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洋洋
关于饮食,古心谨记母训:多食五谷杂粮,接地气足也。
所以,常常熬粥。白粥常食之,也常伴有小米、玉米、红薯、胡萝卜、红枣等交替加入锅中乱煮。我也叫之八宝粥,引得小宝常撇嘴。
我一直是个吃盲,此生羡慕谈吃的蔡澜和老餮王世襄,那都是境界。
如入饭店,我很少点餐。即使点餐也多半从凉拌花生、青椒土豆丝开始,奢侈点就点个海蛰、凉拌牛肉或白切羊肉之类。至于海鲜,我把吃海带就当吃海鲜了。
倒是闹了一回笑话的,记得几年前我们单位宴请客人,点菜员说是有龙虾,心下高兴。想起小时候家乡的龙虾,又想起近年火爆的盱眙龙虾,心下乐之,破例主动点之。后来才知点的是几百元一道的澳洲龙虾,上菜时知道后,悔之,而结果却是皆大欢喜,客人满意我们的诚意,遂签下了那份合同。今日想来,不觉莞尔。
及后来,也去过几次海鲜馆,但一直难以自在,即使恶补也记不下那么多的名称。确实味觉贫乏的我实在吃不出个好来,且很费银两。倒是油炸带鱼和小黄鱼让我吃得津津有味,当然须酌二两小白。
我之饮食起居,崇尚朴素自然,当然也是物质条件所限,依然是炸个丸子吃个饺子当过年。想起当年陪父亲挖地窖,埋些白菜、萝卜、红薯、芹菜在下面,甚至难忘一块大的猪肉很早就悬在梁上,常常让我和哥哥望眼欲穿,多半是望肉止馋。
那些虽然困难尚能吃饱饭的少年岁月啊,那些吃什么都津津有味的童年啊,让我如此怀念。
我现在爱买猪头肉或猪耳朵下酒,只是再也吃不到少年时在矿上食堂的那种终生难忘的感觉了。
我畏寒,朋友建议我食羊肉。当老师那些年,会和同事们驱车十几公里只为喝一碗所谓正宗的羊肉汤。民间盛传那家羊肉馆馆主在熬汤时里面放了大烟,今日想来都是笑谈。
上海的街头有小肥羊,也有新疆人开的耶里夏丽,我很少去。我常常买些羊肉回来,或与萝卜,或与白菜一起炖。尤其是萝卜炖羊肉,甚至超过我爱吃的萝卜炖排骨。把羊肉和萝卜炖得酥烂,萝卜充分吸收羊肉的鲜,羊肉则因萝卜和各种材料变得清香味甘而不腻。这样想着,又开始馋啦。希望我的朋友们都爱上这道菜,做法简单,可以滋补身体。最重要的是可以御寒,让我们在冬天感受到热气腾腾的暖。也因一锅羊肉,全家共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