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再游白鹭洲(水月北湖)
白鹭洲位于吉安市赣江之中,是江河挟带泥沙淤积而成的小沙洲。它把赣江一分为二,因之前人借用李太白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故而得名。我在吉安师专读书的时候,曾与同学常来这里游玩,这儿美丽的人文景观给我留下过深深的记忆。然而,时过二十几年,印象有点模糊起来,很想找个机会故地重游。
12月1日,刚好是周末,我便利用闲暇时间,特意再次前往游览一番。散文原创
从吉水坐公交车过来,到吉安河东便下车了,我决定步行经过井冈山大桥,前往白鹭洲。不过,很不凑巧,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我打着伞,漫步于井冈山大桥,往南俯视望去,只见白鹭洲就像一枚碧绿的宝石,镶嵌在赣江之中,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静默着;又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安卧在摇篮里。洲上树木葱茏,荫蔽如盖,偶尔露出点红墙飞檐,平添了几分娇美与神秘。
我从桥头向左拐下,顺着江岸往南走去,轮廓渐渐清晰起来,白鹭洲就在眼前了。然而,由于隔着宽阔的赣江,看似切近,却又渺远。要进入岛内,还必须跨过白鹭洲大桥。记得当年连接两岸的是简易木板桥,晃晃悠悠的,很难走。如今,木板桥不见了,宽阔结实的混凝土大桥横跨江面,把白鹭洲和吉安市区连成了一个整体。桥上,人来车往;桥下,碧流悠悠。
跨过大桥,首先来到百年名校白鹭洲中学。学校掩映在一片茂林修竹之中,显得异常幽静,真是个读书修学的好地方呀。从学校操场经过,迎面而来的是三幅巨型石雕,依次为***主席的题词“发扬光荣传统,艰苦创业,办一流学校,培养一流人才”、“天道酬勤”石刻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雕像。文天祥的《正气歌》镌刻在教学楼边上,依然教育着后人,激励着来者。校园里,教学大楼,实验大楼,鳞次栉比。仔细瞧瞧,各种板报专栏整齐规范,内容丰富;侧耳倾听,教室里书声朗朗,歌声悠扬。
往操场北边走,穿过中山院,闻名遐迩的“白鹭洲书院”赫然在目。走进院中,最先扑入视野的就是云章阁了,木质结构,红色墙体,显得古色古香。云章阁是原书院藏书、山长讲学和就寝之处,现仍完好如初。在这里,我们可以一睹历代吉安先贤的风采,可以领略数百年来庐陵文化的精髓。据史料记载,白鹭洲书院建立于宋淳祜元年(1241年),是古代江西三大书院之一,造就出了江万里、文天祥、邓光荐、刘辰翁等一大批贤臣文士。古代吉安,被誉为“文章节义之邦”,成为江西文化的重心。庐陵文化的根,就在这里。直至今天,虽经历数百年之沧桑,依然显示出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观罢云章阁,接着游览了道心堂、万竹堂、六君子祠、三贤祠等处,然后就到了北面的风月楼。风月楼是一座三层方形建筑,底层称为“浴沂亭”,二层名“风月楼”,三层叫“魁星阁”。如果从远处看,楼顶雕龙画凤,层楼飞檐,雄伟壮观。登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东眺青原秀色,西赏古城风光,北边的井冈山大桥和南面的吉安大桥,犹如双龙卧波,蔚为壮观。千里赣江,水势浩浩,航船穿梭,鸥鹭翔飞。真的是佳景处处有,无处不风光。
雨,一直下着,虽湿了我的衣衫,但我的游兴不减。从书院出来,还踏寻了泮月池、状元桥、古吉台等遗址,然后又到几处垂钓点看看,直到走完全岛方罢。
从白鹭洲出来后,我再次回首环视全岛,苍劲的香樟,绚丽的红枫,浓荫中偶露几处红墙白瓦,在重重雨幕中愈显得静谧而多姿。(作者庄晋玲江西省吉水县乌江中学)
20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