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感慨于职称评审

感慨于职称评审

2013-10-18 03:34 作者:叶子 阅读量:37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当跨出宾馆的大门时,望着明媚的阳光,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压抑的心忽然间开阔如这空旷的空间,与外界隔绝的七天的职称评审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我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大大地感叹号,为那些没能评上的教师感到深深地惋惜,同情、无奈充斥着我的思绪。

每位参评教师的身影依然走不出我的脑海,我的心依然在那个不大却又无比紧张的教室流连,我的思绪仍在捕捉着每个讲课的细节、不断在比较、衡量,恐怕因自己的失误而辜负了领导的信任,更怕自己的疏忽让某位教师与中级职称檫肩而过。在捡拾回味中填充着公平、公正,使自己心安理得而不留遗憾。

那位近五十岁的女教师,在得到应允后走进了评审室,课本和教案由于过分紧张而不知该放到哪里,脸涨得通红,那只拿课本的手在不停地抖动,另一只手哆哆嗦嗦地拿起粉笔,面对我们三位评委终于开口讲课了,她尽管尽力说普通话,但那方言的味道依然很浓,每每到这时,我便或微笑、或点头给予鼓励和信心于她,尽量把颜面放温和以缓解她的紧张,然而,来自农村的她或许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或许把这次关乎工资的职称评审看得过于重要,反而放不开吧!20分钟就这样在煎熬中度过,我的心一直为她悬着。

天气将近深冬,呼呼的风拍打着玻璃窗,我抬头看到她的脸上微微渗出了汗水。终于讲完了,还好,没出现知识性错误,在一阵感谢声中,她忐忑不安地推开门走了出去。我们三个面面相觑,竟然不约而同地说出“合格!”,她不是最差的,但这里有同情分,尊重这次评审的原则,在同等情况下,年轻人的机会还很多,而对于这位老教师来说,这次评不上,也许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了。何况再结合她教学背景看,也许是在偏远山村,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年龄,我们还能把她和三十岁的大学生做同样要求吗?在偏远农村心甘情愿地工作一辈子,这本身就令人肃然起敬,这样的教师我们还有理由因为一节课而让她终身都上不了中一吗?我承认,在同等条件下,我心里的天平是偏向了她。对于她,我想我们给出的结果是正确的。

对于那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被他精彩的侃侃而谈所吸引,那深情并茂的朗诵把我带进了文本中,那入木三分的分析使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那神采飞扬的激情点燃了我们的想象,我们随他的讲解感受这《窗》中两位病人的品质,启迪着我们的思想。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师,骨子里就是当教师的料,我不禁在心里由衷地感叹着,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重难点的把握都堪称不俗,我们三个毫不犹豫地给出了“优秀”。

然而,讲课结束后,在我们审查他们的档案时,却发现这位三十六岁的男教师却不在一线教学,而在教育局。我不禁深深地为他感到惋惜,为教育界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而痛心!是呀,也许他在他的岗位上同样出色,但我在心里更愿意他是一位语文教师!是的,如果他一直站在讲台上,他一定是一位很棒的语文老师,在晋中恐怕名声和影响要远远大于现在吧!

那位三十多岁的女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农村学校的教师比要强,普通话还算标准,但却把一篇经典课文讲得支离破碎,一节课象流水账,没有重点,新课程理念看不到,学生的主体意识没能体现,目标不明确,对文体特点把握不准,还出现知识性错误。当然对这样的教师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给出“差”的结果。

尽管这样的教师寥寥无几,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年纪轻轻会有这样的结果?固然有经验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对教育的不敬业所致。如果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对工作不能兢兢业业,那不是误人子弟吗?那不是对神圣教育的亵渎吗?这样的教师连教师都不配,又怎能晋升职称呢?但愿这位教师是由于紧张而透漏给我们这样的信息,也但愿她在实际教学中不要出现类似的情况。

一节课固然不能证明一切,但它是你平时工作的缩影,也是你作为教师的一张名片,短短的20分钟,尽管没有学生,但你的表演足以让我们想象你平时的教学情景。

是呀,同样一节课,同样的一篇课文,同样的备课时间,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的老师是否应该俯下身子对自己的教学做一理性的思考?是否应该把每节课都当公开课一样对待?

一周的评审工作结束了,但带给我深深地感慨和思考,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们应该让精彩在每一节课绽放,让思维在每一节课上碰撞。

相关文章关键词

《感慨于职称评审》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