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风趣的龙船

风趣的龙船

2013-10-18 01:26 作者:碧海 阅读量:23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中华民族有着很多的灿烂文化,荡湖船就是千万种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小花。她在我童年的时候,给了我许多欢乐。

在上世纪60年代初,农村小镇遇到逢年过节,都会有荡湖船的表演,前街演到后街,到哪里演,我都跟前跑。不过,我们那儿称荡湖船叫“玩龙船”、“花船”。看玩龙船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玩龙船唱词风趣幽静,灵活机动,不要太大的场地,也不要花太多经费,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而且是寓教寓乐,把身边的事,编成顺口顺,边演边唱,起到教育、鞭策、启发的作用,深受灌河一带百姓喜爱。

龙船的制作很有地方特色,既讲究形态,又精细。制作材料主要有三种:竹、布、纸等,四壁多是彩绘龙凤呈祥、麒麟抱子、观音送子、喜鹊登梅、五福及第等内容的工笔画。都是使用高级彩绘颜料,确保在表演的一大时段内风吹日晒不褪色。外点缀上无数朵五颜六色的丝绒球花,十分好看。舱顶是直宫尼淡彩花布蒙封,顶尖有“四不象”、和平鸽、凤凰、鸳鸯等见风使转的动物模型。船下帮多是白纺绸帏幔,画上水纹波浪,船头船尾是万年青。吉祥草花盆点缀。很有艺术美感。

龙船的表演形式非常有趣,一般是一男一女,女的在龙船内,男的在龙船外,随着龙船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各种动作,首先要反映灵敏,幽默风趣,语言丰富。我们家门前有一姓潘先生,我已记不得他的名字,只晓得他叫潘小丑,这是老百姓送给他的艺名吧。他表演的龙船小丑真是微妙微俏,滑稽到了极点。最后,人们都不记得他的真实姓名,只称他为潘小丑,可见他的表演是多么地深入人心,那风趣幽默的开形象,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他高高的个子,清瘦的脸膛,高鼻梁,小眼睛,表演时一件长褂外面罩上一件小马夹,手拿一根长杆子,叫蒿,头戴瓜皮帽子,就很有个性和特色,上场时把鼻子向一凑,嘴一歪,眼一斜,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卓别林再现,他的开场白更是让我们捧腹大笑。散文原创

一上场,他就是一副匆匆忙忙好像丢三拉四的样子,捉着裤子,拖着篙子,一路小跑,刚到龙船旁还没站稳,就气喘喘嘘嘘地说:得、嘞、嘿,不要吵,不要闹,天下父老听我小丑说一套,张邋遢,李邋遢,烧火大娘她邋遢又邋遢,弄出饭来臭扎扎,公公吃了九碗九,婆婆吃了八碗八,好天不出去,阴天往外邋,干的用手棒,稀的用瓢括。大妹子,你说……她……?这时候,船姐会拖长声音娇滴滴地说:大哥哥,我说还不如你说呢!?

龙船表演是风采多姿,玩龙船的技艺花式上有急急冲、跳圈子、慢走马、回龙口等动作。主要是在开场留归的节奏中,船姐船哥飘船向四门点荡,看上去大有战船顶狂风、擒恶浪架势。既轰轰烈烈,又颇具礼节地向四周观众礼拜。观众很自然地向外散开,给表演留下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不至于人潮怂涌。这里荡龙船正题表演也有别情趣,船哥撑篙抵挡人流,船姐晃船在人流中飞遏,观众唏嘘声、赞叹声不绝于耳。有顺风、顶风、戗风、旁风、破浪、打旋、搁浅、触礁等,通过种种形象表演,和如雨般鼓点节奏很有吸引力,再加上船哥特技表演见胜,锣鼓声急,“风雨大作”,船哥一路二十八个小翻,船姐把龙船晃到倾斜八十度,开场过后,接着就是说白对唱。随着风平浪静,小船悠悠慢行。船哥船姐开始相互逗嘴,船哥道白通常以留半句、颠倒词、弯子话、调笑语进入主题,接着就是船姐含情脉脉和船哥长段对唱。接着还有站舱、晃船,点篙、划桨、摇撸等,给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潘先生连续大起大落表演给观众看去既惊险夺人,又妙趣横生,赢得广大观众喝彩。每次观众往往是里三层,外三层,场地的周围到处都是人,树上有人,围墙都是人,房子上面也有人,连周围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看表演,一时表演场上成了欢乐的海洋。散场后大家还久久不愿离去。

玩龙船给我的童年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在一起,也会学着船哥船姐的样子表演一番,给贫乏的生活增加许多色彩。

相关文章关键词

《风趣的龙船》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