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是怎样果实累累的
想起少年稼穑时光。
杂草、动物的粪便等堆积在一起发酵,到一定程度刨开,暴晒,再整合,发酵,再刨开,直到柔软细碎,然后送到农田里,这样田地里长出的萝卜、白菜皆非常的茁壮且惹人怜爱。
尤其在培育棉花幼苗时,还要把粪肥的块状物碾碎或抛除,把细如粉末的部分筛了,混在从地里起出来的表层的土里,搅拌、倒饰直到均匀。然后再把它们打成一个一个的小墩子(我的老家叫营养钵)。营养钵上方有小圆孔凹陷,可放棉籽,再把细土覆其上,薄薄的。最后用枝条或者竹片来支撑,做成塑料小棚。过些日子,有芽初绽,细嫩,黄中带绿,透过塑料薄膜,也有一种初生的婴儿般的喜悦。
苗渐长,渐次打开薄膜,偶尔喷水,又盖上,避免阳光曝晒。反复多次,直至幼苗可以忍受阳光的直射,渐渐已翠绿,小枝亦渐有亭亭玉立微风起舞之感。
然后去修整棉田,翻土,施底肥,成垄,分畦,行距间距皆有章可循。遂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开始把生长在营养钵里的幼苗移至大田。须挖坑,坑下洒些化肥、磷肥等。钵放进去,然后从田头小河取水浇在坑里,待水被吸尽后,掩埋,只留幼苗于土上。随着一株株幼苗整齐地立在棉田里,远远望去,我的心就好像一个将军看待自己的士兵。幼年的我是热爱稼穑的,我想如果哪天我再回到田园,我相信我一定会是一个好农夫。因为我喜欢那个过程,感受生命的孕育与拔节,我的心温温可喜。
有时还有惊喜,干活累了,会到另一个小渠里,两边围堰,人立于水里,弯腰不停有节奏的用盆舀水,水渐少,有小鱼欢腾。往往颇有收获,以泥鳅居多,有小的黑鱼、鲢鱼、草鱼等。傍晚和家人一起回家,母亲就会烧鱼汤,那样的新鲜的鱼汤味道至今尤在。
棉苗渐长,枝渐壮,叶渐密,开始打叉……再渐长,有虫,喷药,……在精心的培育下,最后枝繁叶茂,蓓蕾初绽又硕果累累。秋天来临的时候,棉桃次第开放,这白色的世界上最柔软的花温暖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身体,更温暖了我们孤单的心灵。
棉花经过从春到秋的跋涉,终于果实累累,谁说我们的人生又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