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不要真相??――《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小感二

不要真相??――《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小感二

2013-10-18 02:57 作者:风心儿 阅读量:29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昨晚兴冲冲地去看了《少年派》,今天又狂追了一天各种大神的影评,不禁让我想起了两年前的现在一部同样火爆的片子《让子弹飞》,票房居高不下且不断看涨,影评如潮,写评人不知死了多少脑细胞,看评人也不知耗了多少脑细胞。虽然看片子的时候对一些现象也怀疑过,第一、晚餐桌上,为什么少年派说了一句“我要接受洗礼了”时,妈妈会心地笑了?而且笑得很是微妙?只当是儿子和她站到了统一战线上所以开怀,但是却一直说不清楚到底哪里不太对。第二、少年派中为什么在星空唯美的天幕下少年和理查德·帕克不约而同地对视时他只看到了他的妈妈而没有看到爸爸和哥哥,妈妈最后又幻化成了一朵晶莹剔透的莲花,我纳闷了一下,随即又想肯定是用妈妈一个人就能表示全家了吧,于是很好的说服了自己,继续专心地看。第三、后来到了食人岛,第一个镜头就是一块巨大的卧石,像极了一位风韵女性的侧脸,美丽而安详,怀疑是不是有什么象征意义,但没想出什么结果,于是又安慰自己那是为了显示环境优美。第四、少年派离开食人岛时,把阿南蒂送给他的手链系在了树根上,为什么他会把心爱的姑娘送她的信物留在一个恐怖的怪岛上?我尽力来解答自己,说是为了忘记阿南蒂,从心底把她放下,让她自由。第五、最后三分钟揭露的第二个故事有些仓促,牛说:“你傻呀,人家李安花了那么久费了那么大的劲把第一个故事表现的生动传神,当然是第一个是真的了”,可是我却莫名其妙地深信后者。怀疑过,但是强大的视觉效果令我目不暇接,根本无法去细想每一个问题,只有全神贯注去欣赏整体情节。太壮观了,太唯美了。今天迫不及待地查看了影评,惊心动魄,这个原来是这样,这个原来是这样,终于找到真相了。就像路迪阮微博上说的:“听名字以为是动画片,看海报以为是纪录片,看预告以为是动作片,看到前半以为是灾难片,看到中间以为是励志片,看到后来以为是悬疑片,最后看了影评才知道,原来美轮美奂的童话背后,这是一部毁三观的惊悚片!”不禁让人毛骨悚然背冒冷汗,而且影响食欲,影响审美,影响价值观,影响信仰。越接近真相,越虐心。

接受还是不接受真相,这是个问题。

有美国学者反对儿童读安徒生童话,其中一个理由就是童话太美,离现实太远,容易误导儿童。可是再权威的专家也挡不住安徒生童话在儿童心灵中遍地开花。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并没有流失,而是一辈子潜伏在我们的内心,被社会加上了一把叫做“世俗”的重锁,那锁锈迹斑斑,一旦触动便会洒落千疮百孔的铁渣,先把心脏的内壁贴个严严实实,再将每根血管扎个密密麻麻,碰到骨骼骨骼会疼,最后把每一个毛孔堵得呼吸衰竭,叫人怎能不浑身难受?这个过程是我们每个人在看到美好的物象背后隐藏着肮脏无奈的真相时所具有的反应。我们不想经受这样的痛苦,所以我们不爱面对现实的残酷。因此我们宁可沉浸于这样的画面之中:少年派趴在铺满阳光的船板上,呼吸着海面上清新的空气,温柔的海风吹过他翘起的两张脏兮兮的脚丫,理查德安静地躺在船板的另一头,不时转过头望望专心写日记的少年。我们宁愿相信,理查德之所以在蹿入森林之前没有回过头来看一眼筋疲力尽跌倒在沙滩上的少年,是因为它急着去森林中给他找寻新鲜的水果让他充饥。我们宁愿李安把最后的三分钟删除。我们宁愿没有人写成明确的影析。但关键的是无论你接不接受,真相就在那里,不变不散。

更关键的是,我们也更爱真相。不是吗?强烈的好奇心和真实的同情心对抗起来,总是好奇心占了上风。为了满足好奇,我们更宁愿把前面的所有“宁愿”统统去掉。

我们的内心住着童年,童年的邻居是世故。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不要真相??――《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小感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