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微型小说)
2012年5月11日中午,家住兴圩镇宋家庄的宋栓娃老汉终于挨不住接连十多天的疼痛,让老伴打电话把唯一的儿子宋振军从市区打工的建筑工地上叫了回来。宋振军打小就性格内向、比较腼腆,不怎么喜欢说话,进门一看耳背眼瞎的父亲爬在炕沿上,黑瘦的脸上满是汗水,泥土夯成的地面都已经湿了一大片,就啥话都没说,匆忙雇来村里的面包车将父亲连夜送进了县城的医院。
车门一打开,宋振军抱着父亲冲进了位于门诊楼一楼的急诊室。一位头发稀疏的中年医生,右手食指与中指间夹着一根香烟,半闭着眼睛悠闲地吐着烟圈,看见跑进来的宋振军皱了一下眉头,慢悠悠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用手指了指旁边的诊疗床。宋振军正为父亲的身体担忧,一时没有领会“谢顶”医生的意思,一眼瞅着他,如在悬崖边发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傻站着干嘛,把病人放在床上啊!”,医生瞪了一眼宋振军,大声嚷道。
“好,好,好……”,宋振军急忙点头回应着,并把父亲慢慢地放在了床上:“麻烦医生快给看看吧,我爸已经疼了好多天了。”
“都疼了好多天?那就不急在这一时”,医生从抽屉里取一个新病历:“病人叫什么名字?”
“宋栓娃。”
“多大年龄,家住什么地方?”
“65岁,兴圩镇宋家庄四组人。”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了吧,有没有‘低保’?”
“参加了,没有‘低保’。”
“病人那里不舒服?疼了多久了?”
“听我妈电话里说,我爸是胃病,平时偶尔会疼,吃点药也就扛过去了,这次持续疼痛有十多天了,吃止疼药也不顶用。”宋振军小心地回答着,看医生还没有给父亲诊断的动向,忍不住说道:“医生,您快给我爸看看呀,他疼的直冒汗,要不打一针也行!”
“你这个小伙子,急什么,药能随便用吗?万一有过敏什么的,出现意外谁负责啊?你们早干嘛去了,现在开始急了?!”,医生一边训着宋振军,一边合上写完的病历:“把病人带去住院部吧,先挂几瓶吊针,明早看人家住院部的医生怎么安排。”
宋振军赶忙抱起父亲上了住院部二楼的内科病房,胖乎乎的值班护士看见只有他一个人陪护,虽然已是深夜十二点多了,但还是跑前跑后帮他领来了褥子和棉被,迅速安顿好浑身颤抖的父亲,这多多少少让他感到了些许的温暖。过了没多久,一位三十出头的长发女医生戴着口罩走进了病房,详细查问了一下宋栓娃的病情,并用听诊器仔细听了听,然后对着宋振军说:“他是你父亲吧,一会先给用点消炎、止疼的药。从现在开始不要给病人吃东西,也不要喝水,明天早上九点要安排做胃镜。你也别太担心,一切都等检查完再说。我姓李,是你父亲的主治医生,有事可以到医办室找我。”,宋振军连连点头说是。
在挂了三瓶吊针之后,父亲宋栓娃不再呻吟了,渐渐地发出时有时无的鼾声,这让宋振军一直忐忑不安的心终于稍稍平稳了一些。
宋振军爬在床边打了个盹儿,天就大亮了。父亲不知什么时候也已经醒来靠墙坐着,脸上痛苦的表情减少了一些,“军娃,天明了没有?”
“哦,天早都亮了,你感觉好点了吗?”
“好多了,好多了,让大夫开点药咱就回,你还忙着哩。”
“爸,你就安心看病,别的你不用管,有我呢。”
“哎……”父亲宋栓娃叹了一口气,再没言语。
九点半,宋振军抱着做完胃镜的父亲又回到了病房里,胖护士把吊针给挂上没几分钟,李医生就让他立即去医办室。
“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初步检查你父亲是胃癌晚期,说实话,咱们医院没法医治这样的疾病,住在这里就是白花冤枉钱,最好转去省城的医院进行确诊和治疗,毕竟人家大医院的医疗设施好、专家水平高……”李医生语重心长地劝慰着。
还没等宋振军开口,一位穿白大褂的圆脸男医生,用手摸了一下油光的大背头,然后神情严肃地说:“你还是赶快转院吧,我们这里治不了,不要在这里耽搁时间,再说,我们医院的病床也很紧张,还有很多病人等着住院”,说完回过头面对李医生嚷道:“小李,你让护士去给他办理出院手续,一刻也不要等,这个病人全身都是病,我们承担不了他的诊疗责任!”
“哦,知道了,张院长,我,我这就去办。”李医生红着脸走出了医办室。宋振军默然地回到父亲的病床旁边,一时没了主意,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能听任医院的“安排”。
几分钟后,一位表情冷漠的高个子护士拔掉了宋栓娃还有多半瓶液体的吊针,并抱走了床上的被子。
十多分钟后,脚穿高跟鞋的妖艳护士长将宋栓娃“请”下了病床。
二十多分钟后,宋栓娃老汉的出院手续被齐刷刷地办好了,他被像送瘟神一样送出了医院的大门。
这一天是2011年5月12日,县卫生局局长慰问“白衣天使”的小轿车和载着宋栓娃父子的面包车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