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春咣钱塘江

春咣钱塘江

2013-10-18 02:48 作者:ZJZXCLB(创联部) 阅读量:39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2010年春天,我在钱塘江入海口的海宁乡村住了一段时间,我了解到“钱江观潮”的最佳位置就在我住村子的附近。能“钱江观潮”,这是中国人很高贵、很文雅,很值得津津乐道的幸事。我就在钱塘江边,要不咣咣钱塘江,观观钱塘潮,会成为一生遗憾的。

于是我在阳春三月,有淅淅春雨沥沥着的早晨,骑一电动自行车上了钱江大堤。

我上堤的堤段是名扬海内外的钱塘江“回头潮”之地,这个地方叫盐仓,它是钱塘江真正的入海口。站在大堤上看到江与海连成一片,连成一体,无边无际的海阔天空,海天一色。往西看是钱塘江的江道,往东看是辽阔的海水面,形成明显的态势就是东边宽,西边窄。一条五、六百米长的堤坝由北向南同钱塘江大堤连接,横在海水之中,挡住了海水。从东边滚滚西来的海潮到了这个地方,堤坝挡住了海潮往西前进的方向,海潮就发怒般的冲撞堤坝,形成“回头潮”,“回头潮”经过几次冲击,最后力量渐弱,就乖乖的遁入了钱塘江道,同大潮汇合一起,顺钱塘江道逆流而上,这潮水会逆流而上上百里,最终因争斗不过顺流而下的钱江水而偃旗息鼓,结束“钱塘江水倒流”的大自然奇观。

顺大堤从盐仓向东,往大海的方向走,大堤上吊着一只只小鱼船,酤船很小,实际就是一只只小机动快艇。一根小碗口粗细的钢管斜插在大堤的钢管基座上,钢管很长,顶端有滑轮,是滑轮让小船升到空中的。?民在岸边也撒有酤网,他们在冒着小雨往岸上拉酤网,?民们是收获昨晚的晚潮从东海带来的成果。

我撑着雨伞观看?民们收网,我看到一渔家姑娘连着收了六只网,只收到几只有半斤重的小酤,看着?家的失望心情,我体会到餐桌上每条酤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这时有几只小酤船降落到水面上,飞驰往江海的深处,他们开始了一天撒网捕酤的劳做。

从盐仓往东走,这应该叫海了,海堤是弯弯曲曲的,堤上面是水泥路。骑着电动车,在??春雨中一只手撑着伞,沿堤赏着景色,确实有一番文兴诗意的趣味。

骑车上行有十公里,是更有名的观潮景区,这个地方叫盐官,这是个古镇。相距二十里,一个镇叫盐官,一个镇叫盐仓,两个镇都与盐有关系,古时侯,食盐是官家管理的,这海边有大面积的滩?,都是海水晒盐的工场,因而政府设有盐官,住盐官的地方叫盐官镇,囤官盐的仓库叫盐仓镇。

在盐官的大堤上可以观赏到“一线潮”,从大海?过来的南潮和北潮,在盐官近百里的水面上汇合到一起,形成一条直直的白色浪花潮线,然后如聚集?好阵势的千军万马,奔腾呼啸,势如破竹卷进钱塘江,顺者昌,逆者亡。

过盐官镇再往东走近十公里,有一个叫“碰头潮”的观潮景点,我走到这里的时侯,细细春雨住了,温暖的阳光轻柔的抚照着大地,抚照着盛开着油菜花的春日田野。田野里大面积盛开的油菜花把田野打扮的艳丽辉煌,油菜花是鲜黄色的,这黄色又奔放又张扬,把个春光中的大地描绘的温馨万干,芬芳万千。在这如画鲜黄景色中屹立着一大片、一大片农家小楼,小楼规模一样,都是三层高,楼墙是灰色的,屋顶是黑色的小瓦,这些一律的灰墙黑瓦建筑,呈现出很历史味的古色古香。

我骑车东行,一是想赶着看十一点钟的“碰头潮”,二是想找到毛泽东在1957年农历8月18日来钱塘江观潮赋诗的地方,我是从网上查到毛泽东观潮地点是七星庙乡联玉村堤段。海堤的陆地这边是条弯弯曲曲的沿堤而行的柏油马路,我下了海堤顺马路而行。马路两边长着两行又高又大,又很有年代的杨槐树。杨槐树正盛开着槐花,槐花散发着蜂蜜的芳香,向前望去,马路两边的槐树似乎并到了一起,在我面前伸展开带子似的,蜿蜒曲折的,黑油油的马路。

在上午十点多钟,我终于看到路边有七星庙联玉村的指示路标。我停住车,问一坐在路边正在休息喝水的养路工人,问当年毛主席看潮的地方是在这里吗?那位工人手指着大堤热情回笞,说是这一段,不过他老人家当年站的大堤已在二十年前被钢筋水泥大堤所代替了。公路离大堤只有二、三十米,我停好电动车,迈步上大堤,这里水面极宽,望不到边,我站在堤上,任海风吹着,脑海中在想像着领袖是何等心态在这里观潮嬴诗。

我是从网上阅读到的信息:1957年8月18日毛主席来钱塘江观潮是保密行动。他那时南巡住在杭州,他行动计划中没有观潮的安排,至于在这天早上他怎么突然想到钱塘观潮,也许是苏东坡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两句诗提醒了他,他突然决定去海宁观潮。他要这行动是秘密的,不准公开,不准宣传报道。

他们一行只几辆车,二十几人,他们路过盐仓,看到大堤上观潮人已人山人海,又驱车到盐官,等待看潮的人更多,毛主席为不扰民,就又让车子往东开,也就是在七星庙乡联玉村这堤段没有观潮人,主席他们二十几人就上了这段大堤。是在堤上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到南潮从南来往西去,北潮从北来往西去,这南潮北潮碰头在一起叫“碰头潮”,而看“碰头潮”的好看点从主席停坐的位置还要往西几里地,主席把看潮的好景点都让给他的百姓了。

就是看到这样的潮,诗人毛泽东也激发了诗兴,他看到潮水滚滚西去,他想到了古人,想到了看潮百姓,又想到了为江山南征北战的千军万马。当时解放军与盘踞台湾的蒋军正在进行着炮击金门的炮战,还有沿海的海战,间谍战。诗人盼望祖国的统一,盼望台湾的解放,他似乎看到,他的百万大军战胜归来,从此后他的军队就可放马南山,他的百姓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诗人浮想联翩,吟出了观潮七绝:

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雨花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

铁马从容杀敌回。

毛主席的钱塘江观潮,消息封闭了三十五年,是在他死后十六年的1992年,《诗刊》发表他这首观潮诗时,才披露出他三十五年前曾去钱塘江观过潮,写过一首观潮诗。他的观潮诗在他赋诗的这堤段没有标记留念,海宁人在县城置建一碑亭,把该诗镌刻在石碑上,让后人世代吟诵。

我在堤上等到十点四十五分,潮水来了,春天的潮很小,没有看到白浪滔天的南潮、北潮,但看到整个大堤内的海水在奔腾,在翻滚,在汹?,在澎湃,似千军万马,吼叫着,浩浩荡荡,杀向钱塘江,海龙王与钱塘江龙王展开大决战……

在以后几天,我观赏了“一线潮”“回头潮”,又打听到了钱塘龙王许多故事,我果然不虚此次钱江行,一生无憾矣!

2011年冬于杭州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春咣钱塘江》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