吨,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生产垃圾。“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曾是九寨镇九寨村(社区)平时的真实写照。
有了强有力的保障,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顺利推进。目前,该镇在九寨村已投入60多万元建成可盛放容量6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中心处理场1个,一期、二期工程相续投入使用,工作按照“适当集中、区域共享”的原则,辖区内已建成小型集中垃圾收集点28处,基本实现全镇主要商业网点以及九寨村(社区)生活垃圾处理实现100%“无害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