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情绪
我与这个世界打了二十年交道,可是一直在路上。
在一个类富士康被《凤凰周刊》称作吃人的工厂的电子厂工作。生活的状态像翻书,波澜不惊,平淡无奇,一如按点发出的公交车。白天和晚上都是惨白的灯光,今天和明天都是无聊的上下班。那种滋味,人在围城里生活,十面埋伏;思维在枷锁里挣扎。可是我却一直在沉默。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特别的,为什么会渐渐沉沦在这样的生活里,亦或是渐渐熟悉了这样一个世界。我不得不承认那些繁华梦想飘过之后,是一地荒凉。这才是人的分水岭。终于渐渐明白:每个人在自己眼里都是特别的,只不过在上帝看来你叫张三,我叫李四。至于某个圣人伟人上帝也不会在乎给哪个张三李四挂了这样一个牌子。
最近老是疲劳,有点小累。想想自己早晨顶着沉沉欲坠的天空,听着最真实最世俗的零零落落的喧哗我去上班,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踩着城市的霓虹和交错的路灯回家。那些今天就是明天的日子,是世界上最枯燥的反复和循环。
一个人有时真的好孤独,我会情不自禁的拎着可乐,坐在城市的某个角落玩着手机,且听风吟。望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发呆,过了好久才醒来,该回去了。
生活总是这样,面对突如其来的悲伤和喜悦,我渐渐看清这个世界。一如被风化的石头在春秋交替,热胀冷缩中走向成熟。
这几天遇到一个脸皮特厚的人。面对弱者持强十一个人心底最深处的波澜,是本性的最无疑的暴漏。说着xxx我就这样了,你怎么地。我一直认为这样人的心是最虚弱的,强硬的外表,咄咄逼人的气势恰恰是这一切的投影。我突然想起一个网友的说说
没事不要找事,有事不要怕事
这也验证了先哲所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生活欺骗了我吗?不吧,阳关大道有之,独木小桥有之。我想:生活之所以丰富多彩,就是因为青春路上形形色色的人事经历,那些或悲伤或喜悦的生活白描。等到浮华散去,还不是一句不就这么回事吗,还能怎样?
年少时向往繁华,浮动的心灵在生命长河观望如同行者在列车上远望连成线的路灯,寻找属于自己的美景。可是弱冠之后才发现那些那些写在心底的诺言就像童年的棉花糖,浅浅的甜味嚼完就没有了。
童年的美好在于初观人生的世界,混沌的心灵可以天马星空。到了你对世界和人生照观,反而找不到方向,就像电脑里的三维空间。
工作一年了,回想那些还未工作的岁月,没想到在一个枯燥的如同一刻不停的在翻书的状态下坚忍了一年,望着前方路的模型,感觉自就像爬山。抬头却看不到终点。
不的不说我心里讨厌这种固定的躯壳,排斥甚至敷衍。我只想敷衍一下,去寻找更远的梦。但是,想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是建立在稳定的现实上的。我喜欢梦想,但总是被选择生活。
今天的希望不是明天,而是明天的希望在与今天。
今天的衣服盖戏了,昨天的文章还写完,好几天没有去ktv练练歌了,我不应该吗?
当一切的敷衍与挣扎此消彼涨米和成一条线的时候,生活就像生命以上的线,生活便死了。
幸好我还在挣扎,当看到那些在打工人群居住的地方衣着光鲜打着哈哈的青年男女时,我在想曾经的徘徊与今天的弥合是如此的平静,就像蓝天上静静的飘过一朵白云。
面对亲人间的疏远与亲密,我一时怅然无语。
弟弟来我这儿,我做了一些简单的接待。毕竟半年离别,相见而欢。却因为一个小事的不同意见,而各自固执的坚守那盲目的一隅,差点酝酿一个小悲剧,想来竟有许多失望。
亲人因亲,那些怀于心低的话,没有说出来却固执地认为那是爱。但也因亲可以大声发泄毫不控制,而结果却发现悲剧的不如朋友。
那些因为有着部分相同基因而外化为容貌和性格的因子因为相同而排斥抑或隐忍。让亲人变为朋友,那不是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