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画说‘汤圆’话当年

画说‘汤圆’话当年

2013-10-17 13:47 作者:yry 阅读量:34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正月十五闹元宵,八月十五月正圆”这是中国流经多年的传统文化——世风习俗。

时至如今,身为中国的炎黄子孙,仍不忘在‘正月十五吃汤圆,八月十五品月饼’的高雅习俗。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日子,也总会给原本平常的生活,增添几分节日里喜悦暖人热闹温馨的团聚气氛。

但无论是正月还是八月,吃的是汤圆还是月饼,都不会脱离一对词便是“团圆”,汤圆也好月饼也罢,它们都是象征与表现的是一种“阖家团圆的幸福美满相聚”!

我也自不例外,虽对一些礼教,心存着些许叛逆。但对于一些必备礼教,也是不免习俗。

今大清早的天空,有些阴郁的暗沉。天空飘着蒙蒙细雨,给人有一种雾色蒙蒙之感,略显有些微微的凉。

今晨的早餐,吃点儿什么呢?信步来到厨房,看看米面,什么粥啊糊的,看着也觉不对胃口。不如,就来上一碗汤团再加上一点红糖和醪糟(米酒)吧。想必这样的味道一定不错!

轻轻打开冰箱,拾起汤团再拿上米酒,放在橱上,一看锅里的水已烧得烫滚了,于是放下汤团及米酒红糖,又再用微火熬制小会儿功夫。

‘嗯,好了,喷香的感觉真好’就如让人又回到妙龄十八九‘什么也不懂,又什么不识愁’的那个大年十五闹元宵时刻,有外婆还有母亲和姐姐等一大家人,围坐在桌沿而齐聚欢乐的美好时光!

也只有,每到这样的时临,一间小小的屋子一家人,又才会齐乐汇聚的洋溢起融融欢笑。一种熟悉的味道,一种熟悉的欢笑,一种亲情的温暖,才会又将溢满心窝,让人忆念起儿时的外婆,是她伴陪着我成长的一点一滴一幕。

当,炎炎盛夏的季节来临,外婆又会倚坐在床边,轻摇起蒲扇,为我驱蚊送凉,并不时摸摸看看我的小手,是否有被小蚊叮咬。

虽说,现在的外婆也已远走,尽管她已不再伴陪着我的成长,洋溢点滴欢笑。

但无论走到那里,客居何处,只要有米酒飘香的出没,就总能让人忆念起外婆的那一双巧手。只要有外婆的影像,在我的脑海里辉映,就会让我想起外婆的好与她对我从小到大的爱宠和细心照料与呵护。

外婆酿制的米酒,是一种浓浓香香淳淳,又还沁人心脾的味道。

每当临至,年初过春节之时的外婆,就会要求妈妈上热闹的集市,去采购那圆圆又小的酒曲回家,将蒸好的白白糯米,撒上一些细细的酒曲粉,然后再一层一层的盖上棉被,等待着酒香的味道溢满小屋时,才表示这样制作的米酒是味珍品,可以入口了。

汤圆是一种甜甜的味道,米酒又似是一种馥郁芬芳甘洌沁人的萌动。

当到了,新年初一至元宵的这一天,便是体会与制作汤圆,对来年的一种新欣向往与祈盼的美好祝福。

每到这一天,我和姐姐便是妈妈的好帮厨。

我们兴奋着,乐呵着(*^__^*)嘻嘻……着,就会奔跑到妈妈跟前,卷起袖筒洗净双手,意欲着开始制作我们来年的幸福。

这时的妈妈,看见我们能兴奋的搭手,参与这样新年第一天的活动,自然也会不乏高兴的说叨着一些话儿,讲述着一些古时旧传的习俗。

据说,在每年新年初一的这天,若能吃(咬)上由自己亲手制作的汤圆里,隐藏的幸福(一枚硬币),也就象征着会迎来新一年好运与祈盼的喜庆。

其实,当在那一枚小小的硬币,被姐姐或甚是我‘嘎嘣’一声脆响的咬到,发出阵阵欢呼时。

妈妈也不过,只是高兴的迎合着欣笑,虽然她的脸上没曾有显露出那种淡淡婉转的言说。

但是,已算不为年幼的我们,其实早已知会明了的察觉到,妈妈的苦衷和她那脸上洋装的笑。

因为,妈妈虽为懂得的文化不多,但她还是知道,无论是姐姐甚或是我,不管是谁咬到那样的一枚小小硬币,也都不过是——人们对于一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祈盼与渴望的精神寄托“真正的美好幸福,则是需靠个人自身去搏拚、努力、奋斗和创造”!

相关文章关键词

《画说‘汤圆’话当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