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圣境道教名山
在枫叶红透,满山热烈的季节里,我拜访了医巫闾山最富盛名的太清圣境——老爷岭。
老爷岭在医巫闾山中段义县大榆树堡镇境内,其名唐王李世民御赐,此乃史实,并非传说。在中国的历史上,隋唐两朝曾与高句丽发生过历经四代、历时70余年的战争。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以高句丽“残虐其民”、“侵暴邻国”、“违我诏令”为由,御驾亲征高句丽。大军从洛阳出发,晓行夜宿,渡过辽西泸河(今大凌河),翻越医巫闾山,在东麓的广宁城(今北镇市)与高句丽军遭遇。战场上尸横遍地,厮杀极其惨烈。由于李世民战术上的错误,唐军疲劳迎战,渐渐不支,被迫向西撤退,刚刚过了山岭,高句丽兵就包抄上来,把李世民和10万大军困在医巫闾山(今老爷岭一带)山谷之中。
高句丽兵眼看就要攻上山头,忽然战鼓雷鸣,山峰上竖起一面紫红色大旗,旗上绣着“武圣帝”三个大字,随之,一位五缕长髯,面如紫枣的一员大将立于旗下,大喝一声:“汉寿亭侯在此。还不退下!”高句丽兵一见仓皇溃逃。原来兵不厌诈,这是军师徐茂公导演的“关公显圣”退兵之计。李世民为了纪念此事,便把这一带山峰赐名“老爷岭”。
如今,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早已不见,只有一处处宫观诡秘地隐藏在奇峰怪石的后面。然而,正是这场战争成就了老爷岭“太清圣境,道教名山”的盛名。据《义县志》建置志第五册记载,城东北七十里老爷岭上建有圣清宫、白云宫、庆云宫、蟠桃宫。可惜白云、庆云、蟠桃三宫毁于共和国建国之初,只留下圣清宫上下两院,在苍松翠柏的后面,无声地述说着老爷岭1400沧桑历史。
车过马岭驿城(明筑城置驿,今为小牵马岭屯)眼前景色变得山雄石险、树奇花秀。步行跨过仙人桥,几株虬枝斡旋的古松后面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中门斗拱上雕刻“老爷岭”三个大字。有一千年古松横卧路旁。此松为何如此形状?这里也有一段典故。据说,徐茂公用计吓退高句丽追兵后,唐军在此休整三个月,太宗在一山洞石壁上刻下圣旨,希望后人在此地为关圣帝建造宫祠以慰功德。唐玄宗李隆基再次东征发现此洞,便按先帝旨意在此山建造了四座宫祠,竣工后玄宗亲自山上山下巡查,觉得很累,便在西下院路边头枕小松树睡着了,醒来时发现小树以压弯,就命人扶直。哪知树经龙体一压竟定了形,千百年来长成如此形状。后人便把此松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卧龙松”。散文
离“卧龙松”路北不远处,有三棵千年古槐枝繁叶茂,如同三个门神守护着庙门。这就是圣清宫下院。山门石柱上有一副楹联:“天开峻岭四外青山围法院,地设名宫一溪凌水绕清门”。不知是哪位古人留下的宝墨,对仗如此精妙,让天地间回归一种亘古的静穆。一代君王为了霸业曾经留下的古战场早已消逝成昨日风云,却留下了道观让神的光茫闪耀千年。这里不知留下了多少悟道者的足迹。
圣清宫上、下院始建于唐代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为老爷岭四大道观之一。下院主供文财神比干。这位自古被中国人尊为“国神”的比干,从政40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他敢于直言,“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可惜纣王暴虐荒淫不听劝谏,杀死了比干。望着比干寂寞的圣像,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有后人评价他愚忠。他能坐神位,也许还是统治者的意愿吧!
下院还有一副楹联引人深思,“北向奇峰闲看林客通妙理,南临香水静听溪韵悟仙机。”老爷岭真是一处神秘的山岭,一路走来,许多奇妙之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出下院东行不到百米,有两个八角井亭,名“鸳鸯井”。两井相隔只有3米,一井水浊味苦不能入口,一井清澈甘甜至今饮用。两井位置等高,深度相当,且井中的水为同一源头所聚。这里的谜吸引了无数充满好奇的人来观看,不少科研人员也纷纷前来,试图探究“鸳鸯井”隐藏的奥秘,但至今没有合理的解释。
再继续上行,山路愈来愈陡峭崎岖,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这段离鹰嘴峰圣清宫上院的路大约有2000米,可每迈出一步都相当吃力。宗教名山大多都是这样,无限风光在险峰,想到达空灵梦幻的世界,感悟精华所在,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
爬到半山腰,又见一处亭台,一块匾额上写着“老戥井”。这又是有着故事的古井,传说唐王和他的10万大军困在山里没有水喝,茫茫大山一时找不到水源,急得团团转,正在这时天上飞来两只丹顶鹤(当地称长脖老戥),军师徐茂公赶紧派人跟踪,他说这是仙鸟,落下的地方一定有水源。一会儿跟踪的小校来报,前面密林里有山泉。君臣来到泉边,只见四周苍松翠柏,中间清泉如镜,清澈见底。军师赶紧传令全军取水。奇怪的是10多万人饮用,泉水丝毫不减。李世民感慨万端说:此等神泉不能无名,既然是老戥引路,就叫老戥泉吧。后人把山泉砌成井形,就改称老戥井流传至今。
老戥井右侧大约50米处,还有一个更大的山泉,在半山坡上形成一个水潭,每到夏季山花盛开,大群蝴蝶围着泉水嬉戏。特别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不知从哪里来的蝴蝶铺天盖地飞来,数也数不清。这也是一种奇怪的自然现象,因为说不清,人们自然又用美好的想象加以解释。传说李世民率军在此休整期间,长孙皇后也到了这里,特别喜欢老爷岭自然风光,七月十五这天,她看到一潭泉水,自己的倩影倒映水中,分外娇娆。她非常开心,忽然有蝴蝶在她身边飞舞,而且越聚越多。长孙皇后不知何故,侍者讨好皇后,说是蝴蝶看到皇后美色,都来朝拜凤仪。把皇后说得心花怒放,便说:“既然如此,这泉就叫蝴蝶泉吧。
从此老爷岭又多了一处景观——蝴蝶泉,
又经一段艰苦跋涉,我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好在浓雾笼罩的圣清宫上院已经映入眼帘。
我好像看到了一轮红日落在帝王的脚下,燃烧了整个大唐王朝的天空。那位俊逸风流的大唐皇帝李隆基,按照先帝旨意,来到老爷岭,建起一片恢弘的宫祠建筑,开辟了北疆厚重的道教基业,为后人留下了一段远古的辉煌。
圣清宫上院就建在老爷岭最高的鹰嘴峰下,有出巡殿、武圣殿、三清殿、点将台、道灵林、圣旨洞、皇荫槐、药王松等著名景点40余处。附近山势险要,林木葱荫,站在上院远眺,山峰起伏,清新悦目。一时兴致突起,遐想无限,乘兴作诗一首:
闾山高耸向天横,势拔群峰镇幽城。
关公显圣老爷岭,点将台前药王松。
武圣出巡三清殿,道家讲法圣清宫。
虚空结翠观沧海,千古江山也含情。
上院出巡殿排在最前,关羽骑马提刀彩塑神像形态威严,似乎出征前在想着什么心事的样子。接着是武圣殿,当然主神还是武财神关老爷。
三清殿供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天尊,是道教最高的神,是由元始天王(道)化生而来。“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
我站在道教宫祠前,细细的体会“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和佛家的出世不同,道家是讲入世的,直面尘世而求道。道法自然,就如同太极一样,无穷尽,无休止,而蕴涵哲理。
三清宫三位天尊供像,面色红润而仙风道骨,伟大的道家创始人,坐立在如此的山上,如此的树边,如此的云雾中,让人憧憬,令人倾心。而另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关羽成了佛、道、儒争相崇拜的偶像,佛家称他为“伽蓝菩萨”,道家尊他为“翊汉天尊”,在幽静的山林里寻得清乐,又何须荣封万户王侯,接受轮回六道的循环命运呢!
在这寂寞的大山里。我终于明白了古人“宁静致远”的真谛,如果能够身在此山,每日与清风明月相伴,静看天空云卷云舒,道似神仙一般,遇山而喜,遇树则清,遇水而不羁,那该是如何的一番洒脱的风度啊!
下山的路我感觉不再是那样艰难,缓缓又回到了山脚,仿佛经历了出世和入世,无论怎么样,只要常常能记得道法自然,我想就充足我今生,不枉老爷岭太清圣境行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