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不败――世人只能仰望不敢追随的大隐之士
断断续续看了快两个月前天终于把笑傲江湖看完了。这两天带着一些疑问也看了几篇关于它的评论性的文章。觉得那些评论家很多地方有些太过小题大作了,比如说抓着一些情节去推敲人物的出场年龄。我觉得这大没有必要,相信没有谁会把令狐冲想象成一个白发老者出场。对一些情节的合理性的探究也太过钻牛角尖了。正如金庸本人说说的那样:“这部小说并非有意的地影射文革……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划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因为想写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以本书没有历史背景,这表示,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任何团体之中。”小说毕竟是艺术作品,不能把他当正史一样那么较真的去探讨人物的某一个作为的合理性。作者写作时往往是为了表现人物个性,会天马行空的去设计一些在常理看来很荒诞的情节。但是只要人物在意造的情节下感情流露自然,人物作为符合其个性及当下的情景就算完美了。如果看的人还是拿着警察破案式的方法去推敲着看武侠小说和电视剧的情节的话,看到最后就什么都是假的了。小说最重要的是人物个性的塑造。纵然有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举世名著除塑造人物生动外,情节场景也是够人们玩味推敲数百年。但金大侠写的是武侠小说,就不能拘泥于此了,甚至可以说就应该是天马行空才能有创作的空间。
错综复杂的江湖权势斗争中总是伴随着绵绵的儿女情长,让人在血雨腥风,尔虞我诈窥中窥视到一点人性的阳光。其实从一开始到看完在没有对故事的总体脉络进行梳理之前,能比较吸引我的还只是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爱情。
金庸毕竟不是琼瑶,在小说里还是“侠”字当头,"情"字烘托。儿女情长的描写并不多。里面的男男女女关系中令狐冲和岳灵珊、令狐冲和任盈盈、令狐冲和小尼姑仪琳、林平之和岳灵珊、岳不群和宁中则、东方不败和杨莲亭,其中最让人不解当然要属东方不败和杨莲亭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太变态了。
首先东方不败这个人物是贯穿全篇的,当世第一高手,魔教教主,江湖上人人闻而色变。然而他始终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样的剧情安排让这号人物在故事中更显神秘诡异。等这一切铺垫完了,人物登场时确也是吓煞人也。此人尽是一个不男不女和一个宦官一类人物杨莲亭搞同性恋的妖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把一段在我们看来变态的爱情演绎的真挚动人。东方不败为了一个杨莲亭那样的鄙俗之人不惜残害自己多年的生死患难之交,更不惜以命相救,死的时候还要死在一起。真是让你又感动又恨。
但是当看完了一分析一梳理其实东方不败同与令狐冲和任盈盈、刘正风与曲阳、某种意义上说同属于一类人:隐士。所不同的是令狐冲是天生的隐士,对权力没有兴趣。盈盈也是“隐士”,她生命中只重视个人的自由、个性的舒展,一个很好的表现就是这个任大小姐有点任性。对他们唯一重要的只是爱情。刘正风与曲阳则属于对江湖已经意兴阑珊消极避世而隐的那一类。而东方教主却是另一姿态的隐士,他夺得权力之后,又对权力失去兴趣,一个人藏起来学做女子。不可思议,但是换一个角度看,人在高处不胜寒,为了超越自然,于是开始尽力追求一样在那个时代他可能没有可能得到的东西。他的衣服再娇艳十倍,再努力绣花,可能也不能成为真正的女子。但的隐退与前两者不一样他是功成身退。他完成了儒家所谓的学而优则仕。费劲半生登上了权利与欲望的顶峰。夺得教主之位,练就葵花宝典。在登上魔教教主之位后却又幽居黑木崖上十年之久。你或说他是因为练了葵花宝典自宫而没脸见人,但他过着的生活却基本退出江湖的权利斗争这倒是不争的事实。把权利都交到了杨莲亭手中,只做两件事:绣花和爱他的莲弟,这不就是典型的中国女人的幸福状态吗。这就是她那时的追求,他是真的厌世了,即使是人不隐也是心已隐了。
他的厌世在男人当道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很自然地转移到世道的主持者男人身上,所以以臭男人唾弃男人也就情理之中了。而不幸的是自己亦是男儿身(虽然此时已是不男不女)所以化出一幅女儿装来想要和男人分清界限也就不稀奇了。我看到有人评论说东方不败自宫之后性情大变学女人不合情理而搬出历朝的太监没变女的来作为证据。我觉得这个首先是不该把武侠小说和正史做比较来较真,小说就是小说要突出点戏剧色彩。其次这样做对突出葵花宝典的阴邪神秘也算是高招。更最重要的是我认为这很好的表现了东方不败这个人物的性格。
要知道岳不群这个伪君子也练了必先自宫的辟邪剑谱。而岳不群却不像东方不败大大方方的穿女装去绣花,他虽然女相已露却处处遮掩。究其原因恐怕在于两人对江湖的态度吧,岳不群隐忍20年终成霸业。且还在做着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美梦。可以说他是在积极入仕的。
对功名依旧垂涎欲滴,在当时的正统观念里,他怎愿让江湖人知道他不男不女而让他这个未来的天下第一、武林盟主的头衔大打折扣呢?而东方不败则不然他已此时已具备一个隐士的情怀,他重视个人的自由、个性的舒展。所以想穿女装就穿,想绣花就绣花。
在笑傲江湖的后记中金庸这样写道:政治上大多数时期中是坏人当权,于是不断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想进行改革;另有一种人对改革不存希望,也不想和当权派同流合污,他们的抉择是退出斗争漩涡,独善其身。所以一向有当权派、造反派、改革派以及隐士。中国的传统观念,是鼓励人“学而优则仕”,学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但对隐士也有极高的评价,认为他们清高。隐士对社会并无积极贡献,然而他们的行为和争权夺利之徒截然不同,提供了另一种范例。中国人在道德上对人要求很宽,只要不是损害旁人,就算是好人。”
整部笑傲江湖描写的就是当权派、造反派、改革派以及隐士之间的恩怨纠葛。称霸不是那么容易的,隐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都是要斗争的。而一个东方不败这两者都践行了:争霸争的轰轰烈烈;隐世隐的从头到脚。最后没有全身而退却也让人惋惜。如果说隐士精神是追求个人的自由、个性的舒展的话,那在整部小说中真正把隐士精神发扬广大的大隐之士应是非东方不败莫属了。令狐冲虽然是一个天生的浪子。求自由,感情用事。然而他毕竟没有挣脱世俗的束缚,行事不得随心。起初纠结于门派正邪之分,而对交友心有余悸。后又束缚在师徒纲常之内而缩手缩脚。而东方不败全然没有,他用常人看来变态的方式宣泄自己隐士的自由主义,他可以抛弃世俗的情谊残害自己多年的生死患难之交,追求自我喜好,扮女儿身(我想这绝对比当下街上的“文艺青年”穿奇装异服所要背负的压力大),敢于追求世俗所唾弃的同性恋。这一切都不成体统,而他就是敢做了。有人来说东方不败并没有隐,还是放不下东方教主的名号。但不是有句话吗小隐隐山林,大隐隐于世。这位东方教主与之前几位隐士的区别或许在于他属于强者之隐。当世俗的恩怨情仇寻觅他而来时,他毅然不退缩的迎面而上去与之做了断。这与逃避一类的隐士相比难道不觉得他的隐世态度境界更高一层吗。有了却身前身后事功德圆满后再来立地成佛的意味。这样似乎怎么都比那些扭扭捏捏,纠纠结结当了和尚再说自己已经不问世事遁入空门的人更让人钦佩吧。
东方不败一个真正出场不到30分钟的角色在绣花针的弹指一挥间却向我们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了一个个性丰满,特立独行的乱世枭雄形象。可见金大侠功夫盖世。可惜东方不败始终是败在了世俗人的眼里。我们看到笑傲江湖这部小说中的人物是非不分,搞正邪一刀切,对他们深恶痛绝。其实我们时常无意之中沦入了他们的行列。看到了东方不败的毒辣阴险而没有看到东方教主大隐之士的情怀与魄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枭雄人物面对他的爱情时却同样神志不清,懵懵懂懂的像个小孩子一样错爱在杨莲亭这样一个图利庸人身上,任其利用驱使。这或许也是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的吧他的作品想写的是一些普遍性格。爱情总是会让人盲目的。他的懵懂的有点天真的爱情就像一个初恋的少女一样,而这样的初恋情节出现在阴险毒辣的东方不败身上这之间善良与邪恶的衬托对比,交相辉映让人在对他毛骨悚然之余感受到一丝人性的光芒。既然是这样也就不必再纠结他舍身救杨莲亭值不值该不该了。谁叫人性中有“情”这样一个字呢,让人解不开看不透!
赞叹金庸的神来之笔,尽描出了这样一号人物:一个世人只能仰望不敢追随的大隐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