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最后的假设

最后的假设

2013-10-16 02:04 作者:边一文 阅读量:25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那天,乘公交车,突然,一位耄耋老人大声吼起来,“不好,我的手机丢了,抓小偷”只见老人神色惊慌,手痉挛得反复在衣兜里伸进去、抽出来的,衣兜抖动的样子配合着这位男子的焦急。

“好好找一找,是不是放错了地方?”旁边的年轻人提醒。“没有,就放在我外套的右兜里,刚才,还在”他又将手再一次的伸进空空的衣兜。一名戴眼镜的男子,往近处靠了靠,“别急,您的手机号码是多少,用我的手机拨一下,看是不是掉到了偏僻的地方。”随后,戴眼镜男子用自己的手机拨了那号码,瞬间,悠扬轻松的声音从丢手机那位男子的挎包里飘了出来。男子很诧异,“怎么跑到这里了。”停一会儿,自责起来“看我的记性,真对不起,大家受委屈了。”他一下子想起来了,是刚才在车上寂寞,玩了会儿手机游戏,是而后从挎包里抽出张手纸、擦拭衣襟上一点污物的空儿,随手将手机放到包里,是瞬间自己没在意的动作,车里嘈杂,快要到站了,忙着向车门的方向走去,那里集聚了急着下车的人们,忘了,在人缝中,他习惯的右手伸进兜里摸摸,空了,手机没了,就慌了,就以为遭人偷了。

对模糊真相的澄清,源于对有可能几种假设情况的逐渐排除,虚浮剥尽,最终剩得真实情况深思熟虑的判断。手机不在了原来的地方,这位男子首先假设了有贼偷了去,于是就嚷,就叫,弄得人人惊慌,一时间,似乎嫌犯就在无辜的乘客中。如果冷静考虑,做出自己有可能将手机放到挎包的假设,伸伸手,也许就没有了这样的误解、车上人的惊慌、自身对不起大家的愧疚。第二种假设得到证实,不仅真相清晰了,还少了一次小扰民。

对事情的态度在于我们的判断,行色匆匆,时间有时不允许我们考虑的那样缜密,那样的清晰,有时判断的做出,连一点佐证都没有,但是,就在瞬间形成概念,就明晰了对旁人的态度,惊扰、斥责乃至詈骂,也生成了,说出的话像泼出去的水一样,而后,知道是误解了,收回是不可能的事了,剩下只有隐隐的埋在心灵深处的悔,但此时,已无济于事了。看电视,反映公安题材的影片时常有这样的镜头:围绕一桩疑难案件的侦破,大家围坐一起,眉头紧锁,烟蒂捻断数颗,满室空气似乎凝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时,往往做出好几种可能的假设,所有智慧都囊括,所有可能都想到,有时恐漏,这样的汇集要进行几轮,而后,过筛似的,逐个甄别、破解,渐次排除,当最后的假设得到证实时,真相就浮出水面了。

遇事冷静下来,真相模糊时,多做几个可能的假设,做的越多越好,并尽可能的做一些排除假设的工作。缓作决断,真相,往往源于最后假设的证实。记忆比不得档案,随着时间、环境变化,它会像行云般向远方飘去,飘得不见踪影,瞬间失忆也是常见的,自己证明自己,错误机率高。人生的淡定,贵在心态平和,遇事三思而不惊。

相关文章关键词

《最后的假设》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