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我们再相会
导读无论是上大学的,还是参军当兵、参加工作的,或者是继续复读的,快到春节的时候,大家都会先以书信联系,表明自己能否如照片上的约定,在春天的节日里相逢聚会。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大家陆续成家立业的最初几年......
翻开一本旧相册。目光停留在一张题有“春天我们再相会”黑白照片上。照片上一排六个男孩如今都已近天命之年。可那时,正值风华正茂,刚刚高中毕业。
我回忆着照片的来历,回味着两个很有意思的约定……
临近毕业,我提议于某日下午一起拍一张毕业留念照,得到了一致响应。那天下午,我们六个最要好的同学,蹦蹦跳跳,热热闹闹赶往龙头塔下。
龙头塔位于舒城县城关镇龙塔社区,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清乾隆甲申年(1764)重修。曾因地震、战争而数度重修。塔东南面建栏杆和台阶式花园,栽花植树,四季常青。她是我所见到的小城为数不多的古建筑。时至今日,龙头塔周围仍然是县城景色最优美的地方,亦系“龙舒八景”之一的“飞霞晚照”旧址所在,择此地留影当无异议。
只可惜那时彩色照片尚未兴起,而黑白照片上的背景景色,比之于如今的高清数码照,简直“惨不忍睹”。还有照片上那些严肃的表情,呆板的面孔……
拍照时,我提议大家想一句最能代表我们心意的话,印在照片上面。大家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一位数理化成绩特好,而语文成绩又很差的伙伴说:“还是‘语文大师’想想吧。”于是,大家将目光投向了我。
我记得毕业前最后一次课堂上,带了我们两年班主任的王仲渔老师说:“二十年后,请各位同学每人给我寄一封信,说说你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也许是受王老师这句话的启发和影响,我想了想说:“就题‘春天我们再相会’吧,意思是每逢春节这个最隆重的节日,大家相约相聚,再说,春天的含义大家也知道。”经过对比,大家觉得还是这句最符合心愿。于是,这张照片就这么诞生了。
当时我想,看来大家都喜欢春天,也喜欢在春天里相约聚会。现在看来,许是我们正值青春年龄,许是对未来无限憧憬的缘故吧。
在以后的几年里,无论是上大学的,还是参军当兵、参加工作的,或者是继续复读的,快到春节的时候,大家都会先以书信联系,表明自己能否如照片上的约定,在春天的节日里相逢聚会。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大家陆续成家立业的最初几年。后来,或因天各一方,或因抽身不便,而慢慢失去约定的效率,但是偶尔相聚还是有的。
只是,王老师的邀约最终没有能够完整实现,实为憾事。原因是他与同在一个我们那所学校任教的爱人一起移居澳大利亚,很多同学没有办法得到他的地址而只好作罢,况且有的同学不一定记得哩,毕竟那是二十年前的邀约啊!尽管当时全班同学一致以响亮的回答响应王老师的号召。我想,即便大家都知道王老师的通邮地址,但经历岁月沧桑的我们,其中或许有人会想,没有一份像样的人生成绩单,怎么好意思寄出那封信啊!
不过,王老师还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回过一次国,回过一次母校,看望他曾经的好友、同事,也有几位消息灵通的同学与他见了面。
后来,听一位到场的同学说,王老师问到了很多同学的近况。遗憾的是我没能前往,如果我见到了他,我一定会问他:您还记得一天午间休息的时候,我去学校东边那个大池塘里游泳,被值班的教导主任李老师(他是我父亲的初中同学,他们当时就在这所中学读初中)给逮个正着,他勒令我去他的办公室脱去潮湿的短裤以防感冒,然后将情况通报给您和我父亲,气得您非要我将父亲找来不可那件事吗?我还想知道,您为什么特别喜欢郝大忠同学……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抚今追昔,感慨无限啊!
如今,照片上的男孩们的孩子大多大学毕业,有的已经走入社会。看看现在照片上的孩子们,他们灿烂无忌的笑容,色彩斑斓的背景,甜美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的让我们羡慕。再往前看,我们的父辈呢?他们也许会羡慕那时还年轻的我们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