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芬兰浴
芬兰浴是芬兰的国粹。去芬兰不洗芬兰浴,就像来中国不欣赏京剧,那的确是件憾事。
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文明的国家。家庭、社区和芬兰浴构成的“芬兰式三温暖”是整个芬兰社会的中心。由此可见,芬兰浴好比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为芬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芬兰,若没有一间象模象样的芬兰浴蒸气房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家。
芬兰浴又称桑拿浴,它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现存最早的史料记载为12世纪初。经过近千年的传承演变,芬兰浴不断得已发扬光大,由原来的私密之所转而登上大雅之堂。从1986年开始,芬兰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桑拿日”,是日,举国上下同洗桑拿,盛况空前。目前,芬兰共有桑拿房约200万间,平均2个国民就拥有一间。据此推测,在芬兰,浴室一定比厨房还多。
芬兰地处北纬60度以上,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居北极圈内。冬季长达半年之久。古时的芬兰人在寒冷的天气里洗浴,为了御寒,便在浴室内设置用石块砌成的火炉。洗浴前,先将炉火烧旺。后来,芬兰人慢慢感受到洗浴中洗澡水不断溅到滚烫的炉壁上冒出的阵阵蒸气,不仅提高了浴室内的温度,而且使人身心轻松、十分惬意。于是,芬兰浴逐渐流行开来,进而演变为今天风靡全球的桑拿浴。
传统的桑拿屋,通常采用坚硬的原木建造,选址多在湖畔或海边。芬兰素有“万林之国”和“千湖之国”的美称,森林覆盖率高达69%,大大小小的湖泊多达18.78万个,在芬兰森林与湖泊几乎随处可见,这给修建桑拿屋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桑拿屋内设有更衣室、洗澡间和蒸气房。蒸气房内砌造一座带烟囱的火炉。炉内置放耐高温,质材好的石块。一般的蒸气房可容纳2—4人。正宗的芬兰浴大致分三部曲。
洗浴前,用柴火将石块烧得滚烫,在火炉旁备好一桶冷水。这段时间可以用于有目的的交谈,也可以漫无边际的闲聊。围坐着一个红红的火炉,一把一把续着柴火,在火光的映衬下,所有的话题定会多出几分温暖,人心之间的距离一下子便拉近了许多。散文原创
待石块烧好后,入浴者便宽衣解带,或横躺或斜靠在木椅上开始闷蒸。将冰冷的湖水一瓢接一瓢徐徐浇上滚烫的石块,在??声中一缕一缕的蒸气便骤然升腾起来,很快便弥满了严丝合缝的蒸气间。随着蒸气的增多,房间内的温度也迅速上升到50℃—80℃。入浴者顿觉全身每一个毛孔都缓缓张开,汗珠像泉水一样渗涌出来弥漫全身。这一关对初蒸者而言简直是脱胎换骨,起初只感到呼吸紧促,继而只能张开口吁吁喘气,到最后只觉得全身连骨头都酥软了,有那种八分醉意后轻飘飘的感觉,大脑像曝光后的胶卷一片空白,所有的凡尘杂念均被涤荡得一干二净。
闷蒸20—30分钟后,入浴者便走出蒸气房,扑通跳进冰冷刺骨的湖水中迅速降温,有的则更加率性干脆赤裸着身子在厚厚的雪地上打滚。像这种巨大的冷热反差,我肯定消受不了,闷蒸后,习惯于泡在温水里恢复神智。再说,按照中医学原理,这种冷热剧变极易发痧,我想大多数中国人是不情愿去尝试的。
芬兰浴致所以在芬兰社会中享有重要地位,不单单在于其特别的洗浴方式,它又是社会交往中一道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芬兰浴极少由一人独享,而是一种集体休闲活动。往往是不论辈份,不论年纪,不论性别,也不论地位,三五成群,同洗桑拿,彼此?体相向,无一丝半缕的遮拦,意为坦诚相见,肝胆相照。尤其是在商业领域,人们更注重通过这种古老的方式表达彼此的真诚。合作双方往往领着各自的爱人同洗桑拿。然而,这种方式却很难让中国人接受。我们此行的台湾导游李先生对此很有感触,他说,他的两位大学女同学远嫁芬兰,结果不到两年时光都相继离婚,原因十分简单,就是不能接受丈夫们领着她们去与素昧平生的商业伙伴同洗桑拿。对此,我真不知道是芬兰人的不幸,还是中国人的不幸?
世易时移,当今的芬兰浴,为了迎合外地游客的口味,在许多特定场所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良,譬如,冲凉降温改用冷水淋浴,闷蒸的方式也可自由选择。像我们此行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入住的罗曼达四星级酒店,就完全可以避免传统芬兰浴的种种尴尬。当然,这已经不是地道的芬兰浴了。
初识芬兰浴,让我领略了芬兰人的坦荡开朗,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中西文化之间的某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