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
导读我家的三亩田不到一个小时就装袋子拉家啦,今年小麦收成很好,乡亲们都喜笑颜开的,麦收带给农民丰收的快乐,丰收的?足。
家中有田三亩,老母来电话,小麦已熟,于是骑车回乡,参加麦收。
进入家乡的原野,麦田似海,一望无际,艳阳之下,翻滚着金色的波浪。麦田里,几台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奔驰着,把丰收的果实收入机仓。
如今的麦收景象真是一种奇观,乡亲们?着编织袋坐在田头讲笑话唠闲嗑,看到谁家割完了,收割机往田头一站,机仓口一放,人们都拥上前,撑着布袋把新鲜的麦粒装到袋子里,然后再往机动三轮车上一装,拉到自家晒麦场上,就等着晒干归仓了。就这样,一家的麦收就结束了。
如今的麦收太轻松了,这在我小时侯是当梦一样幻想着,在今天,梦想终于成真了。
我记事过麦收,家里提前十来天就开始准备着。父亲要把收麦的农具该整理的整理,该添买的添买;母亲要先泡一大缸豆芽,蒸很多馒头,轧很多面条;因为麦收至少忙一个月,要准备足够的吃食,这准备就如准备过年一样。
一到麦收,农村学校就放麦假,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小学生回到生产队就分给下田拾麦的任务,把撒在田里的零星麦穗拾起来,扎成把,送到生产队的打麦场里,交记工员过秤记工分。
到了初中放麦假,我们就同大人一样去地割麦了。我十三岁那年是第一次割麦,早上四点钟,生产队挂在柿树上大钟的响声把劳动力叫到了麦地里,生产队长把任务一分,人们都弯下腰,撅起屁股开镰收割了。割麦腰疼,这是我第一次割麦首先体会到的。几耧麦?割到头,腰就疼得受不了,可看到满地人都在不停地割,只有伸伸懒腰继续割了。散文原创
那时的麦忙才真是叫忙,早上四点钟开始干,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早饭和中午饭都是由各家做饭的女人给送到田里的。到了晚上,如果天气变化要下雨,男女老少都要上场收麦,这一干又是大半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有劳动者才感受最深。
麦子收到场里,打麦更麻烦。在我们那里,一九七零年以前打麦用石头磙子,用两头牛拉着,麦子摊在场上,石磙滚动着,把麦穗上的粒子给碾下来。一九七零年以后,开始用拖拉机拉石磙。一九八零年以后,开始用电动打麦机,用上联合收割机是从一九八五年开始的。
我家的三亩田不到一个小时就装袋子拉家啦,今年小麦收成很好,乡亲们都喜笑颜开的,麦收带给农民丰收的快乐,丰收的?足。
这时侯我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诗人对麦收的情绪很悲观很感慨,如果诗人处在今天的麦收时节,他的《观刈麦》肯定会是对麦收的赞美、颂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