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消失了的崇拜情结

消失了的崇拜情结

2013-10-17 13:57 作者:风心儿 阅读量:29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这样的状态持续有一阵子了,对名篇巨著产生了怀疑,全无原先的崇拜情结。拿到一本所谓的名著,满怀期待地读着,希望故事情节再曲折一些、人物再有魅力一些,但每每翻至末页总是比较失望。合书细想,不过就是讲了谁谁谁的什么什么事情,有什么意思?对我又有什么帮助?一种极强烈的受骗感顿时将我包围。其实,只是因为自己理解过浅没有挖掘出更深层的东西,反倒在这里埋怨人家,真是可笑。

常常会渴慕一本书至难眠,也常常会因为所得和预期的差距而食无味。以前读书总是会先把序细阅一番然后再翻开正文,可是后来不那样了,读前绝不看序,如果是朋友介绍的书目也绝不让他们多说除书名之外任何一点关于它的信息。面对一本书,我需要把自己的心杯归零,不带任何期许和偏见,走近它了解它,然后或喜欢或讨厌。这样很好,因为完全陌生而时保好奇,因为没有过高的期望也就不会太失望。我害怕失望,我拒绝失望。失望是世界上最令人失望的字眼,好难看!

路遥真是一个很聪明的作家,讲完高加林的故事后加了一句“非结局”。他知道生命的无限和文字的有限,也知道读者想象力的深远广阔。一本小说截取的只是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纵切面,再劣质一些的就只是取了一个点,它没有网罗生活,也不能网罗。

“男不可不读王小波,女不可不读周国平。”我还真没读过周的书,惭愧惭愧!读小波的书,总是忍不住要笑,有一次因为他的两页文字让我笑了一个晚上意犹未尽。他没有网罗生活,但网住的那点却很深。由此可见,由于人自己时间、精力和灵性所限,最好是不要贪多,以免嚼不烂。一旦拿起一本好书读到一篇佳作,一定会忙不迭地把它抄录下来以便日后细细消化。因为这些是前辈们披荆斩棘给我们开辟出来的道路,我们怎么能不视若珍宝!

有时候发现是这个样子,有时候又发现根本不是这个样子,不只是书,还有人,还有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继续的活生生的生活。如果发现不是这个样子那它本应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接受它不是样子的样子,总有一天会成为你喜欢的样子。

也曾为消失了崇拜情结而迷茫、恐惧,在我的杯子还远没装满时是需要崇拜一些什么的,他们可以做我的路标。突然间觉得自己像那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只有明文规定禁止或允许才放心,非常可笑,只有崇拜才会有尊重,这是多大的一个误区!我再不走出来必将丢了自己。

名著和名家,是用来平等交流而不是用来崇拜的!我可以自由地说你哪里好,也可以批判你的不足(哪怕那些不足在别人眼里是经典)。不再崇拜,并不等于不再尊重,我会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尊重你。

相关文章关键词

《消失了的崇拜情结》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