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石湖烟雨中
夏日闾山溪水急,跌落悬崖玉带飞,涧底雷鸣声不断,飞珠溅玉任风吹。
冬来结成擎天柱,荧光耀眼生紫辉。神功成就灵山景,石湖瀑布甲辽西。
——题记
我与妻把城市的喧嚣抛在身后,搭上了通往大石湖的班车。
国家森林公园大石湖景区,位于医巫闾山西侧的义县瓦子峪镇碾盘沟境内,游览面积437公顷。景区内融峰、林、湖、瀑于一身,集奇、秀、幽、险于一体,是辽西地区少有的山水奇观,也是辽西北地区著名的佛教胜地。凡去过的人,都能体会到这里的山水给予生命的惊奇和震撼。
那是秋天的早晨,天气时阴时晴,使烟雨中的医巫闾山多了几分妩媚与神秘。踏进景区后,多日压抑的心情霎时散尽。映入眼帘的是,山峰相簇成林,壁立千仞险奇,奇峰高低错落,气势磅礴万千的景色,座座山峰被雾气笼罩着,当一阵微风吹过,薄雾轻轻散开,山峰渐渐坦露出来,让人赞叹不已。
这里我曾来过几次,妻却是第一次。当我们进入碾盘沟林场继续上行,她被从没见过的景色惊呆了,我们好似进入仙界一般。站在这里放眼远眺,但见峰际连天,雾霭氤氲,云雾环绕,山峰飘浮,群峰在无边无际的云海中时隐时现。有时云烟从石林绝壁间升腾,如浪涛铺天盖地,有时如跌宕起伏的波浪在山峰之间穿梭,似一幅鲜活的云雾山水画卷,好不壮观!
沿着山间小路攀登,别去轻雾的温存,走出烟雨情境,满怀禅意的心,步入了另一庙宇回廊的佛界里。双龙禅寺在流云雾霭中露出缄默不语的身影,传递着佛的性灵。这座庙宇始建于明代,分上院和下院,古称福兴寺。历史上双龙禅寺佛事兴盛,信士众多,是当时社会较为活跃的宗教场所,寺内至今还保存有塔林碑文和摩崖石刻。
一缕阳光拨开尘世的迷雾,倾泻在佛家净土上,复建的双龙禅寺占地面积86390平米,建筑面积9600平米,有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殿、天王殿、钟鼓楼、祖师殿、藏经阁、护法殿等。住持僧释思尊老和尚发心要将双龙禅寺建成讲学、修学、念佛、修禅、禅净双修、显密双修的大型道场。
妻早已怀着虔诚跪在佛祖面前,悠远的磬声惊醒了沉睡在秋天里的禅境,在深山密林里回荡。拂开林海的帘幕,疏离的枝桠间,还有伶仃的寒蝉唱彻淡远的秋心。许多时候,肃穆要比繁华更耐人寻味。佛家求静,人亦如此。悠然之处,不可思量,只剩得浅淡的回忆,在人生的行程中,刻下了慈悲的禅心。
我携着妻子的手,继续朝着安静的方向行走。在这个众生纷纭的尘世,有许多的人选择追逐繁华,亦有许多的人只为寻觅安静。他们朝着各自渴慕的人生方向前行,一路上留下喧嚣与清幽的风景,充实了自己,也感染了别人。旧时行人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大石湖已无迹可寻,也许是为了一睹石湖的风采,也许只是一个寻常的过客,也许是为了找寻心灵停泊的驿站。我是带着半梦半醒的心来的,踩着古人深浅的脚印,穿过山林迂回的古道,来寻觅被烟雨潮湿的人间仙境
听到了轰鸣水声,大石湖瀑布从天而将的雄姿就在眼前!
大石湖是由三个奇特的高山湖泊(天湖、悬湖和底湖)连接而成的。飞龙瀑是大石湖景区的标志性景观,瀑布顶峰海拔829米,是闾山第二高峰,由于上部森林植被茂盛,集水面积广,其水源终年不断。瀑布落差约62.5米,水面宽5米,为辽西之最。盛夏雨季,飞瀑顺悬崖峭壁飞腾直泻,宛如银帘垂挂,飞珠溅玉,声若雷鸣。如若走到瀑布下面的水潭旁,晶莹的水流一缕缕地倾泻下来,微风拂过,把水吹成轻雾洒在脸上,凉丝丝的。水流匆匆地往下冲,一不小心撞在岩石上,水花四溅,如飞珠碎玉般剔透可爱。
有趣的是,这么远离人烟的湖旁,从古到今,竟立着一座“龙王庙”!管海管江的龙王屈身于这方寸之地,只能说明一点:大石湖身世非凡。当地老乡讲,大石湖通“海眼”,高山之水通过大石湖“中转站”,能一直流到汪洋大海里去。《西游记》有一章节,讲到乌鸡国国王被井龙王义救的故事。孙悟空派猪八戒进井找乌鸡国王的尸身,发现了“水晶宫”,碰到了“井龙王”,连神通广大无所不知的孙悟空也倍感不解,只听说海里江里有龙王,怎么这小小水井中居然也冒出个龙王来?井龙王释疑说,江河湖海凡有灵气处,必有神仙住,此井虽小,却也是神仙洞府。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义县大石湖连山通海,传说直通“东海龙宫”,湖边建座龙王庙,是一种尊贵身份的夸耀与彰显。
为何叫“大石湖”?因为此湖每年七、八月份进入雨季常有山洪暴发,迅捷的山洪冲裹着大大小小的石块顺坡而下,聚到沟底,称作“山啸”,到了旱季,水落石出,满沟野石,形成平滩,高低错落,白花花一片,有如凝固的白色浪花,这一奇特景观被山里人称为“石湖”。
据说道教大师张三丰曾在此瀑下修身养性,练功习武。飞龙瀑下的湖潭据称深不见底。当地流传这样一个民间传说:东海龙王敖广的龟丞相进言:“大王,我龙宫年久失修,颇失庄重,今当大兴土木,重振威仪。”龙王颔首称是,问道:“木材从哪里来呢?”龟丞相答曰:“无虑山(医巫闾山)的麻栎树,木质坚硬,极适于建筑。”龙王又问:“无虑山与我东海相距万里之遥,如何使得?”龟丞相又答:“无虑山有座大石湖与我东海相通,虽有万里之遥,犹如近在咫尺。”此后,凡是落入大石湖的树木无一再漂浮上来,据说都被龟丞相弄去修龙宫了。直到今天,当地的老百姓还坚信大石湖是通海眼的,要不此湖为何永不枯竭呢?
上世纪70年代,当地林场组织一批人到石湖顶上砍伐树木,为了省些力气,伐木工提议将树木丢到大石湖里去,让树木顺水流到山下。带队负责人采纳了这个建议,将几十根檩木推进山溪中,顺着飞龙瀑落入大石湖中。谁知,当伐木工下山到湖边收取木头时,却只见水面上漂浮着几根摔碎的檩木,其余的树木则消失得无影无踪。据说,都被龟丞相弄去修龙宫了。若干年后,有人为了营救落到悬湖里的小孩,顺着50多米长的绳梯下到大石湖底,才看到那些当年落入湖底的树木,树木长期被水浸泡,早已腐烂不堪。
飞龙瀑落差高,靠近瀑布顶端还有个凹陷的大石坑,里面有几米深。曾经有游人在飞龙瀑上玩,一不小心被湍急的溪水卷走,滑进飞龙瀑,眼见性命不保,电光石火间,下滑的身体突然被石坑卡住,此人睁眼一瞧,外边是轰鸣的瀑布,里面是光线熹微的深坑,自己就这样惊险万端地被卷进一不为外人所知的“水帘洞”。后来,营救人员将他从洞中用绳索拽出,电视台还在事后做了补拍,让专业人员扮演这位落水游客,将营救过程做了全景拍摄。为防意外,有关部门还在石坑上方一带安装了防护铁链。
飞龙瀑落差虽高,却不是它所在的瀑布群的全部。在飞龙瀑上,闾山高峰遥遥在望,还有至少两叠瀑布高悬其上,飞龙瀑是最后一个瀑布,水量最大、冲击力最强,丰水期时,数里之外就能听到飞龙瀑激流回荡的破空之声。而在冬季,这飞龙瀑就冻凝成一条巨大的冰挂,在冰挂的基座,团起几朵乳白色的晶莹冰花。
大石湖由天然山泉水汇聚而成,水质极好。夏季,大石湖里蝌蚪成群,走到湖边,一股由湖心涌起的幽幽凉气瞬间通流全身,说不出的滋润舒坦。
大石湖景区内的主要自然景观还有双龙岭、神猴窥果、龙马峰、莲花峰等30余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是辽西地区的物种“基因库”,分布着东亚地区特有的天然油松林,还保存着华北植物区系现存较完整的针阔混交林。这里还有重点保护动物77种,其中珍禽有黑鹳、丹顶鹤、天鹅、鸳鸯等。繁茂的森林、良好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使大石湖景区成为观光旅游、消夏避暑、森林探险、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
辽西的秋天,雨后的阳光依旧温暖,伴着一路的奔波劳累,我和妻子终于把大石湖的景观全部游览一遍。在回去的车里,望着满脸汗迹的妻子,感慨万千,我们都已人到中年,一生虽然平淡,但就像隐藏在深山老林里的风景,有许多自己的精彩留在人生路上。今天有种回归于自然的超脱。也许对于我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到大自然中去是一个很好的休闲养生方法,让人突然间对生活有种无限的眷恋和珍惜。
回来多日,时常想起烟雨中的大石湖,那俊峭的山石、宏伟寺院、灵秀的瀑布、优美的湖水构成的人间天堂,宛如一幅不朽的画卷,永远镶嵌在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