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风靡大江南北的荆门“矮子馅饼”

风靡大江南北的荆门“矮子馅饼”

2013-10-17 01:52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9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2012年11月16日早晨,时钟刚敲过6点,我乘坐的Z32次列车就到达了“武昌火车站”。我拖着行李箱随着簇拥的人群从出口走到了不远的转弯之处那个“宏基汽车站”,我又乘上了大巴,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路途颠波终于到达了荆门市的京山县“春风车站”。

来接站的我的朋友早已等候在那里了,简单的寒喧了几句我就坐上了她驾驶的小车,车子在京山县城宽阔的马路上转了几圈便停在了“吉司利”酒店,这是京山一家比较高档的连琐饭店,我们在那里的卡座吃了中饭,然后我入住在沿河南路桥下的“七日连”酒店(外贸宾馆)605房间。

“民以食为天”,我是一个草根美食家,每到一地我喜欢寻找和品尝地方风味传统小吃,听朋友介绍说,这里的汤罐不错!于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晚上我就一个人逛出去寻访了。

我是第一次来到京山,京山县城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可我又是一个老业务员,不管到那里都很有方向感,但在没搞清纵横路线和一些地标之前我也是到处乱窜乱走,京山城区的夜晚景色是美丽的,霓虹璀璨,流光溢彩,五彩缤纷。我走过了沿河大桥,我走在城中路,我走在东门路,我走在了京源大道,所到之处是楼群林立,绿树环绕,道路平整如带,在万家灯火的映衬下处处显得多姿多彩。“火树银花不夜天,霓虹灯彩都是街。”

最后我来到了兴业步行街商业繁华区,忽然看到了一家店门口的摊位前,阵阵飘香竟吸引了许多过往路人,但见不少人还弯弯曲曲的排着队伍,不少青年男女却手捧一袋馅饼,边走边嚼。

我也随着大家“轧闹猛”,当我用力挤开人群走近了摊位张望了一下,上面挂了一块牌子却夺目地写着“矮子馅饼”四个大字。我情不自禁地裂嘴笑了,这不是武大郎在卖饼吗!

我向前又走近了一些,一直走到了卖馅饼的摊位面前,我仔细看着里面的人却没有那种夸张的矮子,但见里面男男女女有几个人正在忙忙碌碌地做着一些像月饼般大小的面饼。

我看见一位男人手里拿了一根面条在用力地拍打着,一下,二下,拍了好几下,然后就把它们一段一段地拧下捏成一个个圆圆的小面团;接着又把这些小面团交给身旁的一位女士。而这位女士就把这些小面团一一捏扁,并且在一面裹上一层豆沙,在另一面洒上一些白芝麻,完了之后再传给另一位男人。这个男人接着在这些小面团上又添加上了一些面粉。经过了擀皮、和馅、包制、成型、粘芝麻、装盘等一道又一道的工序,一气呵成,这个馅饼就算做好了。

接着就开始在烤炉烘烤。当烘烤后刚刚出炉的馅饼,颜色看上去是焦黄色的,形状层层叠叠的极象苏式月饼,而且馅饼烤得很酥,外皮酥松,内馅烫口。由于烤制时不放多余的油,使得馅饼疏松又不油腻。

“矮子馅饼”的最大特色就是“酥”,酥而不腻。无论热食还是冷食,都一样酥。但热的时候味道更好,外皮酥脆,有一股清香。

“矮子馅饼”有豆沙、黑芝麻、桂花、椰奶、红糖、椒盐等好多种口味,而口味是可以随意搭配的,选择的余地比较大,酥脆的外皮与香甜沁汁的内馅相得益彰。

椰奶口味有着浓郁的奶香味和细细的椰丝,芝麻馅又有着香喷喷的芝麻油香味和甜滋滋的味道,每种口味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且不含糖精、色素、膨化剂、动物油,从而保证了馅饼的品质与口感。

馅饼的个头也不是很大,一斤大约在十四个左右。

不过在我看来最受欢迎的恐怕还是那种椰奶与芝麻。这种现做现烘烤的“矮子馅饼”香香的、脆脆的,十分诱人,勾起了人们的食欲,让人不想嘴馋也不行,刚出炉还烫手的“矮子馅饼”来不及放进柜台就被一购而空。看着“矮子馅饼”已经到手了的顾客一副津津有味很好吃的吃相,不用猜测也知道味道一定错不了!我发现这种“矮子馅饼”不仅仅只是小孩子爱吃,老年人也爱吃,而且年轻人同样喜欢。

“矮子馅饼”发源于湖北的荆门,因为“矮子馅饼”的“祖师爷”人矮,所以其制作的馅饼被人称之为“矮子馅饼”。

第二天上午是17日,我在京山汽车南站(110旁)搭上了中巴来到了雁门口,住进了阳光快捷酒店202房间。我在这个镇上的光武大道、雁鸣路、京源路、菜市场逛了一圈同样发现这里有不少现做现烤“矮子馅饼”的店铺摊位,也是簇拥着许多人群在购买“矮子馅饼”。

当晚,我的朋友买来一大包“矮子馅饼”,还作了介绍,就是这包“矮子馅饼”让我做早餐,当点心足足吃了三天,也使我对“矮子馅饼”有了真正的认识。

“矮子馅饼”形状极像苏式月饼,而口感却酥而不油、甜而不腻、外酥内绵、皮薄馅厚,不粘牙,入口即化,确实有一种独特的口味,吃了之后让人口留余香,回味无穷。

“矮子馅饼”这种风味小吃价格不贵,味道也不错,在京山县城,在雁门口小镇,乃至全国都很流行而且生意红火,连琐店比比皆是。特别是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每家店铺、每个摊位前的顾客总是排成长长的队伍,这样的盛况如今巳很少见到,可谓奇迹!

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排队购买“矮子馅饼”呢?

我在京山的日子里天天逛街,经过多次观察,我终于弄明白了一点道理。

在我看来“矮子馅饼”之所以生意红火,是把月饼的薄皮、酥饼的酥脆、传统馅饼的厚馅儿恰当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成就了“矮子馅饼”。

另外“矮子馅饼”的加盟策划也真是可圈可点的。

我发现每当一个人买的时候,他们就做的比较慢,等到后面排上了五六个人,才把第一个人要买的馅饼做好递交。

当有五、六个人排队的时候,不管是走过的、还是路过的人都会出于好奇停下脚步看看,也无论这种东西是否真的好吃,一定会习惯性地排在那里等待购买。

随着队伍人数的增多,排队的人会越来越多,而愿意花时间去排队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排队的人中也许还有排着队因故中途退出并没有买到矮子馅饼的人呢,他们今天没有买到,明天还会赶早过来排队,因为他们坚信有这么多人排队买馅饼肯定这种馅饼美味无比是好东西。

而象我这种对于排队没有耐心的人下次碰到了也一定会去购买,毕竟如愿以偿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乐嘛!

日复一日,“矮子馅饼”成功地吸引了大批消费者,最后终于形成了场面比较壮观的“矮子馅饼”热。其实他们就是利用了我们中国人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以及喜欢凑热闹的那种心态来贩卖他们的馅饼。

“矮子馅饼”的策划和营销无疑是成功的,名气也随着人气的积聚而提升。

在湖北荆门的曾集镇农村,几乎家家都会做馅饼,当地农村里的人叫作“喜饼”。

这种“喜饼”,就是在和好的面里放些红糖,压平做成鸡蛋大小的圆形,用土锅烤制,一般在结婚或给老人贺寿时用到。因为只有做喜事时才能吃到,所以称之谓“喜饼”。

而李延富、李延兵这兄弟俩却将这个祖传的“喜饼”做出了名堂,做响了品牌。

李家兄弟祖传三代都是做馅饼生意的。1987年,李延兵初中毕业后子承父业,在村子里开了一家馅饼作坊,生产土锅烤制的手工馅饼。

农村的生意不好做,第二年李延兵到荆门市开了一家馅饼专营店。尽管苦心经营,生意还是很清淡。虽然“喜饼”在农村很受欢迎,可城里人对“喜饼”却不买账。

很多人反应饼的皮太厚,吃起来也不爽口,还有人反应太甜或粘牙。原来,“喜饼”在做工上很不讲究,随手捏成,面皮咬起来也很干硬。

李延兵感觉到,传统的做法已满足不了现代人的口味需求,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李延兵关掉店门,先后到厦门、金华、西安等地考察学习,拜访名师。几乎吃尽了当地的各种面点,学习馅心、面皮的调制工艺。返回家乡后,李延兵结合南北两大酥饼的特色,在“皮酥、馅软、味香”上下工夫,差不多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烫面和水油面的最佳比例,研制出馅饼酥而不硬的配料技术。

1999年,李延兵返回荆门,重操旧业。改良后的馅饼皮薄馅厚,外酥内绵、甜而不腻;馅料有芝麻、红糖、豆沙、桂花、绿豆、椰子等十几种口味;不加色素、香精、膨化剂等添加剂,现做现卖的透明化操作间给了当地市民全新的消费体验。

盛装亮相的“矮子馅饼”一炮走红,在荆门名声大噪,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购买。

生意有了起色,人手就紧张了,不擅经营的李延兵请来在家乡做民办教师的哥哥李延富前来助阵。经过2年的发展,“矮子馅饼”在荆州、宜昌、襄樊、十堰、沙洋等地都开了分店,2004年3月,李延兵成功注册了“矮子馅饼”商标,李氏家族的亲戚几乎全都开起了馅饼店。

随着“矮子馅饼”的名气渐起,李家兄弟又来到了武汉,连开了3家直营店,还夺得了2004年武汉国际美食文化节特色小吃金奖。

李家兄弟接着又物色了2名懂策划、营销的合伙人,申办了食品公司组成团队,在武汉、成都、上海等几十个城市开起了分店,经营者多为李氏家族的亲戚。李延兵、李延富这李家兄弟终于将“矮子馅饼”做成了湖北的品牌产品从而风靡大江南北。而我在京山也有幸吃到了一款荆门风味的特色美食,不负一趟京山之行……

相关文章关键词

《风靡大江南北的荆门“矮子馅饼”》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